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中国领事公证人依法可办理领事认证的合同类文书的形式中国领事公证人,是指在中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机构中执行公证职务(办理公证与认证事务)的领事官员。

  • 标签: 领事认证 公证人 中国 文书 同类 外交
  • 简介:2012年10月9日下午。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同志应邀在成都行政学院作了“为民、亲民、利民”领事工作专题讲座。在讲座中,黄司长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对当前海外安全形势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其幽默诙谐的语言、

  • 标签: 外交部领事司 专题讲座 司长 同志 服务 成都行政学院
  • 简介:海外发生什么突发涉及海外中国人的事件,中国政府就会提醒当地的中国人,一旦危害生命或财产安全,请及时与中国驻当地使馆联系,以便得到中国使领馆的救助.这说明中国的领事保护正在不断加强.我驻外使领馆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领事保护工作,深深地得到了海外中国人的拥护,海外的中国人已不再是"海外孤儿".

  • 标签: 保护救助 救助海外 海外中国
  • 简介:对于领事保护的推动,就融合有政治与人权双重因素。当然,这一双重因素的影响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不同的。尽管世界最早的领事保护实践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城邦时期,而中国最早的领事保护实践却只能追溯至晚清时期。当时的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逐步转变对华侨的"叛民"、"罪民"和"弃民"等观念,从而展开了"立约保护"、"领事机关的调查与交涉"等形式(甚至还包括军舰巡航等军事方式)的领事保护。晚清政府领事保护的发展是与其华侨观念及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清政府华侨政策和领事保护的变化,根本上还是以巩固和发展清朝的统治为出发点的,政治因素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是"家国一体"型国家的局限性所在。

  • 标签: 晚清 领事保护 人权 家国一体 局限
  • 简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国人和企业走出国门,而日益复杂的海外安全局势则成为每个海外公民头项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种情况下,领事保护就成为了保护海外公民安全的挡箭牌,也成为了我国外交工作转向民本时代的风向标。

  • 标签: 领事保护 对外交流 风向 民本 海外公民 安全局势
  • 简介:家人在海外死亡,如何处理?(1)您可通过领事官员或亲友了解家人死亡原因和遗物(遗嘱)情况并协助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获得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可应申请为上述证明文件办理领事认证。领事官员不能调查死亡原因。

  • 标签: 领事保护 证明文件 死亡证明 死亡原因 领事认证 文件办理
  • 简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围绕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进一步健全中国的涉外法律制度,使其能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特别是,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以来,现代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国际合作日益深入、广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国际社会的经济法律规范趋同化,必然会产生国家间越来越多的涉外公证文书流转的现象.

  • 标签: 领事认证 认证认可制度 公证制度 公证文书 法律依据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因留学、旅游、投资、打工等出境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世界旅游理事会估计,到202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海外安全事件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2005年,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达2.9万件,2006年则有3.1万件。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安全和正当权益的领事保护工作

  • 标签: 领事保护 中国 法律制度 世界旅游 公民 改革开放
  • 简介:她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却意外转行做了厨师。婚后12年,跟着当外交官的先生先后12次搬家,无论纽约、西雅图、雅加达……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她都能从宾客变成主角,用锅铲"炒熟"一个又一个异乡。如今,身为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的她,已出版了3本畅销书,还制作了一系列教人做菜的视频,在饮食界和文化圈成为红人。

  • 标签: 领事 博士 头衔 放弃 华盛顿大学 候选人
  • 简介:【摘要】领事裁判权在近代又被称为治外法权,是西方列强侵夺半殖民地国家的司法主权,对其在这些国家的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的特权制度。据查证,它出现在11世纪十字军东征以后。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继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首先取得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其后,美国、法国等列强也通过这种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起了领事裁判权制度,前后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尽管领事裁判权制度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领事裁判权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变革,是推进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一种外部动力。清政府、民国政府企图通过司法改良废除领事裁判权,尽管没有成功,但却加速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废除领事裁判权,中国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展开了长期的法权交涉。然而守旧力量的强大和动荡不安的旧中国局势使得领事裁判权久久不得取消。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迫于战争的需要才最终同意废除其在华领事裁判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致力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这无疑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进行法制改革,与国际接轨,使法律走上国际化道路的进程远未停止。【关键词】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中英关系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兴起的禁烟运动和1839年7月由“林维喜事件”所导致的中英争端,把中英关系推向了战争的边缘。当清朝廷下令永远禁止与英夷通商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国会对此进行了激烈辩论,连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也于1840年1月16日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禁烟事件使英商蒙受损失和中英通商关系中断,并影响英王尊严,所以她正予以密切注意。3月19日英内阁向下院宣布派遣海陆军赴华及其意图。英国国会开始讨论对华宣战案,结果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票数通过了军事行动。随后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

  • 标签: 中国领事裁判权
  • 简介: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 标签: 晚清 粤籍 领事
  • 简介:美国最初以设置领事法庭模式实践其在华治外法权,通过颁行法庭章程进而构架领事——公使两级审判模式。以中世纪商人式领事为基础的领事法庭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财政预算不足、监狱机构缺失、领事法律知识匮乏及贪腐问题严重均阻滞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演进。为摆脱前述困境而创设的驻华法院这一职业化司法模式无疑更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进而促成美国法律帝国主义的伸张。

  • 标签: 治外法权 领事法庭 美国驻华法院
  • 简介:1948年11月1日,东方刚蒙蒙亮,沈阳城里就响起了枪声。接着,整个城市像炸了窝似的,乱成了一团,到处都可以看见成群的国民党兵在逃命。但在美国驻沈阳领事馆门前的交叉路口,却看不到混乱的人群,只是有几家大门口不知什么时候用杆子挑起了白旗。

  • 标签: 领事馆 沈阳 美国 瓦尔德 事件 1948年
  • 简介:<正>谈到领事裁判权,人们通常认为都是他国对本国主权的侵犯。其实,从国际法角度看,领事裁判权可分为互惠领事裁判权与片面领事裁判权。片面领事裁判权也称为“单方面的”领事裁判权,即一方虽享受权利却不承担任何义务,而另一方虽不享受任何权利却要承担义务,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那种不平等的领事裁判权。而互惠领事裁判权也称为“相互的”或“双务的”领事裁判权,即双方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一种平等的领事裁判权,本文拟就互惠领事裁判权在中国的肇始作一探讨。

  • 标签: 领事裁判权 互惠 中俄尼布楚条约 管辖权 不平等条约 中俄两国
  • 简介:7月16日,俄罗斯驻沪总领事孔诺夫及领馆随行人员来到上海社科院与欧亚所所长潘光研究员、院外事处李轶海处长以及我院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就当日刚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及中俄关系进行了热烈研讨,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政治关系 孔诺夫 “中俄睦邻友好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