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预防和减轻该地区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 标签: 旱灾成因 危害 预防措施
  • 作者: 胡红1,李新辉2,胡广鑫3,徐丽梅3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12-22
  • 出处:《科技中国》 2017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本文采用Copula干旱频率分析方法和游程分析理论,分析了近50年来黑龙港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历时、烈度和干旱重现期,结果表明,黑龙港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间隔在0.40~0.48年之间,发生干旱的平均历时在2.27~2.82个月之间,干旱烈度范围为0.77~1.08mm,最大重现期范围介于26~91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水旱灾的预防技术日趋成熟。2019年,水利部正式印发《智慧水利总体方案》,明确了发展智慧水利建设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引领作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坚决守住水旱灾防御底线做论述,详情如下。

  • 标签: 水旱灾害 防御底线
  • 简介:摘要:我国水旱灾发生频繁,其具有发生范围大、致灾重以及突发性强等一系列特征,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我国高度重视水旱灾的防御工作,从提高技术的保障技能到防御物资的储备,从组建抗旱防汛的指挥机构到开展抗旱防洪工程的建设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实践和提高。

  • 标签: 水旱灾害 防御工作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水旱灾作为我国十分常见的气候灾害类型,有着发生范围广、突发性强等特点,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水旱灾防御工作的制定和完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以往的水旱灾情况制定,明确预防机制,加大预防工作的投入,才能够有效规避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水旱灾害 防御工作 举措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防汛抗旱、旱涝灾害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对防洪、抗旱、旱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地方时常遭受洪水侵袭,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气象观测,建立健全防洪和抗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冲击。

  • 标签: 防汛抗旱 旱涝灾害管理 抗旱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水旱灾频繁发生,使国家对水旱灾风险管理方面愈加重视。为了避免山洪灾害造成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做好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在防汛抗旱与水旱灾风险管理实践工作中,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并且使管理机制、工程项目等工作更加完善。我国是世界上发生水旱灾最多的国家,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防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防汛抗旱实际情况,具体探究防汛抗旱的措施与水旱灾风险管理。

  • 标签: 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防洪抗旱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防汛抗旱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去调查研究,找到新的、更方便快捷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防洪抗旱能力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了防洪抗旱过程和历史防洪抗旱措施,探讨了防洪抗旱灾风险管理问题。

  • 标签: 防汛抗旱 风险管理 新问题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自然气候、水资源分布不同,在部分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极易出现水旱灾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运转等方面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水旱灾防御工作的开展,对可能出现水旱灾问题的区域进行预防处理,并制定防御方案,降低水旱灾问题出现的概率,同时对影响范围与程度进行有效管控,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社会稳定运转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主要对新时期水旱灾防御工作进行分析探究。

  • 标签: 新时期 水旱灾害 防御工作
  • 简介:摘要: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黄河水旱灾治理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从历史角度、社会发展角度、民生角度分析,黄河流域水旱灾治理都是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黄河下游水旱灾为核心论点,探讨水旱灾治理的对策,望能够为相关水旱灾治理工作者提供浅显的帮助。

  • 标签: 黄河下游 水旱灾害治理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旱灾的频发,水旱灾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为防止发生洪水灾害,有关部门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洪水风险评价,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管理机制、工程项目、防治措施等工作更加完善。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风险管理;

  • 标签:
  •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小生产者粮食储备也极其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微弱,常常遇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在清代,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频繁,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水旱灾面前,政府和人民如何应对;这些救灾措施在当时所取得的了怎样的效果以及对于今人而言有何借鉴意义,这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与研究。

  • 标签: 清代 陇东地区 水涝灾害 旱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清时期海南岛南渡江中下游流域是水旱灾多发地区。定安、万州分别为水灾、旱灾频发区。时间上看,秋季频发水灾,春季频发旱灾;咸丰、光绪时期是水灾多发期,咸丰时期还是旱灾多发期。明清中央政府建粮仓、兴建水利设施防灾抗灾;地方官员或上奏朝廷赈灾,或号召富户、士绅等以钱物赈灾,或向上天祈雨消灾;民间百姓或逃往山中采食,或出海谋生,或通过信仰妈祖以求获得救赎。

  • 标签: 明清 海南岛 水旱灾害 时空分布 社会应对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应用于航运、发电、灌溉等方面,也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成就和社会效益。随着现代化建设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水利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和防治水患等众多方面取得有效突破。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仍然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水利保护项目低、质量控制薄弱等问题,各级水保部门应当从规范化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有效性。

  • 标签: 水利工程 防汛抗旱 作用
  • 简介:近代以来(1900—1949)巢湖流域内多次发生水灾和旱灾,水灾发生的次数众多,且具有季节性、连续性等特点,尤其是1931年特大水灾最具有代表性;旱灾发生的频率低于水灾,近代巢湖流域的旱灾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1934年的旱灾影响最为广泛。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对巢湖流域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水旱灾让农业经济大为受损,同时也破坏了巢湖流域内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 标签: 近代(1900—1949) 巢湖流域 水灾 旱灾
  • 简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日益暴露了国家管理的弊端.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弥补了国家管理的失灵.政府通过强化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积极地培育第三部门,构建完善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等措施有效的减少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

  • 标签: 自然灾害 危机治理 提升 政府
  • 简介:【背景材料】自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小麦主产省遭受干旱。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

  • 标签: 北方冬麦区 旱灾 山西中部 背景材料 江苏北部 陕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