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鉴别诊断胰腺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胰腺肿块患者(包括42例胰腺患者和34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胰腺组患者中超声造影静脉呈不均匀增强患者的占比高于肿块型胰腺炎组患者,P<0.05。胰腺组患者超声造影图像中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均长于肿块型胰腺炎组患者,其超声造影图像中的峰值强度低于肿块型胰腺炎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胰腺及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常规超声造影更加准确和客观,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胰腺癌 肿块型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腹痛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腹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7d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8.01±8.04)min;出血量(153.04±10.27)ml;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结石12例,胰管狭窄10例,脓性假性囊肿4例,多发假性囊肿6例,假性囊肿形成14例,胆道造影显10例胆道结石,8例胆道扩张。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综合情况,EPS治疗36例,EST治疗28例。网篮和球囊配合取出胰管结石44例,采用压力引流20例;结石直径(3.39±0.52)mm,内镜治疗后当天腹痛完全缓解或轻度缓解22例;术后并发症胰腺炎3例,支架置入后近期阻塞2例,内镜下更换内支架后引流通畅。未出现胆道感染、穿孔及死亡患者。结论内镜下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可靠,具有微创、可重复,能够显著缓解患者腹痛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内镜 慢性胰腺炎 腹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肿瘤治疗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经组织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晚期肺腺癌的8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进行治疗。对存在骨转移的患者合并应用唑来膦酸,脑转移者合并“X刀”放射治疗。结果8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强度主要分布于I级与Ⅱ级。其中皮疹发生率最高,比率80.48%(66/82);其次为腹泻,比率30.48%(25/82);搔痒占28.04%(23/82)。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以及便秘等,但发生率均不高。结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开展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具有有效率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晚期肺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与患者本身肿瘤的大小和采取的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诊断、治疗是对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乳腺癌发生皮缘坏死1例(3.7%),皮下积液4例(14.8%),上肢淋巴性水肿2例(7.4%),切口瘢痕或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3.7%)。3年生存率77.8%;5年生存率59.3%,其中Ⅰ期为72.7%,Ⅱ期为50.0%,Ⅲ期为50.0%。结论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常用手术方式,术后外观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治疗 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有放疗指证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社会功能、术后心理健康改善情况明显提高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乳腺癌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