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系统治疗备受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对晚期肝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单药治疗总体疗效较差。本文综述了晚期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以及联合治疗的进展。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生物标志物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灾难的岁月》总体上代表了戴望舒晚期的创作风格,本文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出发,通过对作品分析,总结出诗人创作晚期的艺术风格。《灾难的岁月》表现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内容上反映了战争带给个人、国家、人民的灾难;在情感的表述上,把个人的情绪融合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之中;在艺术形式上,侧重用梦幻和无意识的方式表达思想。

  • 标签: 《灾难的岁月》,超现实主义,情感,创作风格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为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以往临床上主要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但随着生育功能保留需求的增加,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逐渐向保守治疗转变。期待治疗为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在一定时期内不采取激素类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措施,而仅给予临床随访的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与疗效,为异位妊娠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妊娠,异位 期待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胰岛移植是目前唯一通过微创治疗即可实现晚期糖尿病根治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使患者达到血糖的生理性调节,摆脱外源性胰岛素,并控制或逆转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胰岛移植早期发展较缓慢,近年来在胰岛分离、移植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其在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中的胰岛来源、制备技术及移植免疫保护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肌瘤剔除史,在辅助生育治疗中,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冻胚移植准备期间发生腹腔妊娠破裂出血。患者以突发下腹痛入院,无停经及阴道出血,术前β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确认妊娠,彩超提示宫旁不均回声团,急诊腹腔镜探查,最终确认腹腔妊娠同时清除妊娠物,快速止血,术后恢复可。

  • 标签: 妊娠,腹腔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晚期胃癌患者因缺乏有效的二线及后线治疗手段,其生存时间始终难以突破1年。近年随着多学科诊疗及新药研发的推进,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及治疗策略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近期几个Ⅲ期临床试验已证实伊立替康和紫杉类为代表的细胞毒药物仍为二线治疗之基石,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也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之一。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或可成为改写晚期胃癌三线治疗格局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晚期胃癌当前现有的二线及后线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晚期胃癌 二线化疗 药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孕周附件扭转的诊治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24例妊娠期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38(30.6±4.4)岁,其中<28周11例,≥28周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结果<28周组双胎妊娠和辅助生育技术受孕患者比例明显高于≥28周组(5/11比1/13,8/11比1/13;均P<0.05)。两组患者在附件包块大小、扭转周数、发病至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28周组相比,<28周组附件切除率更低(3/11比6/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周组术前超声提示有血流信号的比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比例、病理结果为生理性囊肿的比例明显高于≥28周组(8/11比4/13,8/11比0,8/11比4/13;均P<0.05)。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8周发生附件扭转者,多为辅助生育技术受孕,病因多为生理性囊肿。本组病例孕期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附件扭转均安全有效、母婴结局良好。

  • 标签: 妊娠 附件扭转 诊治 结局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脉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脉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脉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脉A型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A型夹层 治疗策略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产妇分娩护理中优质助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8~2019年8月入院的60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优质助产护理模式的是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出血量、第二产程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两组产妇在入院时,抑郁与焦虑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两组产妇在出院时,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情绪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得到减轻(P<0.05)。结论:高龄产妇在分娩时为其实施优质助产护理模式,可以将产妇的出血量全面降低,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

  • 标签: 高龄产妇 助产护理 妊娠结局 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年龄18~75岁),放疗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化疗采用铂类(奈达铂40 mg/m2或顺铂30 mg/m2)和紫杉醇(60 mg/m2)进行治疗,尼妥珠单抗400 mg/周。观察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2年的临床疗效(每3个月评价1次)。结果治疗后61例患者可影像学评估,最佳疗效评价显示:肿瘤完全消退为完全缓解(CR)43例(70.5%)、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30%)9例(14.8%)、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20%) 6例(9.8%)和肿瘤无进展(SD)3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85.3%(52/6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5.1%(55/6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和79.6%。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HE4)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评估,主要不良事件为便血、腹痛、腹泻、发热、头晕等,37例是Ⅰ~Ⅱ级。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使用安全可耐受。

  • 标签: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尼妥珠单抗 同步放化疗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在真实世界中,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哌柏西利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HR+/HER2-)信息,共55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7(34~79)岁。汇总一般病史资料、疾病特征。分析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至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收集接受含哌柏西利治疗方案的HR+/HER2-患者共55例,ORR为48.8%,DCR为88.4%;中位PFS和TTF分别为12.0个月(95%CI,11.1~13.0个月)和8.50个月(95%CI,2.5~14.5个月);其中哌柏西利在一线中优于多线治疗(P=0.000 1);非肝转移患者预后较佳(P=0.01)。血液学毒性为重点观察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其发生率为分别为78.2%、85.5%和34.5%;未发现其他3~4级非血液学毒性。结论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可,且不良反应可控,可以作为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或多线治疗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哌柏西利 真实世界 内分泌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治疗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TACE)后进展的中晚期肝癌中的初步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23例D-TACE后进展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23例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为(62±9)岁。肿瘤疗效根据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分析治疗后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过(2.6±1.0)次的D-TACE治疗,TACE抵抗7例,远处转移6例。联合治疗后1和3个月疾病缓解率(ORR)分别是47.8%和60.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73.9%和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26 d。入组时18例甲胎蛋白(AFP)>200 μg/L患者中,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497±117) μg/L和(80±1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42.2 ng/L患者中,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154±51) ng/L和(57±1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20/23),所有不良反应均未超过3级且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或调整阿帕替尼的服药方式得到控制,其中治疗后3个月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77±33) U/L比(45±26) U/L,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癌D-TACE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肝肿瘤 中晚期肝癌 卡瑞利珠单抗 阿帕替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 (ctDNA)与肿瘤组织DNA检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同时探索影响两者一致性的因素。方法纳入 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65例,收集患者的ctDNA及组织基因检测结果、临床病理信息、治疗情况等。分析ctDNA与肿瘤检测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年龄61(28~84)岁,男102例,女63例]均接受了血浆ctDNA检测,ctDNA中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7.30%、2.42%、6.06%及9.70%。其中128例患者接受过组织基因检测,组织中KRAS、NRAS、BRAF、PIK3C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0.47%、2.34%、7.03%及3.13%。血浆ctDNA与组织DNA检测KRAS/NRAS/RAF/PIK3CA基因突变的总体一致率为62.50 %(Kappa=0.200,P=0.023)。单因素分析发现,初诊未治组以及肝转移组中基因检测的一致性较高[OR 95%CI为0.206(0.043~0.985),P=0.048],而肺转移组中的一致性较低。结论血浆ctDNA与组织DNA检测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存在一定的差异,抗肿瘤治疗以及肿瘤转移部位可能是影响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循环肿瘤DNA 基因突变 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