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工业文明造成人生存危机及全球化向文化层面的深入发展表明,传统文化观已经陷入困境,现实呼唤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现象视域文化以马克思实践观为基础,到人生存实践中考察人本性,文化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可能性结构.

  • 标签: 现象学视域 文化释义 传统文化观
  • 简介:深化对“中国梦”认识与理解,需要透过“中国形象”外在现象去探寻“中国梦”思想内涵.“中国形象”是黑格尔从精神现象角度出发,对中国这个地处遥远东方帝国进行了现象层面的解读,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梦”一种尝试性理解.尽管从根本上看,这一带有傲慢与偏见“虚幻乌托邦”指认充满了想象与象征意味,是一种帝国主义或种族主义文化逻辑表达.但是传统旧梦破碎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孕育与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理论反思资源.

  • 标签: “中国梦”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想象逻辑
  • 简介:著者恩布里在该书《后记》中写道:“一般情况下,本书致力于以这样一种方式介绍现象:与事物本身研究相比,文本考证是次要;与思辨相比,反思性地观察更重要;与辩论相比,给出分析更重要。最后一点值得进一步说明是,一个分析结果并不是一组主张或者一堆互相联系在一起支持或者反对它们论断,就像在辩论中那样;而是互相衔接、通过范例联系在一起、以便日后可以对被讨论事物进行更深入观察一组区分。因此,如果学习本书学生在现象方面能够做到这些,才是我所希望。”

  • 标签: 现象学 性分 《后记》 事物 辩论 主张
  • 简介:康德意识现象没有采取整体现象收缩路径,超出了现象世界,企图立足于人有限自我意识,经过现象世界理论理性认知把握和作为本质世界实践理性把握来实现存在理解。但是,康德这种论证策略没有消除两者之间矛盾,仍是一种二元分置、制衡般平行主义存在理解策略。黑格尔精神现象则批驳了康德知性存在理解,通过辩证法与精神现象有机结合,用总体性现象态度取代了康德分裂性现象态度,力图在思辨层面上消除康德理性困惑。

  • 标签: 康德 黑格尔 现象学态度
  • 简介:作为西方哲学开端米利都学派,其思想在素朴之中蕴含着深刻。从现象角度看,米利都学派哲学家们在探讨"本原"问题时,已经在进行存在论思考了,他们对"本原"不同理解,体现出了他们对存在及其与人关系不同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从素朴存在论到存在论自身之批判、再到基础存在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与过程,从而将西方哲学开端把握为存在论自身批判、变迁、发展与完善。

  • 标签: 视域 时间 灵魂 存在论
  • 简介:精神即为法意,法意之司行即为流转。法意流转大别为逻辑演绎与类比推理两种风格迥异模式。逻辑演绎主张以言敛意,在语言地基之上以“方以智”风格诠释法意流转,重“一”。类比推理强调言不尽意,以“圆而神”风格艺几性地流转法意,尚“多”。方则易执,欠缺圆之神妙;圆则善变,差强方之智识。方圆互补是不通透方智理路,立足于人性解放之上自由变更才能真正实现法意流转方圆无间之道。这正是法意流传现象解答。

  • 标签: 法意 逻辑 艺几 方以智 圆而神 现象学解
  • 简介: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对于理解其所有哲学著作具有重大意义,而精神现象是黑格尔自我意识满足。自我意识在自身获得极大满足,而这种满足本质上是虚假,我们谓之为“意淫”。

  • 标签: 意识 自我意识 意淫
  • 简介:梅洛-庞蒂现象是以知觉为起点。在这一基础之上,梅洛-庞蒂强调身体作用和价值。梅洛-庞蒂早期研究借助于知觉.从而将身体从意识哲学阴影中解放出来。并且为了避免胡塞尔“唯我论”困境.他还提出了“身体间性”、“世界之肉”等概念。而在其后研究中,梅洛-庞蒂发现自己并不能够真正避免自我中心主义.所以他就开始关注语言问题-他希望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和他人。只是这些并不能解决自我与他人、存在及其理解困难。所以他最终只能强调共存与共生。总之,梅洛-庞蒂哲学强调一种“交织”、“互逆性”“配置”和知觉基础地位.它是一种“含混哲学”。

  • 标签: 知觉 身体 语言 他人 含混 互逆性
  • 简介:在我国,现象作为南斯拉夫实践派理论资源还鲜有论及。南斯拉夫实践派兴起得益于现象方法运用,其实践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都与现象密切相关。然而,实践派实践哲学与现象分野同样是明显,它展现了现象对马克思主义补充而不是僭越。

  • 标签: 现象学 南斯拉夫实践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胡塞尔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超越性,把胡塞尔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现象

  • 标签: 先验自我 本我 此在 意向性结构 先验存在论
  • 简介:梅洛-庞蒂基于知觉,发现了身体和空间意义。对于意识哲学来说,身体永远都是次要和卑贱,但梅洛-庞蒂不仅解放了“身体”,而且还将它置放在更为显著位置上。传统空间也在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窠臼下,难有新作为和新理解、体验。借助于身体,梅洛-庞蒂进一步发现和证明了深度空间价值和意义。借助于这样两个中介和迂回策略,梅洛-庞蒂将他美学还原到一个与自我、世界、他人相互交织而广阔境域之中。可以说,梅洛-庞蒂美学是以空间和身体作为起点

  • 标签: 梅洛-庞蒂 空间 身体 交织 镜像 互逆性
  • 简介: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和实用主义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和技术变化历程,我将两者融合称为技术科学。在第三讲中我以成像技术(imagingtechnologies)作为具体例子,表明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转化了知识生产。

  • 标签: 技术科学 现象学 “说话” 事物 实用主义 成像技术
  • 简介:梅洛·庞蒂是20世纪法国乃至世界至为杰出身体现象大师。其身体现象主要内容为身体主题、心身关系、身体图式、身体体验及世界主题等。尽管其身体现象打开了一扇观察与解释世界全新视域,并在身体哲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存在着相应历史局限与理论缺陷。这表现为其身体主题缺乏社会历史感,以及心身关系分析性欠缺与身体体验神秘虚无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批判梅洛·庞蒂身体瑚.象,有利干当前身体研究和精神分析更系统科学探求。

  • 标签: 梅洛·庞蒂 身体现象学 心身关系 辩证法批判
  • 简介:从置身角度来说,现象从一开始就把握了个体置身性,发展为置身性交往。唯物史观与现象在此方面具有相似性:其一,历史前提,现象"活的当下"正代表了唯物史观所体现有生命历史场的当下;其二,历史主体,现象"交往-主体间性"可谓启发于唯物史观社会关系主体;其三,历史目的,现象"生活世界"无疑是受到唯物史观自由社会影响;其四,历史实践,两者都以活生生具有置身性特征作为实践前提条件。不同之处是,现象在先验意识主导下无法把握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社会化置身性实践,导致客观化努力失败。在历史运动方式上,唯物史观注重于经由反思与批判那个不断生成高度社会化历史运动,但现象历史却只能停留于个体与个体主体之间内主观意识运动,"共当下化"是意识性而非现实性。在现象中,历史只能"袭来";在唯物史观中,历史才能"到达"。

  • 标签: 场域 置身性 实践 现象学 唯物史观
  • 简介:现象精神与方法并未因胡塞尔逝去而消逝,一个多世纪现象运动展开了现象实践精神和应用效度,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于语言和存在关联洞察中,解释思想和现象方法相遇,语言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成为了存在居所和能够被理解存在,他们对于语言本质分析与澄职其实蕴涵着现象精神另一种形式维模。

  • 标签: 现象学 解释学 语言 理解 存在
  • 简介:从学理上讲,哲学不是无前提操作,哲学合法性首先源于前提合法性。胡塞尔现象明确指出一切合法性根源在于前提明证性,并致力于这种明证性前提诉求,但知识论立场局限性使其陷入唯我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人出发,其前提内在地具有现象意义上明证性,不仅破解了胡塞尔现象唯我论难题,而且有力地表明:合理哲学需要前提明证性,而明证性前提只能确立于人现实生活。因此,当代哲学操作第一本文不是抽象存在与空洞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生活本身。

  • 标签: 前提 明证性 哲学 合法性
  • 简介:<正>众所周知,萨特学说是论述人存在。其基本精神强调是,人存在是唯一真实本体,通过阐释人存在本体论结构,从人存在中把握人自身存在境况及意义。自由问题是他学说归宿和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建立一种新本体论作为其哲学主要使命。

  • 标签: 现象学本体 哲学本体论 人自身 传统哲学 使命 主题
  • 简介:自"新生代"绘画发轫,刘小东闯入当代美术史,一直在寻求适应时代革新性转变。2005年刘小东重回三峡现场写生,找到了一条囿于传统却又明显不同于传统创作之路,"行动绘画"所彰显特质改变了刘小东艺术世界。借助身体现象解读,刘小东独特性得以彰显。身体参与性,写生快感,使得习作和成品界限变得模糊了,作品概念已经被延续历史过程更新了,刘小东转变为当代美术史书写提出了一些新命题。这种新型现实主义"书写"方式,为当代艺术创作重回写生,重新认识写生重大意义提供了现实主义层面的范例,值得当代艺术史乃至批评界深入思考。

  • 标签: 刘小东 行动绘画 身体现象学 写生
  • 简介:乞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社会现象,与文明相悖但又长期共存。当下中国社会,从理论上来讲,乞讨产生根本原因已经不复存在,但有关乞讨现象报道频频见诸于媒体。这与乞讨发生、乞讨行为内在关系结构以及乞讨本身功能密切相关。在乞讨现象发生方面,通过比较城市社会和乡村社会不同特点,发现在当下社会引起乞讨现象根本性原因。在乞讨行为内在关系结构方面,通过分析乞讨者、乞讨对象以及对乞讨者进行管理政府部门三者关系,认为乞讨不是一种权利,只是乞讨者对生活方式一种自由选择;就乞讨本身功能而言,乞讨现象除负功能以外,还存在多方面的正功能。

  • 标签: 乞讨 场域 结构与功能
  • 简介: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现象叙述始终是以其思辨逻辑作为根据。这个逻辑就是从抽象同一到差别再到真的同一内在必然进程。欲望自我意识恰恰处于这个进程第一阶段。基于其必然性,黑格尔以同一性为整个自我意识奠基,自我意识其后进展都是同一性自身演证结果。于是,抽象同一性即自我=自我表达式终将演化为自我=非我表达式,它们构成了欲望自我意识根据。

  • 标签: 自我=自我 自我=非我 欲望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