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海涅(1797—1856)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儿时,对海涅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舅父,舅父喜欢文学,阁楼上藏着许多古典著作,还有地球仪、行星轨道图等。海涅像发现了宝库一样,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海涅 19世纪 德国 诗人 杜塞尔多夫 古典著作
  • 简介: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理论教授帕特里克·麦克科瑞勒斯(PatrickMcCreless)于2013年10月14—16日应邀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科博士学者论坛,并作了三场讲座。该专题讲座《19美学对音乐创作的影响》通过探讨19音乐美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音乐创作中的主体性以及作曲技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德国中心论以及美学与体裁之间的关联等问题,进而考量19音乐美学对19音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德国中心论 体裁 主体性 《镜与灯》
  • 简介:19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女性文学 创作意识 经济 社会政治
  • 简介:选取19英国体育精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体育精神数量的变迁,在语义上考察体育精神涵义的变化。英国体育精神的语义和内容的变化开始于19中叶,体育精神从先前描述狩猎活动转向竞技运动项目,其结果是体育精神也从狩猎中表示技能和能力的词汇变成了表示竞技体育中的伦理和规范的词汇。体育精神伦理化体现了公平竞争,是在绅士阶层对他人群体所从事的竞技体育活动的批判态度中产生。与此同时,体育家精神从政治家精神的身份属性转向注重伦理和规范的一元化国民教育,这与19英国政治选举的改革背景相一致。体育精神伦理化语义一元化的形成,其与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兴起,以及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应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 标签: 竞技体育 体育精神 19世纪英国 伦理 政治
  • 简介:19初,一些在德国游学的美国青年陆续回国,并供职于精英大学,继而掀起一股教育改革浪潮。其中,留学生乔治·蒂克纳先后两次在哈佛发起教育改革倡议,呼吁教职员工仿照德国教育实施改革。迄今为止,不少学者认为这场由蒂克纳发起的教育改革是美国大学向德国现代大学转型的典型事件,并将蒂克纳的改革解读为仿照德国式现代大学展开的改革行动。实际上,蒂克纳并非以德国式现代大学为蓝本改造哈佛教学制度。而是以德国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学制为鉴,在哈佛完善高等教育预备教学制度,甚至,这场改革引领了随后教育界建构中、高等教育衔接制度的系列举措。可以说,蒂克纳发起的改革事件应该解读为一场以德国式高级中学为模板的教育改革。这场改革承受了美国学院制度内的惯性阻力。

  • 标签: 预备教育 教育改革 美国 哈佛 乔治·蒂克纳
  • 简介:震灾史是社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属灾荒史的一个分支。时至今日,震灾史一直处于经典课题的边缘,研究基础极其薄弱,云南震灾史的研究亦如是,因此震灾史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要通过研究,深化20云南震灾史研究的重点、方向、任务。

  • 标签: 20世纪 云南 震灾史 研究综述
  • 简介: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我们的交流、合作、学习,当然还有教学。与此同时,我们的词汇也有了很多必要的拓展,新定义层出不穷,比如数字土著、数字移民、当然还有本文标题提到的21老师。

  • 标签: 21世纪 老师 学习 教学 词汇
  • 简介: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在西藏地方发展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历史地位,对西藏地方的贡献是多层次的。他不仅在清代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的稳固、蒙藏关系的建构和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的丰富西藏文化的内容和深度。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不可不提的最重要人物之一。21以来,国内史学界对五达赖喇嘛的关注一直十分浓厚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已有成果加以梳理和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设想和着眼点。

  • 标签: 五世达赖喇嘛 西藏地方发展史 西藏文化 梳理和总结
  • 简介:叶燮的《原诗》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座文学理论高峰。21以来,研究者分别从文学流变、美学思想、诗学观比较、修辞论、理论影响、批评观等方面展开研究,拓展和深化了《原诗》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叶燮 《原诗》 研究综述
  • 简介:19,英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工业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给中等阶级妇女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女权主义者争取工作权的初步胜利和中等阶级妇女自身的素养又为其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她们参与到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活动中,这既为自身经济条件乃至社会地位的改变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对19-20英国中等阶级妇女外出就业导向下的家庭关系变迁提供了重新认识的视角。

  • 标签: 19世纪 英国中等阶级妇女 经济活动 背景 影响
  • 简介:地域文学研究近些年来颇为学人所瞩目。其本身是一个传统的话题,自《尚书》以来即有对中华各地域自然及人文风貌的描述。近现代,以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学人也多倾注心力。地域文学研究的视角不独为文学研究者所嗜好,在相关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的领域,地域文化也显示了新兴的生命力。立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对21前后的相关论述整理汇评,从地域文学之源、地域文学研究由都邑向地域方向的转移、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两个研究思路等角度对文献予以论述,以期在新的理论包围中认清自己的文学研究本位。

  • 标签: 地域文学 文学本位 学理 新变
  • 简介:摘要当今综合国力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又必须依靠教育,而教师的素质是关系到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中学政治教师担任着塑造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教学任务。因此,全面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 标签: 中学 政治教师 素质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3-6新疆地区石窟壁画中佛教造像背光情况。通过对以克孜尔石窟为主的造像背光形制与题材的分析,探析早期新疆地区石窟壁画中佛教造像背光的图像来源,以及与佛经的关系,得出早期新疆地区佛像背光形制简单,内容单调,缺少变化。佛像背光中的化佛,应来源于古印度贵霜时期犍陀罗地区的佛放光明幻现化佛的浮雕图像。此外,佛像背光中的题材与当时汉译经典可相互印证。

  • 标签: 新疆地区 克孜尔 背光 化佛
  • 简介:近代以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的风水观因其缺乏“真确的知识”而受到摒弃和批判,五四以来风水一直受到科学理性、唯物主义主导的文学思潮的攻伐。随后,20中国社会及文化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风水在文学中的境遇也因时而易,这不但反映了时代思潮的嬗变,还纠结着20纷繁复杂的政治、哲学及美学取向。尤其是随着90年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变迁,风水文化逐渐浮现出其反思现代性的“复魅”特质。

  • 标签: 风水叙事 20世纪中国文学 科学理性 反思现代性
  • 简介:20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步入"紧缩时期",社区学院面临多样化的学生群体、肩负更多教育使命、教师质量问题突出等挑战。社区学院选择通过教学发展来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集中展现了这一时期美国社区教学发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详细归纳教学发展的内容与措施,并客观分析这场教学发展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 标签: 教学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教学发展 大学教师发展
  • 简介:传播是决定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方式之一。传播学源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6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社会中人的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社会上各类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和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以及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和后来形成的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进入21之后,文学传播学研究在国内逐渐兴盛,个体文学作品的传播研究、特定阶段文学的传播研究均有论著问世。与此同时,文学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也被一些学者所关注实施。文学传播学的研究已经开始向领域化和体系化发展。

  • 标签: 国内 文学传播学 研究综述 评价
  • 简介:二战后,美国关乎教育的人士在教师教育的问题上,一直在讨论“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三个问题,对三个问题回答所体现认知逻辑过程的不同形成了“学科-知识理性”、“专业-实践理性”、“社会-价值理性”三种思想流派,正是在三种思想流派的斗争和融合过程中,20下半叶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得以向纵深发展。

  • 标签: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20世纪 美国 思想流派 知识理性
  • 简介:分析了21以来魔幻电影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关注,认为魔幻电影的生态思想彰显了人类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与保护意识,对高校生态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21世纪魔幻电影 生态 高校 思想教育
  • 简介:《重释"信、达、雅"—20中国翻译研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是一部翻译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的著作。在本书中,王宏志教授将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综述与个案研究结合,系统梳理并论述了20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家的思想与实践。文章评析此书特点,发现本书研究方法创新,论述缜密,和存在的不足,这些都将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