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蜚声世界的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是19世纪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的声望不仅来自于他在化学领域的重大发明,更由于他是世界上荣誉最高的诺贝尔奖金的创始人。由于没有直系子嗣,诺贝尔在临终前,以极不寻常的方式起草了一份遗嘱来处理遗产,一场风波由此而生。1895年12月27日,诺贝尔在巴黎马拉可夫大街寓所里,亲笔用瑞典文

  • 标签: 诺贝尔财产 财产留给
  • 简介:孟凡茂在《科技导报》1999年第4期发表了《诺贝尔奖拒绝口号》一文。文章指出:一些中科院院士提出"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是时候了"是一种情绪化的口号,诺贝尔奖不是靠一时的冲击就可取得的。因为科学发现除了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水平、文化传统等)和科学家的才智之外,还有机遇的因素高呼口号可以壮声威,但科学研究需要理性思维,诺贝尔奖更是拒绝口号。孟凡茂指出,说现在冲击诺贝尔奖正是其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观点。事实上我们的

  • 标签: 诺贝尔奖 基础科学研究 口号 社会因素 科学发现 文化传统
  • 简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麟角。

  • 标签: 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 化学奖 物理学奖 巴丁 桑格
  • 简介:2010年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作出的评价:诺委会把和平奖授予这样一个人,完全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挪威诺委会此举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

  • 标签: 诺贝尔和平奖 政治 外交部发言人 2010年 司法机关 国家政权
  • 简介:或许只有这样寓科研于娱乐的人,才能开辟出不同寻常的发现之旅……2010年10月中上旬,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得主闪亮登场——略萨、爱德华兹、海姆、戴蒙德、莫滕森、皮萨里季斯……这些普通人十分陌生的名字,一瞬间就镀上了耀眼的光环而备受世人瞩目。好奇的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是如何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呢?分析他们的成功之道,职场的你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 标签: 得主成功 诺贝尔奖得主
  • 简介:到1997年10月,世界上已有五位美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四项物理奖,一项化学奖。他们是:物理学家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广州,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1957年30岁时,他和杨振宁一起推翻了世界物理学界三十年代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家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青年时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曾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祖籍山东日照。后回国在上海上学,20岁时回美国,接连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

  • 标签: 诺贝尔奖 物理学家 守恒定律 反应动力学 诺贝尔化学奖 核子物理学
  • 简介:新学期开始,又有一大批学生踏进了大学殿堂。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在想,说不定这批人中。将来就有人能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技成就呢。

  • 标签: 诺贝尔奖 应试教育 科技成就 新学期
  • 简介: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瑞利从小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深得母亲克拉腊的喜欢,在他5岁的时候就懂得爱护母亲了。母亲洗碗时,瑞利竟然拿来两个尼龙袋要母亲套在手上,说这样就不怕油污沾手了。10岁的时候,瑞利看见母亲冬天拖地时,手握着冰冷的拖把柄,他找来几块布缠在了拖把柄上。

  • 标签: 诺贝尔物理学奖 孝心 物理学家 母亲 孝顺
  • 简介:2007年3月10上午,贵阳大剧院内春意盎然、座无虚席。贵州省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界精英、经济学界人士共1200余人,聆听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精彩演讲。演讲由本刊“当代贵州·发展论坛”组织策划。以“发展”为主题,专请高层次专家主讲的“当代贵州·发展论坛”已举办多次,斯蒂格利茨的到来为贵州听众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 标签: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贵州省 斯蒂格利茨 党政领导干部 中国经济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
  • 简介:“我的父母早年是在清华毕业的,今天我能在这里演讲,感到骄傲和自豪。”7月15日上午,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朱棣文便进入了演讲的正题。清华大学的演讲,是朱棣文此次访华的第一个公开行程。

  • 标签: 朱棣文 诺贝尔奖 部长 能源 美国 清华大学
  • 简介:法律科学会有诺贝尔奖吗?托马斯·S.尤伦教授的论文从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法学研究中存在一些科学方法的基本素,但一些重的、定义性的基本素被遗漏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核心或范式和普遍公认的经验或实验证实的标准与方法,这些体现科学之特性的素是作为科学的法学所应该具有的.尽管如此,法学研究已经长期存在对经验工作的关注,而且不久之前,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工作已经增加.新近的法学理论化涉及法律的后果,其价值会通过经验和实验工作而被人们所认识.法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着清晰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法学研究更像科学.此文是美国新时期经验主义法学的代表作,对今天中国的法学研究不无裨益.尤伦教授1946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分别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Swanlund教席教授、法学教授.尤伦教授是美国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法经济学的祖父”之称,是美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其声名远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家,是一位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法学家.尤伦教授著述丰厚,其著述在法经济学学科的引证率位居英文文献前十名,代表作有《法和经济学》、《认知、理性与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基础》,其中,《法和经济学》一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和俄文.

  • 标签: 法学研究 法律科学 经验主义 诺贝尔奖 科学方法 法和经济学
  • 简介:1938年,美国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人纯朴内心世界的长篇小说《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在瑞典科学院大厅诺贝尔奖讲坛上热情洋溢地说道:“假如我也不为中国人讲话,我就是不忠实于自己。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祖国和我第二个祖国——中国,在心灵上有许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由、美满、幸福的共同热爱和强烈追求。”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作家 中国人 赛珍珠 情缘 《大地》
  • 简介:应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邀请,2001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总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于2007年3月13日出席了云南大学举办的“东陆经济高端论坛”,发表题为“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制度框架”的演讲。演讲中,斯蒂格利茨博士阐述了自己多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观点,特别针对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 标签: 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 云南大学 约瑟夫 中国经济发展 “十一五规划”
  • 简介:迪顿因为其在消费、贫穷和福利等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阐述了迪顿的生平、主要学术贡献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从消费理论、贫困与健康问题以及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分析了迪顿的主要学术贡献。

  • 标签: 诺贝尔奖 贫困 福利 经济学
  • 简介:在自治区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大背景下,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社区和谐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本文着力对阿克苏市社区建设进行调查研究.

  • 标签: 社区建设 现状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