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丁未政潮是影响晚清政局的重大事件,在袁世凯的操作下,清流派一败涂地,但北洋派也并未得胜。政潮造成了亲贵掌权的出现,间接导致了皇族内阁的产生。同时,政潮的结果使得政局更加腐败,严重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 标签: 丁未政潮 袁世凯 亲贵掌权
  • 简介:对晚清政坛上的袁世凯仅用善于投击和个人野心来评价是不够的,他也有过促使历史进步的趋向。他在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期间,率先在直隶省推行了较完整的振兴经济措施。创办的一些实力较强的近代计。企业,萌生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创办了北洋新军。在维护资产阶级和民族权益方面有过不懈努力。推行地方自治,进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普选。奏请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参加立宪和官制改革的筹划工作。向责任内阁制发起进攻。武昌起义一爆发,袁东山又起,重点掏挖清政府内部行政权力,内外夹击,使清帝不足四月即告退位。袁世凯在这一时期有观望、保守乃至反动的一面,但也有追随进步与变革的一面。

  • 标签: 袁世凯 清朝 清末新政
  • 简介:<正>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议和过程中,对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袁世凯究竟持何种态度?历来人们普遍认为,袁世凯始终反对革命,玩弄权术,欺骗舆论,接受共和是假,窃取总统权位是真。这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把错综复杂、色彩纷呈的历史简单化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新的探讨。

  • 标签: 袁世凯 辛亥革命时期 南北议和 辛亥革命史 君主立宪政体 共和政体
  • 简介:1907年7月,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此时,中国还是实行封建帝制的满清皇朝,而他毕业之时,已是实行民主体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连学校的名称也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改为“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他与很多向往西方民主政治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

  • 标签: 李大钊 “粉丝” 袁世凯 资产阶级共和国 青年知识分子 封建帝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袁世凯 清末民初 新式学堂 教育改革 复古主义教育逆流
  • 简介:北洋罪魁袁世凯在位期间,为了毁灭窃国愚民,开历史倒车的罪证,曾两次进行了焚毁帝制档案的活动。第一次是在1915年12月21日,即在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颁布“洪宪”年号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进行的。原来在称帝前,他为了黄梁美梦的早日实现,一方面陆续设置筹备帝制的御用机构;另一方面集中权力,指使心腹,假借民意,秘密通电各省代表,组织请愿,发函电,里递“推戴书”。1914年

  • 标签: 中华帝国 戴书 参政院 李宗一 地方官吏 治乱安危
  • 简介:<正>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其功勋和业绩堪称永垂不朽,已为世人所公认.然而,在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这一重大问题上,不少论著颇多微词或很少系统涉及.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集中表现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的资产阶级与反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之间革命与反动、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同时,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这场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对这一斗争加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发展的过程和本质,有助

  • 标签: 孙中山 袁世凯 袁氏 帝制 南京临时政府 革命党人
  • 简介:<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摧残新闻言论自由的手段变本加厉。上海新闻界为争取新闻言论自由的斗争,更加艰苦复杂。在斗争方式上除同盟会(包括国民党)报刊比较直接外,私营报刊一般都比较隐晦曲折。它们既反对袁世凯,又不敢公开对抗,于是便动脑筋想出各种巧妙招数,《申报》的表现就十分典型。1、借别人之口宣泄自己的心绪。袁世凯为欺骗社会,披着法制外衣摧残舆论,1914年1月首先抛出了《报纸条例》。对此,《申报》没有正面抨击,而是用阐明尊重舆论、维护民众民主权利的必要,来否定箝制舆论的做法。如提出:“报纸天职有闻必录,取缔过严非尊重舆论之道,故应取宽大主义”,还说“权势之辈以蹂

  • 标签: 反对袁世凯政府 《申报》 亚细亚 言论自由 控制舆论 辛亥革命
  • 简介:袁世凯在清末政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预备立宪的决策及其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政府为谋求宪政改革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即出自袁世凯建言,经费筹措、随员选拔、炸弹案侦破,袁世凯无不参与其中,颇能助力其事。然而,袁世凯对戴鸿慈、端方考察团在吴樾炸弹案后关于立宪期限的调查不置可否,而对于考察团归抵上海后的立宪期限调查则积极支持,随后更是与考政大臣互为奥援,共同推动清廷颁布仿行宪政上谕。当设置责任内阁的主张失败尤其是被清廷开缺后,袁世凯对宪政改革之难有了新的体认,转而对宪政改革趋向保守。袁世凯之所以在宪政改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在于其既有通过政治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又有借宪政改革在政治漩涡中维护权势的意图。双重目的性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时期袁世凯对待宪政改革的态度,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清末变革时期政府高层官员的政治活动实态以及官场生存法则。

  • 标签: 清末 袁世凯 端方 宪政改革 五大臣出洋
  • 简介:1982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过李永璞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以下简称李文),翌年该刊第1期又发表了郭天祥先生的《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以下简称郭文).李文认为“102天说”和“82天说”“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郭文认为“82天说”“不能成立”,“83天说”“并无错误”.并赞赏一些史家“称袁做了多少天‘皇帝梦’的说法”.此后,这一问题似乎无人再提.好象“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一说“83天皇帝梦”)已成定论.

  • 标签: 天皇帝 天说 《近代史研究》 李永璞 徐世昌 复辟帝制
  • 简介: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疴”三年是晚清史上的重大事件,但由于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变化,袁世凯“开缺”的真实原因逐渐被遮蔽,“回籍”、“养疴”的真相也越来越模糊。其实,如果仔细排比新旧史料,重现当年历史场景,很容易发现传统说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暗示,属于政敌或不明真相者有意无意的歪曲、抹黑。而袁世凯及其部属、友朋后来又因为“帝制自为”等因素,也不便为其辩诬,将错就错,铸就了人们所熟知的袁世凯形象。其实,袁世凯“开缺”没有那么多阴谋,他离开北京返回故里的故事更没有传统描述的那样扣人心弦。“养疴”期间,袁世凯并不是被禁锢,他一方面安心养病,操持实业,另一方面与朝野各界保持着必要的联系,这也为他后来的再度出山埋下了伏笔。

  • 标签: 袁世凯 开缺 回籍 养疴
  • 简介:袁世凯逝世后,以北洋政府为主导的舆论,将袁塑造为"手创民国"的"功臣",对之极尽颂扬;而在南方革命党人的口诛笔伐之下,袁则完全为"叛国违法"的"元恶"。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述,反映了民国时期两种政治势力对政局稳定和政治改良的不同考量。在此过程中,"袁世凯"已非单纯层面上的"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或者举国征讨的"逆贼",而已然演变为一种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政治符号。

  • 标签: 舆论评价 北洋政府 革命党 袁世凯
  • 简介: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乔惠茹,高慧开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赐教。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从...

  • 标签: 自开商埠 袁世凯 主张与实践 通商口岸 约开商埠 开放区
  • 简介:学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翻案式”的观点反正之沦落,颇形萧瑟。因此,重建史实至为关键。以袁世凯在义和团运动后在东北和天津地区的善后接收为例,该问题就不为学界所重视,缺乏系统研究。其实,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通过接收,一方面收回了部分利权,在一定程度上可谓起到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地区局势,恢复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于无形中提高了袁世凯的政治威望,对其后的仕途奠定了政治基础,这也进而影响到了清末民初政局。

  • 标签: 袁世凯 义和团:善后接收
  • 简介:1912—1916年是袁世凯政权在中国的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旧的政治权威——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新的政治权威——袁世凯从南京临时政府手中继承而来的中华民国政府事实上尚未被各省所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处于脱节的状态。美国学者欧内斯特·杨认为:在袁世凯任总统的最初几年内,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政党和议会的作用以及省和中央的关系”。实际上,就当时袁世凯政府所面临的客观情形来看,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就是一个问题,二者可以合二为一。这就是在清政府被民国政府替代以后,如何恢复中央的权威,以及恢复国内统一的政治秩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一直纠缠着袁世凯政府,也是袁世凯取得政权后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 标签: 中央与地方关系 袁世凯政府 民国初年 政治权威 中华民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 简介:摘要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对于中国陆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袁世凯对清王朝陆军的改造与贡献做了研究。在改造之前的八旗绿营其军队组织等方面非常落后;而湘淮军只是在武器装备、和训练组织等做了相应的改变。从他训练新军伊始,他就非常重视向西方学习,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他在军队组织体制、军官选拔与士兵招募、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军事教育思想与训练方式上进行变革,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新军进行训练,努力向西方靠拢,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晚清陆军焕然一新,成为西方人眼中所赞不绝口的、先进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除了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先进的军事思想,还具有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是空前的。

  • 标签: 袁世凯 新建陆军 近代化
  • 简介: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有关事实,史学界的看法似趋向一致,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故提出来与各位商榷。一、是谁杀死了吴禄贞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为其警卫营长马惠田等所害。后来,世人根据其好友冯耿光等所言,多以为是袁世凯派人所为。依冯等所说,当时清、民两军尚在汉口激战,吴任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拥重兵于石(家庄)、保(定)一带,袁世凯出山时,吴是袁一大威胁,故必去之。此言当然有它的一

  • 标签: 吴禄贞 北洋新军 镇统制 滦州兵谏 冯耿光 朱尔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