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对傩的认识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出现是很早的。一般认为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这是就中原文化的角度而论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从秦汉前中原古籍中开始的。一个主要的依据,便是《周礼·夏官·司马下》中关于“方相氏”的记载。即:“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大丧,先傩,及墓,入扩,以戈击四隅,殴方良。”其次是《礼记·月令》中的“季春之月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在这

  • 标签: 驱鬼 中国傩 逐疫 原始巫术 面具 变异
  • 简介:女娲神话在中原地区流传很广,与之相关的民俗因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被严格地遵从、承袭,因而也得以保留下来.从一些与神话有关的民俗事象中探视原始神话的原生状态,则可以从中寻求到一些民俗事象的"源",帮助我们理解民俗心理和原始神话思维的关系.

  • 标签: 中原女娲神话 习俗 婚姻制度 民俗心理 原始神话思维
  • 简介:明代一流的历史人物引领《孙子兵法》的流布与发展。首先,在政治领域,朱元璋高规格研讨《孙子兵法》。一代宰辅张居正刊正和增订《孙子兵法》,令人刮目相看。其次,在思想领域,心学大师王阳明评注《孙子兵法》,并运用于实战之中。思想家李贽高度重视《孙子兵法》,疾呼其与儒家六经合刊,教育天下士人。再次,在军事领域,戚继光、俞大猷的理论之作与抗倭实战尽显《孙子兵法》战术思维。最后,在文化领域,罗贯中《三国演义》和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与《孙子兵法》相互浸润。总体而言,明代孙子兵学文化流布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显。一流精英人物引领《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促成明代《孙子兵法》兵学文化大繁荣的最根本因素。

  • 标签: 明代 《孙子兵法》 兵学文化 流布 高端化
  • 简介:清末日本监狱学书的中译本在日本出版之后,主要通过轮船寄至中国,由指定书店销至各地;在国内书籍销售中采用了报刊广告等近代化营销手段;监狱类书籍还通过封疆大吏以地方法政考试用书的方式,大量订购,流向官场读者;在日本政治家大隈重信主持编纂并赠送清朝皇帝大臣的宣扬明治维新成果的《开国五十年史》丛书中,也有监狱书籍。通过这四条书路,日本近代监狱改良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 标签: 清末 日本监狱学书籍 《法政速成科讲义录》 《法政丛编》 《法政粹编》 《开国五十年史》
  • 简介:壮族人民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总是依据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身民间艺术的喜爱,对其进行改造或演绎,这应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等方法探寻梁祝传说在左江壮族地区版本流布的现状,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地方文化传播现象的基本面貌。

  • 标签: 梁祝传说 左江壮族 传播现状
  • 简介:连云港市天主堂建筑风格是以传统中式建筑为主,兼顾欧式风格,是近代连云港市新浦地区创建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近代上海主教区天主教传教士在新浦地区进行福音传道的重要场所。从史料查询与档案检索、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入手,梳理了连云港市天主堂的创建过程及近代天主教传教士们在新浦地区的传教活动情况。上海主教区不断遣派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神甫前来坐堂布道,为连云港市新浦地区乃至整个海州地区天主教的传播以及当地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新浦天主堂作为新浦地区近代宗教建筑之一,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也成为近代新浦地区中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建筑文化遗产。

  • 标签: 近代建筑 文化遗产 天主教堂
  • 简介:文学叙事范式是文学作品遵循一定的文学价值观和话语表达规范,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意识、时代精神、主流文化语境的现实呈现与愿景建构。文学叙事范式的转换背后隐喻的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宏大历史画卷。董永故事在创作和流布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经典故事类型,后经历代诗歌、笔记小说、说唱变文、平话戏曲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加工,出现过孝感叙事、义理叙事和爱情叙事等不同范式类型。董永故事叙事范式的转换是历史变革话语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反映和表达,特别是董永故事爱情叙事转向,反映出唐宋变革时期的市民文学的兴起以及儒释道思想混杂与合流的文化现实。

  • 标签: 董永故事 范式转换 社会变革 文本呈现
  • 简介:明清时期流布于梵净山地区的破山禅敏树系禅僧主要有敏树如相及其法嗣天隐道崇、天湖正印、颖秀真悟、圣符道越,其法孙大凡昌宗、识竺海伦、长明性炅、福圆满、衡岳行规、慧惺海阔、云石明源,其重法孙弘宗圆祖共13人。该系禅僧多为蜀籍,在梵净山地区的流布呈现出以梵净山金顶及山麓为中心,向石阡、玉屏及湘西等地辐射的特点。

  • 标签: 明清时期 破山禅敏树系 梵净山地区 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