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自我批判就是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一直处于遮蔽状态。批判与辩证法中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在本质上属于评价范畴。当社会的发展具备"特殊条件"时,国家权威评价活动和社会民众评价活动就转化为社会自我批判的"有机"方式和"无机"方式。社会自我批判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深刻地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更在于使"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必然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予以重新定位。

  • 标签: 社会自我批判 社会评价活动 忧患意识 社会关系构建
  • 简介:人的自我批判的宣言──庄子关于人的存在的思考及负面性的批判李道湘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在苦苦地寻找自己,到头来仍然是失去,也许根本没找到,要不为什么人们总是放不下这个主题呢?到底什么是人呢?真正的人在哪里?倒拨历史的时针,回首追寻着人类的足迹,听到的看到...

  • 标签: 庄子 人的存在 自我批判 负面性 田成子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从严治党从来都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合力”而为的“工程”,它不能脱离理论的“自我批判”而单独进行。为此,必须在理论上搞清楚:何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批判”,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何要坚持“自我批判”,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下怎样坚持“自我批判”。在新时期从严治党的战略主题下,厘清这些逻辑,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批判”的理论自觉和选择自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党 自我批判 从严治党
  • 简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对核算单位内部平均分配进行了理论上的批评并在实践上体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对这一理念所应存在的领域把握不正确,加之旧的平均分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愤怒声讨”平均分配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将这种批评的范围有意无意地过于扩大,致使在实践中处于宏观层面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最终分配也被“效率优先”掩盖后在不同阶层之间显得反差过大,社会公众从物质利益多寡的不同演化成了强弱分明的群体或阶层。归根结底是由于笼统地批评平均分配的原因,因此必须在批判平均分配时通过科学界定资源性质,针对“平均分配”掩盖下过于悬殊的收入差距,在相关的分配领域或范围恢复平均分配理念,以达到通过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 标签: 国民收入分配 平均分配机制 公平和效率 收入差距 公共制度
  • 简介:“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就是:立足现实、剖析现实和构建现实的有机统一。从方法论上看,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等都寓于这种统一中。这种有机统一也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功能或精神。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则不同,它包含但绝不等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学术发展形式上,“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当然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研究”显示出来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逻辑结果,但并非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其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实批判 主体
  • 简介:马尔库赛认为,乌托邦不是传统意义上不切实际的空想,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可能性”对它进行分类和修正。他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乌托邦”理论,即“现代乌托邦革命”的理论。令人遗憾的是,他构建的新“乌托邦”,由于和客观现实相剥离,过分强调“意识革命”,因而其整个理论路径也难逃空想的命运。

  • 标签: 马尔库赛 乌托邦 批判
  • 简介:在《导言》中,马克思先是依据德国宗教批判的完结,从而让批判回到世俗世界,然后又由世俗批判深入到哲学批判,最后由哲学批判诉诸于现实批判。这里,马克思的批判不仅体现了一种具备深沉历史分析方法的严密逻辑性,还体现了客观、科学的批判原则。这种科学的批判是一种既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全盘肯定,而是既有否定又有肯定并以否定形式为主的扬弃。

  • 标签: 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 逻辑 马克思
  • 简介: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一词是倍受青睐的。在十九世纪,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而且在这一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从黑格尔学派中产生的所有革命者。都在广泛的历史意义上使用“批判”这一名词。在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劲旅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使批判一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将批判以更加激进的形式表达出来。对批判理论的起源、含义进行考察,探究批判理论作为一个“理论群组”的核心要素。或许能对批判理论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批判 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后现代主义
  • 简介:<正>《古文观止》是文言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书。过去,几乎“家弦户诵”,过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它。现在,还一版、再版,青年人读过或正在读它的人也不少,可见它在今天影响还很大。文学古籍刊行社在《出版说明》中说:“从前,这部书是供给初学作文的学生读的,曾风行一时。现在也还可以当作一种比较简明扼要的选本,供给初学者对我国散文文学进行初步研究的参考。”也有人说它“每篇有简要评注。编者虽精力有限,选材未能至于完善,但颇有见解,多慷慨悲愤之作,

  • 标签: 清王朝 出版说明 古文观止 汉族人 封建王朝 古籍
  • 简介:法家形成于战国时期。富国强兵、兼并天下,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法家的富强观以对时代特点的判断和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以富强为国家的核心价值,以战胜攻取、兼并天下为最终目标,以人民为工具,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对一切资源的操控,利用刑赏驱使人民投入农业生产和兼并战争,排斥工商末技及一切文化活动。这些主张民本主义和人道主义,违反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现代的富强观不相容,因而应该批判和摒弃。

  • 标签: 法家 富强观 农战 《商君书》 《韩非子》
  • 简介:本文旨在评估希望范畴在何种程度上有助于保存并重塑社会批判理论中乌托邦思想的痕迹。希望在社会批判理论诸范畴中从未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其间或得到相当的关注。我将证明,当前对社会希望的哲学的和日常的关注可以追溯到自由主义的自由概念在表达一种因当代的苦难和被蔑视的经历而寻求社会转型图景时的无能为力。这些体验的背景是诸种结构化变迁,这与全球化的不公正、资本主义想象的动员以及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相关。通过联结规范性原则与时间取向,希望范畴有助于维系批判理论的乌托邦主义。但是,当前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的诸多悖论进一步解构了进步的观念。由于希望范畴的神性背景构成了一种主要的限制,批判的乌托邦取向在与社会希望转向的二律背反以及哈贝马斯话语理论之潜能的关联中得以阐明。虽然卡斯托里亚迪斯对希望范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当前社会分析中希望范畴的使用与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的理念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希望 批判理论 乌托邦 全球化 资本主义 哈贝马斯
  • 简介:  以上笔者从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施蒂纳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和人道自由)及其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反批判,这点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政治自由主义的伪批判批判中可以看出,施蒂纳对社会自由主义的批判看到了劳动的

  • 标签: 批判批判 施蒂纳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批判
  • 简介:哲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哲学的批判功能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它是由哲学的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批判性是哲学的根本特性,哲学具有历史性、彻底性、学理性等特点,哲学批判的对象涵盖了科学、社会、现实和人生诸领域,哲学批判可以升华时代精神,养就人文理念,锻铸文化品格,当前尤应强化哲学的批判功能,充分发挥它在批判自我批判社会、批判现实中的作用.

  • 标签: 哲学 批判 功能
  • 简介:“游戏”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似乎都成了游戏,连神圣的学术都成了游戏。法律是根本的游戏规则,但法律若无道德的支撑便无法运转。道德本身是脆弱的,须有信仰担保,才能保证人们的道德自律。当人们处于无信仰的生存状态时,各种游戏便都是深不见底的沼泽中的“游戏”。

  • 标签: 游戏 道德 信仰
  • 简介:批判理论是当今西方知识界的重要理论定位。哈贝马斯对批判理论的创构是批判理论发展的转折性学术事件。总体而言,哈贝马斯的理论工作激活了批判理论发展的可能空间,使这一理论传统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制造的思想困境,从而使之能够在新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创获它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话语,在某些质点上留下了疑点。

  • 标签: 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
  • 简介:在本刊针对贵州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负面精神现象开展的随机调查中,许多被调查者认为,如果不把问题推给历史、推给自然环境等客观原因,自我反思反省,可以得出结论:精神、意志、观念落后是导致贵州欠发达的一大病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 标签: 精神现象 贵州 批判 经济社会生活 被调查者 自然环境
  • 简介:电影《武训传》主要描写乞丐武训吃苦受难,忍辱负重,为兴办义学而四处奔波的过程,以正面歌颂为主,公映后好评好潮,引起毛泽东关注。他经过思考后认为,《武训传》涉及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问题,它的后面存在一个深刻的问题,即我们党迫切需要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人民的问题,涉及到用新的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使新的意识形态反过来去促进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问题。

  • 标签: 《武训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 批判 思想文化阵地 意识形态 人民政权
  • 简介:老子思想在政治法律方面讲不出多少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提不出什么有参考价值的举措,其说不清道不明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诸观点更像是在玩一种虚幻空玄的文字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在忽悠老百姓。而其提出的“愚民政策”与“统治权术”更让人不寒而栗。其一些道德理想虽很宏大,却只是空中楼阁。

  •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愚民政策 统治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