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心血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当前临床学者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随着静息心率和心血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静息心率作为心血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同时,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心血疾病死亡中具有预测作用,使得静息心率与心血疾病的研究再次升温1。本文就静息心率和心血疾病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疾病关系的认识。

  • 标签: 静息心率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心血疾病的老年性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综合干预方法对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整个过程进行治疗和有效干预,然后观察记录并分析相关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和综合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2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由25例,治疗无效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老年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病人护理中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病人为样本,分为对照组60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内科住院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快速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 优质 护理
  • 简介:心血内科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能熟练使用医学英语,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上心血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心血内科专业英语词汇量大而且易混淆,是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师资力量、学生认识水平、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期待能帮助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完成心血内科医学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

  • 标签: 心血管内科学 医学英语 英语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血疾病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舒适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75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前后其抑郁、焦虑以及对事物毫无兴趣、孤独、封闭感等负性情绪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血疾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舒适的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室 心理特点 护理措施
  • 作者: 巩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3期
  • 机构: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血管专科病区心内科三病区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心血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归纳总结护理安全隐患。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7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心血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数据组间均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即P<0.05。结论心血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常见性安全隐患,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二甲双胍自从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将近60年的历史,心血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了具有理想的降糖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心血保护效应,其中包括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炎作用,改善心脏重塑,改善心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因此二甲双胍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心血保护作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糖尿病 保护效应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血内科临床用药的问题,提高心血疾病治疗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心血内科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这30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药物的用法用量、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方案等情况。结论在本次研究的300例患者中,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有20人,占比为6.7%,其中抗菌药使用不合理最严重共8例病患,占总人数比2.7%。而忽略药品禁忌症的情况最低只有1例病患,占总人数比0.3%。

  • 标签: 心内科 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衰合并心血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80例肾衰合并心血疾病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合并心血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治疗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 心血管疾病 血透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血内科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自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我院心血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内科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于心血内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心血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在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服务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就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心血内科中开展的人性化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自信地抵御病痛,有助于护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 人性化服务 应用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间心血反应、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I或Ⅱ级。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C、R1、R2、R3组,共4组,每组15例。4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将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调至0ng/ml、1.0ng/ml、1.5ng/ml、2.0ng/ml后停用异丙酚;记录4组患者诱导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5min(T3)、拔管前2min(T4)、拔管即时(T5)、拔管后5min(T6)时的MAP、HR,观察拔管期间改良OAA/S评分、拔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10min内SPO2情况。结果与T1相比,T5时4组患者MAP显著增高、HR显著增快(p〈0.05),但R2、R3组MAP、HR明显低于C组(p〈0.05);4组患者改良OAA/S评分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10min内,R3组SPO2降至90%的例数较C组增加(p〈0.05)。结论术后拔管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ng/ml、2.0ng/ml不影响老年患者拔管时间以及意识状态;能改善拔管即刻的MAP剧烈升高、HR增快,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但靶浓度2.0ng/ml的瑞芬太尼增加缺氧发生率。

  • 标签: 瑞芬太尼 气管拔管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0例老年心血患者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480例老年心血患者中有85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占总老年心血患者的17.7%,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患者中有5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1%;未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患者中有3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老年心血患者中有4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4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中有48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6%,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中有37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6%。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中有5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7.4%,未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有3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1.4%。结论年龄、使用抗生素情况等均是导致心血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性的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每个医学生要想完成从单纯理论实践到临床医疗实践的过渡,都必须要进行实习,在实践中落实巩固理论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和变通。心血影像诊断带教是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培养研究生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笔者基于心血影像诊断的特点,结合放射科研究生的学习规律,通过不断总结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心血诊断医疗的技术水平。

  • 标签: 研究生心血管影像诊断教学
  • 作者: 宋海潮郑光宇何启蓉黄湘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68例急诊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计算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的基线水平,并检测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5d。比较不同预后患者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15d内死亡、行急诊PCI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68例患者行PCI治疗者74例,15d内死亡9例,发生其他重要心血管不良事件29例。15d死亡患者及行PCI的患者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与未行PCI的患者(P<0.05);有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GRACE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P<0.05),TIMI危险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均可独立预测15d死亡、行PCI治疗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BNP可预测急诊PCI治疗的风险。结论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均是预测急诊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因素,BNP可预测急诊PCI治疗的风险,但GRACE评分对急诊胸痛患者的预后预测效果更好,预测价值较高。
  • 简介:心血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方面需要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需要加强临床应用研究能力培养。笔者就目前心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如何增强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研究生 培养 临床 科研
  • 简介:心血病临床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集传统教学模式、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一体的“三维式”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引导的对临床病例的剖析、探究、归纳和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逻辑思维,提高临床创新能力。以“三维式”教学方法作为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医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的挑战。

  • 标签: 心血管病 三维式教学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心血老年病人中进行早期康复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3名老年心血病人为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1人,观察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老年心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 康复 护理 老年 心血管 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QO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戒烟戒酒、适量活动、控制食盐以及低脂饮食等生活习惯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优化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