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使得冠心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其中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表现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常伴发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甚至猝死,最易被临床忽视,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之一。加强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意义深远。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的选择路径之一,同时也是近年来医药研究和实践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从中西医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以及有待研究的方向,以期促进临床实践工作的创新开展。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在治疗慢性缺血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实际临床效果,并对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接收的68例慢性缺血心肌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内科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尼可地尔片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实际情况无较大差异,但是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指数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尼可地片治疗的实际效果极好,并且患者的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较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尼可地片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因此,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应争取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 观察
  • 简介:溶栓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家庭静脉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特点

  • 标签: 家庭静脉 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行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用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依从性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2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1例,收治时间在2017年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常规治疗的为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的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室功能指标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指标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在此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68例,根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4例。对参照组行利多卡因治疗,对实验组行胺碘酮治疗。分析患者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逆转心律失常时间。结果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心率、收缩率较高,左室射血分数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9/34),经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值趋于正常,心律失常时间缩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行PCI术和支架置入治疗,对实验组行PCI术和血栓抽吸术治疗。分析56例患者的血管TIMI血流分级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复发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TIMI血流分级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但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使其冠脉内血栓负荷减少,使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降低,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栓抽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尼可地尔治疗,其术后血流灌注和预后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选取54例,根据奇偶分组表法分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硝酸甘油注射治疗,对实验组行尼可地尔注射治疗。分析54例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CK-MB峰值、CK-MB达峰时间、LVEF、LVEDD。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参照组心肌血流灌注水平较高、CK-MB达峰时间、LVEF、LVEDD较高,CK-MB峰值较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尼可地尔治疗,患者的血流灌注水平明显改善,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尼可地尔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干预措施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比较对照组(CCU常规护理干预,n=40)与观察组(CCU综合护理干预,n=40)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中,实施CCU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及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呼吸机 CCU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