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修正的旧过失论从客观上限制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性,要求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是具有实质的危险性的行为.在这种实质的危险性被现实化而发生了结果的场合,就满足了过失犯的客观成立要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过失犯的责任要件,以对构成要件该当事实存在预见可能性为必要.具体而言,要成立过失犯,首先,必须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这就要求存在结果避免可能性;其次,还必须对于犯罪事实存在预见可能性,自然,虽要求对具体的被害客体存在预见可能性,但这种预见可能性是以某种程度的概括的、抽象的形式来判断.

  • 标签: 过失犯 修正的旧过失论 实行行为 结果避免可能性 预见可能性
  • 简介:侵权法的功能实质上是侵权法正当性问题讨论的基础。在定义侵权法功能时应当从其空间上系统性与动态性、时间上的相对性及内涵的特殊性等方面把握,其基本内涵是作为存在于侵权法律系统之内部,通过法本身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与互动的形式生成相应的社会价值的属性或者能力。侵权法基本功能的应当是围绕"损害救济"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二元并列结构,二者在功能位次不应存在位阶高低之分。

  • 标签: 侵权法功能 基本构造 填补损害 预防侵害
  • 简介:法律拟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技术,具有虚构性和决断性两大特征,可以避免立法上不必要的绕路和适用上论证的困难。在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拟制只能是立法拟制,不包括司法拟制。现代立法中通常采用"视为""以……论""依照……定罪处罚"等具有扩张性的表述方式规定法律拟制,但仅仅通过形式判断,还不能揭示其规范内涵。为了区分法律拟制、其他拟制以及类型化的立法,应当从规范意义上理解法律拟制,并通过规范目的划定能够等同评价的构成要件的存在范围。

  • 标签: 法律拟制 司法拟制 类型化 规范构造
  • 简介:传统智慧财产虽承受着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双重负面评价,被视为末道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中智慧财产之缺席或不发达。本文于还原历史之前提下,比较中西文化异同,探究传统智慧财产之主体分类并解析其内在价值理念与法权设计,力图为今时之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传统智慧财产 主体类型 价值诉求 法权构造
  • 简介:近现代及当代民法对于是否于民法典之始设立总则编,存在罗马式编纂体例与德国式编纂体例的迥异立场。设置民法典总则编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因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民事法律行为是私法领域最高程度的提取公因式的结果,所以我国以意思表示为中心概念,经由多层次的抽象化过程而建构民法(私法)总则,是适宜的、恰当的,由此应对我国现今积极制定民法总则给予肯定性评价。民法总则立法是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的前置性工作。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民法总则(草案)》尽管结构体系简洁、清晰、明了,但仍缺少对一些重要事项如民事权利的行使的限制、民事义务、戏谑行为、隐藏行为及无效行为的转换等的规定。另外,该《民法总则(草案)》不启用“法律行为”概念而仍然使用“民事法律行为”一语,以及未能依据现今新时代的特点与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而启用“错误”概念,却依旧使用“重大误解”的概念及规则体系等,均值得斟酌并加以改进或完善。

  • 标签: 民法典总则编 《民法总则(草案)》 构造 创新 完善
  • 简介:我国工作时间基准体系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运行20年并未有任何系统修订,难以有效应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工作、无序加班等问题。为此,应当从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本质出发,厘清现有工时制度的内在矛盾,界定工作时间的概念内涵,确立工时法制的调整边界,以指导司法裁判。工时基准法制的立法完善应沿袭现有的标准工时规定,细化特殊工时的适用范围并强化保障手段,实现工作时间调整的法治化。

  • 标签: 工作时间 劳动基准 加班 标准工时 劳动弹性化
  • 简介:主观预备合并之诉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共同诉讼及必要共同诉讼的全新的诉讼形态。从二请求之间的实体关系看,主观预备合并之诉以先后位请求之间存在不能并存关系为必要条件。从二请求之间的条件关系看,先位请求的起诉行为是当事人独立的诉讼行为,未附加任何条件;后位请求的起诉行为附有解除条件,当解除条件成就时,即先位请求胜诉判决确定,该诉讼行为丧失效力,后位请求的诉讼系属溯及消灭。从二请求之间的审判关系看,无论先位请求是否有理由,法院均应当对先后位请求一并作出判决。从二请求之间的上诉关系看,应当适用拟制上诉,当事人仅对其中一请求上诉时,应拟制当事人对另一请求也提起上诉。

  • 标签: 预备合并 共同诉讼 不能并存 解除条件 拟制上诉
  • 简介:法治的本质是对公权力的规制,而这样的规制必然要求权力者在有所作为的基础上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当下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制度与规则。这些规则既为法治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准,同样也为警察权法治化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参照。基于此,警察权法治化指标体系的制度性构造既需要通过制度的数字进行量化;也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的法定权限和程序、施行时间、有效期等指标进行质的权衡;更需要在完善警察权法治化指标的考评制度、责任制度、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跟进配套负面清单制度、公民权利清单制度,形成一股强劲的制度合力,从而助推警察权力法治化指标制度牢固建立和顺利实行。

  • 标签: 警察权法治化 指标体系 制度构造
  • 简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形成有其特殊条件,是多种矛盾层累式构造的结果。东南亚各国历史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结构、族群社会结构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族群矛盾构成了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基座。伊斯兰复兴运动衍生的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以及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扩散和“演进”成为东南亚恐怖主义成长的关键因素。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给穆斯林带来选择困境,爱好和平的穆斯林同样需要抵制西方社会对伊斯兰教“污名化”的侵袭,反而为极端组织的成长提供了生命力。因为情势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反恐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固化了层累式构造的矛盾,影响了反恐行动与反恐合作。

  • 标签: 恐怖主义 东南亚 层累构造 集体行动困境
  • 简介: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经历过从禁锢到自由,然后发生自由异化,再到相对自由(限制)的变迁过程。鉴于目前我国宗教领域的规范状况,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限制规定存在合法性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文本,通常以国家法律、公序良俗、公共利益、政治因素等原则性事项确定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其正当性来源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规范行为的法治理念,并在近代宪政发展历程中为诸多国家所继受。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界限的合理构造,应当消解政治属性,确立法律保留,理顺政教关系,细化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

  • 标签: 宗教信仰 自由 限制 宪法文本
  • 简介:法典是部门法体系化的最高形式。经济法的体系化有利于厘清市场与政府各自的边界,为不同主体分别提供权利、义务和权力清单。现阶段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缺乏、概念化不足、基本理论的欠缺和法典的自闭性缺陷决定了经济法尚不具备法典化的条件,但应当积极促进自身体系的优化升级,以子部门法典化为路径推进法典化进程。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法体系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决定了经济法应当以市场主体行为为依据进行内部体系建构。重构后的经济法由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资源环境法、财税法和金融法等子部门法典构成。

  • 标签: 法典化 经济法体系 部门法
  • 简介:狄骥在《公法的变迁》一书中主张用'公共服务'的概念置换'主权'(公共权力)作为公法学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变迁带给公法学提出的挑战,这种法学基础理论的转变给公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应对新时期内的福利行政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效用。但福利行政等新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秩序行政的消失,因此简单地以公共服务理论替代主权(公共权力)理论并不全面,最为现实的路径应该是将公共服务理论和主权(公共权力)理论作为公法学理论的双重核心,共同支撑公法学理论大厦,并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

  • 标签: 公共服务 主权(公共权力) 公法学 基础理论
  • 简介:当事人结构对诉讼激励的法律构造有着决定性影响。诉讼当事人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在民事诉讼中,表层结构以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为其基本特征,决定着诉讼收益的有无;深层结构则表现为当事人在功能上的"三位一体",决定着诉讼收益的归属。二者共同作用,使得民事诉讼的激励机制内嵌于诉讼制度本身,激励着当事人的全部诉讼行为。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结构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上从对抗走向协作,而且表现在深层结构上"三位一体"的破裂,从而形成社会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原告律师三者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困境由此产生。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高昂代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原告律师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对象,而"败诉方负担规则"因同时具备正诉激励、滥诉预防与行为矫正三重功能而成为激励律师的最佳举措。

  • 标签: 当事人结构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 败诉方负担
  • 简介: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工业化。通俗的说,建筑的工业化建造就是针对传统建造方法施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的弊端,将由人工在现场一砖一瓦的传统建筑建造方式,变为建筑构件(部品)在工厂预先加工制造、再运至现场组装的建造方式。建筑业使用工业化的建造方式,能够大大减少现场施工的噪音、扬尘、废水、建筑垃圾,降低工期、

  • 标签: 建造方式 生产效率 预制装配式 住宅产业化 在现场 四节一环保
  • 简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加快。"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并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危险的环境,政治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差距、人才上的欠缺等因素,使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集成建筑以承接国际工程的方式走出去,既可以作为完整产品整

  • 标签: 国际工程 全球经济一体化 地区优势 经济融合 世界经济 走出国门
  • 简介: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7月,现净资产逾千亿元,企业员工达1.5万余人,已发展为以创新做引领、以高技术做支撑、以国际视野战略观为指引,独具"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新生产力造城"特色运营模式的国际特大企业。卓达绿色建筑集团,是卓达集团旗下从事绿色住宅产业化研发与生产的核心企业。长期以来,卓达绿建集团以创建中国绿色建筑和推动住宅产业化为己任,专注卓达绿色新

  • 标签: 住宅产业化 房地产集团 卓达集团 战略观 核心企业 新生产力
  • 简介:建筑消防防火分区是根据建筑物的类别、性质及特点采取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其人为划分为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它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是控制建筑火灾的基本单元。

  • 标签: 防火分区 分隔构件 常见问题 对策
  • 简介:2015年12月27日,100多家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和制造商云集北京,签约成立了绿色装配式农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期间,联盟的奠基人之一马林热泪盈眶,激动地发表精彩演讲:"我们和各位嘉宾一样有一个朴素而高尚的情怀,就是做‘让农民买得起的好房子’"。梦想不单单是年轻人的专利,对于53岁的马林而言,梦想不

  • 标签: 建筑体系 技术创新战略 科研机构 房产业 北京工业大学 董事长职务
  • 简介:在如花似锦的傣族村寨,一幢幢形式独异的竹楼隐现在翠竹蕉林之中,曲折的小径联系着幢幢竹楼……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正南端,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国土面积完全位于热带地区的州市。在这里世代居住着傣族同胞,竹楼就是他们的安栖之所;而傣家竹楼也成为西双版纳最突出的地理标识。2010年3月,由'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西双版纳新型竹楼民居研究与示范'调研及宣传教育活动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实地展开。

  • 标签: 传统建筑 促进民族 建筑绿色
  • 简介: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巍山,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荟萃,共有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其中,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于2012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好友的引领下,笔者最近慕名走访了这座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村落,并被其别致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利克村位于巍山县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南面的一个小山坳里,村中3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古朴庄重。

  • 标签: 巍山县 传统民居建筑 庙街镇 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