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进展期的胃癌患者手术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进展期的胃癌病人,根据抽样方式分为单纯的手术治疗组与新辅助的化疗组,每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新辅助的化疗组中有33例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在新辅助的化疗组中有7例患者在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血小板的减少、不同程度恶心、白细胞减少、呕吐以及腹泻等,经积极治疗以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展期的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前,进行新辅助的化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进展期胃癌 手术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早期胃癌(EGC)的人群筛查、实验室诊断、放射学检测、内镜检查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早期胃癌 诊断 研究 综述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综合治疗的发展,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胃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大量的研究表明,多原发癌的预后与单原发癌相似,但是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我们很多医务工作者往往对患者预后失去信心,多以姑息治疗为主。本文通过对胃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病率、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做一总结,期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多原发癌
  • 简介:摘要肝转移是晚期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外科手术是胃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减瘤手术无法改善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但治愈性手术切除可使患者生存受益。需挑选合适的患者行治愈性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中国分型为患者治疗决策制定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整合靶向、免疫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切除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治愈性手术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胃癌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30例进展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28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平均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5±8.5)枚,开腹组为(20.6±7.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及死亡率(0)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胃癌根治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安全性,而且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水平,其近期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差别。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三叶因子1属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factorfamily),它作为一种胃肠道粘膜保护因子,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道粘膜免受有害物质的侵袭,还能促进细胞迁移和受损粘膜修复。此外,TFF1被认为是一种胃癌抑制因子,亦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三叶因子1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叶因子1胃癌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进展胃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247例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进展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4例,女73例,年龄20~84岁,中位年龄61岁。依据新辅助治疗前后PLR的差值状态定义△PLR,如为负值定义为“降低组”,如为正值或是0定义为“未降低组”。进一步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PLR值及其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47例患者包含降低组138例和未降低组109例;△PLR两组间在肿瘤大小、侵犯神经、脉管癌栓、ypT分期、ypN分期、ypTNM分期和病理反应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有无术后辅助化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PLR降低组和未降低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0%和54.0%(P=0.02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8%和58.1%(P=0.035);未降低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好于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ypT3-4分期、ypN3b分期和△PLR是影响进展胃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HR=2.731/2.676,95%可信区间(CI):1.026~7.268/1.014~6.985;HR=4.717,95%CI:1.922~11.579;HR=2.854,95%CI:1.117~4.124;均P<0.05)]和总生存率(HR=3.226/2.655,95%CI:1.280~9.227/0.945~7.548;HR=4.550,95%CI:1.842~11.239;HR=2.897,95%CI:1.049-5.251;均P<0. 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进展胃癌患者△PLR能更好地预测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性手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对于手术切除的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0例进展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亚甲蓝标记手术(标记组),另外76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结果标记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64.9±7.8)和(66.0±8.3)岁(P=0.389),男性分别占61.9%(52例)和55.3%(42例)(P=0.394);标记组手术时间为(218.5±19.6)min,短于对照组的(230.1±17.4)min(P<0.001)。标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平均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记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清扫D1淋巴结总数、清扫D2淋巴结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记组手术并发症率为11.9%(10例),低于对照组的25.0%(19例)(P=0.032);标记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61.9%,与对照组的5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性手术中采用亚甲蓝示踪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淋巴结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胃肿瘤 胃癌D2根治性术 亚甲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及糖类相关抗原(CAl9—9、CA72—4)的表达水平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人员、30例晚期胃癌患者、35例胃炎患者、40例其他癌肿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这些患者以及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3个月的血清标本进行3种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晚期胃癌化疗前患者结果为CEA(4.7±7.3)μg/L,CA72—4(3.2±1.9)μg/ml,CAl9—9(11.3±7.4)μg/ml,和胃炎组、健康体检组、其他癌肿疾病组进行对比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比晚期胃癌化疗前与化疗后3个月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化疗后明显降低。结论CEA、CAl9-9和CA72-4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辅助诊断晚期胃癌;观察晚期胃癌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可促进晚期胃癌的辅助诊断的精准性以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晚期胃癌 CEA 肿瘤标志物 CAl9&mdash 9 CA72.4 预后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并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38例术中应用纳米碳标记者为观察组,44例未使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淋巴结获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碳注射。观察组手术时间(150±28) min、术中出血量(207±121) 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0±23) min、术中出血量(256±182)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1 260枚,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981枚。观察组淋巴结检出时间(17.2±3.3) min,淋巴结数目(33.2±10.4)枚,第一站(19.8±5.3)枚,第二站(13.4±6.4)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6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13(1~31枚),淋巴结转移率19.1%(241/1 26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0.6±4.4) min,淋巴结数目(22.3±6.6)枚,第一站(12.6±4.1)枚,第二站(9.7±3.2)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432枚,阳性淋巴结数目6枚(1~13枚),淋巴结转移率16.5%(162/981)。观察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及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均多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检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检出黑染淋巴结686枚,淋巴结黑染率54.4%(686/1 260)。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能够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利于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定。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纳米碳 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