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以扣除酸值后的皂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反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油酸三乙醇皂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和三乙醇配比为1.2∶1(mol/mol)、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时,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油酸三乙醇皂化物的含量最多。利用合成的油酸三乙醇皂化物调配成的水基润滑油符合相关要求。

  • 标签: 油酸三乙醇胺 皂化值 酸值 反应配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 简介:采用月桂酸与乙醇为原料(n(月桂酸):n(乙醇)=1:2)合成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通过GC-MS检测月桂酸乙醇酰胺在反应体系中的百分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折光率的变化,对反应产物进行性能测试,并将其和国家标准GB/T15046—94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压下合成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70~180℃,反应时间2~3h,所得产品性能符合GB/T15046—94,考察体系折光率可以判定反应大致进程.

  • 标签: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GC-MS 合成 性能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名为“美丽的代价”的专题报道,介绍染发剂对人的危害.染发剂含致癌物,有害健康,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染发剂之所以会导致皮肤过敏、白血病等多种疾病,是因为染发剂中含有一种名叫“对苯”的化学物质.对苯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国外的研究还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患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几率都会增加.

  • 标签: 染发剂 皮肤过敏 致癌物质 对苯二胺 中央电视台 白血病
  • 简介:所谓“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快育诺”。喹乙醇,原是德国拜耳化学药品公司研制的一种“抗菌与生长促进剂”。在国外的商品名叫“澳拉金”。在中国称之“快育诺”。

  • 标签: 乙醇 慎用 化学药品 促进剂 商品名 抗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C18键合相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对土壤改良剂中的有效成分脂肪酸乙醇酰胺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快速准确,标准偏差为0.021%,变异系数为1.3%,回收率为98.68%-102.93%.

  • 标签: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土壤改良剂
  • 简介:通过一种取代剂将N-乙基-α-萘生产中副产品N,N-乙基-α-萘转化产品N-乙基-α-萘.经试验考查了温度、时间以及反应物配比对转化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温度165℃,时间4小时,物料配比1:5(摩尔比).转化反应的总收率为78.4%.由于副产品N,N-乙基-α-萘的转化利用,使N-乙基-α-萘产品收率由68.9%提高至84.3%。

  • 标签: N-乙基-α-萘胺 N N-二乙基-α-萘胺
  • 简介:摘要:教材中的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略有不足,无法检验反应产生的水和乙醛,也无法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针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研究只做到了反应产物的检验,还是没有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过程。受到氨气催化氧化实验的启发,本实验设计了铜丝灯芯的乙醇蒸气灯,能够让铜丝在空气中悬挂在乙醇液体上方保持红热状态,从而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并且,本实验对人教版教材实验进行简单优化,由红热的铜丝与乙醇液体反应,改为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放热能够让铜丝保持温度,能够反复进行铜丝的氧化和氧化铜的还原,从而出现红黑两种颜色交替的现象。而且,反应产物水和乙醛比较多,便于检验。水能用白色硫酸铜粉末进行检验,乙醛也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者银氨溶液进行检验。本实验具有美丽、有趣、简便和奇效四大优点。

  • 标签: 乙醇 铜丝 催化氧化 实验改进
  • 简介:用苯酚、甲醛和已制备苯酚缩甲醛己(PRH)聚合物,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ER)的过程以及产物PRH/ER的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己与酚醛树脂(PR)制得的PRH聚合物,其固化ER的产物涂膜理化性能、贮存稳定性较佳,尤其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IR、GPC结果表明,PR中羟甲基与己中的胺基发生缩合反应,并生成PRH聚合物;PRH固化ER的过程中环氧基与氨基上的活泼氢发生开环加成反应,使PRH/ER发生交联聚合成膜,该膜具有优良的抗化学介质性能.

  • 标签: 苯酚缩甲醛己二胺聚合物 环氧树脂 改性 固化
  • 简介:一、原实验存在的问题1.实验中产生的乙醛量太少,许多学生将乙醇的气味与乙醛气味混淆而难以分辨,如做银镜反应实验,难以出现明显现象。2.乙醛催化氧化反应中的第一产物水没有得到证实。

  • 标签: 三口瓶 催化氧化 燃烧匙 银镜反应 橡胶塞 红变
  • 简介:摘要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在常压下,沸点是78.4℃,容易挥发,很易燃烧。20℃时的密度是0.7893g/cm3。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对其他一些难溶于水的物质也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为了充分掌握了解乙醇的性质及其用途,需要对其教学进行合理设计。

  • 标签: 乙醇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学方法
  • 简介:乙醇的脱水产物随反应温度而异,其原因目前在有关化学教材中均未详细解释,本文试通过反应历程,利用化学热力学知识进行有关计算并加以讨论.

  • 标签: 乙醇 乙醚 乙烯
  • 简介:[摘要]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是烃的衍生物教学的一个代表,本文主要从乙醇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进行了阐述。[关键词]乙醇性质用途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代表——乙醇,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对有机物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过多去追......

  • 标签: 乙醇教学 教学设计 设计反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制了腰果酚缩甲醛乙烯三(PCD);并对其固化环氧树脂(ER)的形成过程以及产物PCD-ER的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乙烯三([D]≤7.47%)与PC缩聚制得的PCD,其固化ER的产物,涂膜理化性能、贮存稳定性较佳,尤其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C中羟甲基先与多元中氨基发生缩合反应,接着其侧链氧化交联聚合成PCD;PCD固化ER的过程中环氧基开环与氨基活泼氢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引起PCD-ER的进一步交联聚合。

  • 标签: 腰果酚缩甲醛二乙烯三胺 环氧树脂 改性 固化
  • 简介:文章对乙醇的氧化剂氧化和催化氧化做了比较分析。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性质实验——红热螺旋铜丝与乙醇反应,当属于氧化剂(CuO)直接氧化,而乙醇的(Cu)催化氧化其本质是脱氢氧化。文章设计了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在排尽空气(无氧)的条件下观察铜丝与乙醇蒸气的反应,并成功检验到乙醛。

  • 标签: 红热铜丝 乙醇 乙醛 氧化铜 催化氧化(脱氢氧化) 氧化剂氧化
  • 简介:在乙四乙酸(EDTA)存在下,分别在超纯水、i—C3H8OH和CH,OH溶剂中,120℃温度下水热法合成了CaCO3晶体,用粉末XRD衍射方法和红外光谱对合成的晶体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生成的CaCO3晶体的形貌,研究溶剂对CaCO3晶体的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纯水中和i—C3H8OH得到主要是文石和少量球霰石晶体,但晶体形状不同;而在CH3OH溶剂中得到的是方解石晶体,结果说明溶剂对晶型和形状均有影响.

  • 标签: 乙二胺四乙酸 水热 文石 方解石 球霰石
  • 简介:用葫芦脲[7]作为增敏试剂,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痕量邻苯的方法。实验表明:在适量葫芦脲[71#7包结下,邻苯的荧光有显著增强。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09~7.5μmolL^-1,检出限为O.048μmolL^-1,进样频率为60h^-1,此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流动注射荧光法 邻苯二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