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袁永一 戴朴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有效手段。如何实现微创、保留残余听力并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是人工耳蜗植入实践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微创人工耳蜗植入的理念、电声联合刺激优势及效果评估、电极植入技术要点、手术切口设计、围手术期精准处理等方面介绍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该技术不仅中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患者听力言语康复,还为未来基因治疗和毛细胞再生技术的应用预留了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空间;因此,推荐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耳外科手术 耳蜗植入术
  • 简介:摘要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聋、极重度聋甚至全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小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进入普小和普幼学习。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术后长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 标签: 人工耳蜗手术听觉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对于重度或者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来说,植入人工耳蜗是复聪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目前技术的成熟度也有目共睹。我国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数量逐年增加。为了保证人工耳蜗的效果,做好术后适当有效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就以此为出发点,简要介绍了目前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的现状以及常见的康复渠道和训练模式,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人工耳蜗 术后康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对于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单侧植入全覆盖与标准长度电极对听阈、言语识别、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19~71(43±16)岁。术前行颞骨高分辨率CT,应用OTOPLAN软件进行评估,以经圆窗膜入路的微创手术单侧植入全覆盖电极11耳(全覆盖组),标准电极15耳(标准电极组),于术后开机时、3~5个月、6~11个月及术后1年以上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声场下助听听阈,安静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与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CQ)评分。结果全覆盖组与标准电极组患者术后开机时听阈分别为(46.5±3.4)dB与(48.5±2.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术后听阈及言语识别水平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1年后听阈分别为(32.1±1.2)dB与(32.5±0.9)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除术后1年以上随访时单、双音节词与术后3~5个月的句子识别率外,全覆盖组65 dB声压级(SPL)单、双音节词及句子识别率在各次随访中均优于标准电极组(均P<0.05);术后1年以上噪音条件(信噪比=10 dB)下,全覆盖组单、双音节词与句子识别率均高于标准电极组(均P<0.05);NICQ量表各维度术后均提升,其中自信心维度两组提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提升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单侧植入基于OTOPLAN选择的全覆盖与标准电极均能带来明显的听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全覆盖电极植入可能会提升患者术后的言语识别获益。

  • 标签: 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耳蜗植入术 听力学 电极长度
  • 简介:摘要 :人工耳蜗作为解决重度耳聋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实现了广泛应用。要想使听力障碍儿童恢复正常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需要进行各种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进而提出一系列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本文就人工耳蜗手术后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训练进行研究,首先 阐述人工耳蜗的原理,对患者语言康复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提出患者进行语言能力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原则,以期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提供科学的训练方式方法。

  • 标签: 人工耳蜗,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 简介: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需重视术后的言语康复,并做好长期语训的准备。本研究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了人工耳蜗植入后听障儿童言语康复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人工耳蜗植入后听障儿童言语康复对策,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 言语康复综述
  • 简介:摘要: 目前,听障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对许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为了让听障儿童恢复正常的听力,实现正常的对话交流,人工耳蜗就此诞生。人工耳蜗的出现帮助许多儿童都恢复了听力,解决了绝大部分家庭的困扰。但是,听障儿童在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手术之后,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不断恢复听力,进行语言交流。所以,术后的康复教学十分重要,对此,一定要重视对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的语言康复教学,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训练,恢复听力,实现语言交流。本文针对学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语言康复教学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 标签: 学前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 术后语言康复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减免因意外怀孕行人工流产孕妇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与结论采用上述方法行无痛人流无一例有痛感,无人流综合征发生,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丙泊酚芬太尼
  • 简介:本文对于宫安栓在人工流产能否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加以证实,并通过对50例人流时使用过宫安栓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后,证实宫安栓在人流中使用可明显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手术时疼痛、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为人工流产的妇女提供了优质服务,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有效药物。

  • 标签: 人工流产 宫术安栓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护理。

  • 标签:
  • 简介:目前电子耳蜗主流的言语处理策略是基于滤波器组的语音处理算法,而其中大部分算法是基于连续交替采样策略(即CIS算法)的算法结构延伸而成的。连续交替采样策略是一种通过电极阵列连续交替刺激听神经的算法,在特定的时刻只有一个电极在刺激,因而可以避免电极之间的电流扩散而降低算法的性能。本文研究了连续交替采样策略的算法结构,通过编程实现该言语处理算法并进一步提取语音的特征和参数,研究了连续交替采样策略的信号变化特征。

  • 标签: 电子耳蜗 连续交替采样策略 参数 语音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及防治,人工流产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疾病、防止先天性畸形儿出生、遗传病及非法妊娠等原因而采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人工流产按照受孕时间的长短,可负压吸引(孕6-10周)和钳刮(孕11-14周)。

  • 标签: 人工流产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将采用笑气吸入镇痛的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吸入安慰剂(即氧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时疼痛程度、宫颈松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无痛(0级)与轻微疼痛(Ⅰ级)者的比例达95%,而对照组仅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宫颈松弛程度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为29%(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4%(P<0.01);两组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吸入镇痛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是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 标签: 氧化亚氮 镇痛 人工流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护理措施。方法将74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有效的手术护理。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1d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有助于降低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