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溴化锂溶液气泡泵的工作机理,在Inamuro大密度比两相流的格子Boltzmann自由能模型的基础上,以时间邻点替代空间邻点,将参数控制的差分项引入相变的分布函数f_i中,利用二阶迎风差分求解一阶偏导数,利用十四点中心差分格式求解二阶偏导数,将改进模型可模拟的两相流密度比从1000提高到3000,扩展并增强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大密度比多相流问题的适应性。通过模拟实际工况下气液密度比为2778的气泡泵垂直管中溴化锂溶液内并排多气泡的上升过程和聚并行为,获得不同初始条件下多气泡的密度场、速度矢量分布图,并对多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相互吸引作用和相互排斥作用与气泡群内的气泡大小及其初始位置有关,且气泡间聚并临界距离随着气泡直径的增大或气泡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 标签: 格子BOLTZMANN方法 气泡群 运动过程
  • 简介:基于重叠网格技术对拍动翼运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地分析拍动翼的运动参数(包括升沉俯仰相位差、俯仰幅值及斯特劳哈尔数等)对推进性能的影响.结合推进效率及拍动翼后方的涡流场结构确立最佳运动参数.该求解方法可为其他动边界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拍动翼 重叠网格 推进特性 数值模拟
  • 简介:采用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在骨架判定中的识别作用。通过贝雷法将CA值表现为粗集料分形维数D_C的函数,从而揭示了沥青混合料骨架特性的分形本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骨架特征的D_C值上限。验证试验表明,粗集料分形维数D_C值可以较为准确的预估沥青混合料集料骨架特征。

  • 标签: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骨架 级配 分形理论
  • 简介:采用20mm薄层干燥实验研究了温度、添加稻草和生石灰对市政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干燥时间及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随温度升高,污泥干燥速率的增加幅度增大,但干燥时间减少幅度下降.稻草添加量为1%和2%时,污泥表面积增加和传质阻力变小是污泥干燥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生石灰加入污泥,在各含水率区间干燥速率、干燥初始阶段干燥速率及最大干燥速率明显增加.

  • 标签: 市政污泥 干燥特性 稻草 生石灰
  • 简介:为分析地铁列车运行引起岩石场地振动传递特性,选取青岛某地铁线路区间,对正常运营的地铁引起隧道及地面垂向振动进行同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与地面振动主要集中在50-200Hz,隧道200Hz处的振动最为显著,地面60-80Hz的振动最为显著。地面距离隧道中心线90m范围内,振动呈波动衰减,在距离隧道中心线30m与75m处,存在2个振动放大区,相对于其前一测点,均在8-25Hz与60-80Hz频段有所放大;2)隧道壁至地面振动传递损失曲线均近似呈V型分布,高频段振动传递损失较低频段大,传递损失基本在20-25Hz附近最小,大部分测点在此频段传递损失出现负值,说明此频段附近振动加速度从隧道壁传递至地面有放大现象;3)地铁列车运行引起青岛岩石场地振动传递特性与其他场地类别相比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测试结果可为青岛地铁后期线路规划对地面环境振动影响提供参考。

  • 标签: 地铁 岩石场地 现场测试 振动加速度级 传递特性
  • 简介:设计了一套用于检测多层绝热材料层间压强的装置,该装置的测试方法不破坏多层绝热结构,所测压强能真实反应对应层密度下的层间压强,同时真空度最高可测到10-5Pa,通过这些新型设计,可以解决传统层间压强测试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低、测量范围窄、破坏多层绝热层间结构等问题,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获得层间压强的测试方法.

  • 标签: 多层绝热材料 层间压强 测试方法
  • 简介:全面介绍梯形轨枕轨道在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家铁道试验中心R1432m环行道上开展安全性、平稳性及轮轨振动特性测试的方案、测试指标、评判标准及测试结果。采用8辆编组160km/h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测试速度为100、120、140、165km/h,测试对比断面包括2种梯形轨枕及环行道既有有砟轨道,测试指标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等安全性指标、钢轨及梯形轨枕垂横向动态变形、车体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等稳定性指标、钢轨垂横向振动加速度等轮轨振动特性指标及梯形轨枕应力变化等,上述各项指标的实测结果均低于相关规范标准的限值,且基本与有砟轨道对比断面的测试数据相近,表明梯形轨枕在安全性、稳定性及轮轨振动特性方面可满足160km/h速度级线路的应用要求,可为该速度级的轨道减振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轨道交通 梯形轨枕 高速 减振降噪 安全性 平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