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如此浮夸,如此功利,让高校越来越失去人文精神的底色,失去追求严谨治学与求真办学应有的静气。"泸州医学院"这名字丢人吗?随便去找个人问一下吧,不会有人觉得这个称谓有任何污名色彩。问题是,这个名字就是不受待见。去年,泸州医学院被改成四川医科大学。然而,这名字仅仅存续了半年多,最近再次更改了,亮出的新牌子叫"西南医科大学"。马甲接连换了两回,底子也还是那个沪州医学院。

  • 标签: 泸州医学院 人文精神 严谨治学 浮躁心理 北京电影学院 装点门面
  • 简介:自然景物描写论是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勰认为客观的自然景物能够打动人心,而且可以借景表达作者的感情,于是景物便成为了文学的题材之一.要描写好自然景物,先得解决观察、体验自然环境的问题,而观察、体验的活动又是在作者的意念与情感中进行的.但这只是创作的起因,正式的创作是从构思开始的,联想、想象、虚构在构思中尽管有重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外界景物能够启发和帮助"文思".对自然景物切忌客观主义的模似,而既要做概括的典型化工作,又要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这就涉及到"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刘勰要求要达到形神兼备与"情貌无遗".除外,刘勰还在写景的技巧上发表了不少正确的见解.

  • 标签: 刘勰 自然景物 描写 理论 技巧
  • 简介:西方的价值是普世的,中国的价值是特色的。这就是现时代的“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这里的外国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以1789年《人权宣言》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成果就是以政治普世价值取代了宗教普世价值。近代科学革命,强化了西方“发现”人类普世价值的中心论与优越感,代表性的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直到近300年后爰因斯坦相对论,才给牛顿定律划出边界——所谓的万有引力普世规律只是在宏观世界起作用,

  • 标签: 西方中心论 普世价值 万有引力定律 幻觉 欧美发达国家 《人权宣言》
  • 简介:五四时期,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同时被发现.爱情婚姻的自由尤其成为广大知识女性向历史新时期首先要求的“人”的权利和自身解放最基本的方面.爱情被赋以反抗封建专制、实现个性解放的神圣使命,成为一种崇高理想而被普遍追求.这种爱情追求张扬着的理性化旗帜上,因书写的是追寻人生意义的理性化内涵而格外执著、勇敢,但这种强烈的理性化内涵造成对非理性因素的忽视和与凝重社会现实的脱节,又使得这种追求格外痛苦,格外孤独.

  • 标签: 女性小说 知识女性 女性的自我意识
  • 简介:<正>部队作家黎汝清继创作历史小说《皖南事变》之后,又于1989年推出《湘江之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以下简称《湘江之战》)。作品以文学的形式描写历史悲剧,自然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人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历史体裁的小说自然少不了写人。在《湘江之战》中,作者用自

  • 标签: 毛泽东 湘江 蒋介石 周恩来 历史人物 历史小说
  • 简介:器物描写在汉赋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并体现出三大特点;注重描述原材料和器物的本性与材料的生长环境或来源处之间的冲秘联系提倡在器物的设计和制作上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突出表现了各种器具在外观上与天地众物以至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些特点都与汉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 标签: 汉赋 器物描写 天人合一 取材 制作 外观
  • 简介:从功能上看,心理描写不只具有技巧方面的意义,而且直接体现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中,心理描写在不同时期由于受到具体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风貌;仔细探究这种差异及其变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性有着特殊的启发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小说 心理描写
  • 简介:《中东市场》是《高级英语》中的一篇文章。这篇作品应属英语描写的典范。通过对该作品描写的研究表明,作品的描写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的体验为基础,使描写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紧紧围绕中东市场中的特色,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过程中详略得当,使作品的描写主次分明,主题突出。深入研读《中东市场》的描写特色会使我们对英语的描写写作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英语描写写作能力和对英语描写欣赏能力的提高。

  • 标签: 《中东市场》 描写 特色
  • 简介:《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诗经 女性 审美文化
  • 简介:《聊斋志异》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是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主义内容,即用鬼狐及各种动物形象,曲折幻变地表现形形色色而又惊心动魄的现实世界。它有时是以动物在现实中的本相出现,有时则让其幻化为人。本文论述了《聊斋》中写得较多的狼、犬、虎、驴、马等五种动物。这些以动物构成的故事,除仅记动物传闻的一类简短作品外,都往往有作者独特的命意。有的别有寄托,表现人情;有的寓意深隐,旨在讽世;有的借物诛邪,以泄悲愤;有的嘲弄贪鄙,聊示揶揄。如《梦狼》以群狼横行官府,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吃人世界;《苗生》以一虎的形象贯穿全篇,刻画了各种类型的书生者流;《潍水狐》与《三生》,或以驴,或以马,鞭挞了那些王公大人中的衣冠禽兽;而《五通》简直就是借文学首张诛伐妖异迷信的大纛;都表现了作家批判社会、干预人生的胆略和识力。

  • 标签: 《聊斋志异》 《聊斋》 蒲松龄 虎故事 异史氏曰 现实主义内容
  • 简介:《完美的幻觉:美国政府是如何选中人权外交的》(美国大都会出版社,2010年)一书首次披露了美国政府如何转化人权理念,巧妙利用人权武器对外开展公共外交的.该书作者詹姆斯·派克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和美国外交关系学者.他的结论是,美国官方所倡导的所谓人权与真正的人权运动理念几乎没有丝毫的联系,美国官方高举人权旗帜,其唯一的目的是利用人权推广自己的全球战略.

  • 标签: 美国政府 人权理念 公共外交 人权外交 幻觉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