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其来有自杨:各位好!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关于构建东北安全合作机制的议论有所增多,几乎成了继朝核问题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地区形势看,近几年东北显露出"变"与"不变"两张面孔,是否可以认为:是"不变"导致了朝核危机的再度爆发,而"变"又导致危机爆发时所处的地区环境、后续解决方式有所变化;以朝核问题为契机,"变"与"不变"从正反两方面同时对地区安全机制问题的升温产生了推动作用?

  • 标签: 东北亚安全机制 安全利益 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朝核问题
  • 简介:东北安全态势及走向田培良一、当前东北安全形势特点进入后冷战时期,世界各国都在为构筑新的国际秩序调整外交政策。东北这一次区域经过冷战结束后三年多的演变,其安全形势呈现出如下特征:(一)地区安全:总体趋缓,隐患犹存冷战结束后,东北总的安全形势已大...

  • 标签: 东北亚安全 地区安全 后冷战时期 形势特点 朝鲜半岛 国际秩序
  • 简介:世纪之交,日本制定了东北安全战略,即以日美安保合作为掩护,谋求在东北地区发挥军事作用;保持对华接触,实施对话合作与防范牵制相结合的对华战略;防止来自朝鲜的"威胁",力争在半岛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倡导建立东北多边安全机制,力争东北安全事务主导权.

  • 标签: 日本 东北亚安战略 日美关系 对华战略 日朝关系 俄罗斯
  • 简介:东北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各种身份的中国人合计有50~60万人(包括华侨华人约30万,留学生、就学生和研修生10多万,非法居留者约15万人)。历史悠久是东北华社的第一大特点。朝鲜和日本,均是中国人抵达并定居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历史延绵两千余年。他们为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增进居住国与中国的多领域友好交往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华社的第二大特点是尚未当地化。在数十万东北华侨华人中,华人仅占15%,华侨仍占绝大多数。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朝鲜除外)、以华侨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传统的全日制华侨学校依然存在着并很具活力。以华侨为主体的华侨社团依然存在,并在当地华社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东北华社的第三大特点是祖籍地多样。与海外华侨华人80%以上祖籍地为广东、福建的总体情形相比,东北地区华侨华人祖籍则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且主要省区籍人士(如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人数比例相当;与台湾岛内联系密切是其第四大特点。日本华侨华人中,祖籍为台湾者占20%。韩国华侨华人,虽90%以上祖籍为山东,但各家各户几乎均与台湾岛内有着血缘、业缘、姻缘等联系。一、日本侨情...

  • 标签: 东北亚地区侨情 侨情概述
  • 简介:朝鲜核问题是当前整个东北安全格局的核心。围绕朝鲜核问题的竞合,是东北战后秩序重组的竞合,同时也是大国问政治及战略的竞合。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必须考虑到半岛内部的力量对比、安全结构及人心向背。面对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的半岛形势,我们需要准确定位中国的国家利益,理清半岛“玩家”彼此竞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看清半岛及整个东北局势的走向,找到半岛战争的制约因素及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着力点,从而实现中国国家利益及安全的最大化,并保障半岛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 标签: 朝鲜核问题 东北亚 安全研究 竞合主义
  • 简介:今年8月19—24日,应国际道德重整韩国协会邀请,我出席了在汉城举行的“东北青年论坛”。论坛的主题是“青年为实现东北和平与繁荣应发挥的作用”,旨在通过青年之间的研讨和文化交流,提高地区合作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来自中、日、韩三国的40多名青年大学生出席了论坛。

  • 标签: 东北亚 论坛 协会 地区合作 韩国 高地
  • 简介:东北地区的安全形势在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并影响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政策的调整。建立东北地区的安全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的中韩合作,对建立东北安全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 标签: 东北亚 地区形势 安全机制 中韩合作
  • 简介: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中国的东北周边安全环境进入动荡和调整的新时期。由于朝鲜领导人更替,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脆弱,东北政治安全环境趋于敏感;由于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升温,朝鲜半岛军事对抗事件频现,美、日、韩进行系列军演,东北军事安全环境趋于紧张;由于东北各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势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速,东北经济安全环境趋于积极。鉴于东北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东北外交仍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东北外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中国的东北外交要以地缘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缘政治正向发展。其次,中国要以六方会谈机制化为基础推动东北安全机制的构建。未来六方会谈机制化在组织体制、组织成员、惩戒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最后,中国要推动中国倡导的多边制度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在东北的兼容共存。

  • 标签: 中国安全环境 东北亚安全 中国东北亚外交
  • 简介:日本安全战略调整及政策走向,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及地区安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新安保法”已成为日本实现全球性安全战略意图的依据,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依托日美同盟机制,借东盟峰会设定海洋安全议题,刻意曲解中国的海洋维权活动,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构想基于价值观的安全合作机制,推动“印太”战略理念的落实。

  • 标签: 日本 日美同盟 朝鲜半岛 中日关系 “印太”战略
  • 简介:朝鲜核危机的再次爆发,牵动了中、俄、美、日、韩等在东北拥有战略利益或地缘利益的国家,可能导致地区力量对比和战略格局重新组合,对冷战后东北安全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朝鲜 核危机 东北亚地区 和平 安全 安全形势
  • 简介:美伊战争对东北局势的方方面面而言都是一次大震荡,而在地区安全领域,主要的着力点是落在了朝鲜核问题上。台湾问题也是地区热点之一。美国对伊开打后,民进党当局异常活跃、积极“挺美”,不过这基本是由于“选择实在不多”而做出的唯一的“选择”,目的一是取悦“友邦”,二是为一年后的选举……

  • 标签: 东北亚 安全形势 国际安全 美伊战争
  • 简介:因朝核试一度陷入僵局的六方会谈于今年2月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为改变美朝关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然而,当事国各方能否认真落实共同文件,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美日军事同盟的强化,将对建立东北永久性和平机制形成重大挑战。

  • 标签: 六方会谈 共同文件 美朝关系 东北亚局势
  • 简介:<正>世界经济动力的中心正在转移。欧洲单一经济共同体的出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东亚的经济成就意味着一个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事实已证明,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领先于世界任何地方。在过去的20年中,四个新兴的工业化经济实体(韩国、台湾、香港、

  • 标签: 东北亚经济合作 东北亚国家 区内贸易 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朝鲜 发展阶段
  • 简介:伴随着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东北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参照国际经验,解决东北区域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区域多边能源合作机制。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在东北构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有其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 标签: 国际政治 东北亚 能源合作机制 石油
  • 简介:日本认为当前东北安全问题更加严重他,并以强化日美同盟为主要手段来实施东北安全战略,具体路径包括不断调整自身体制、扩展日美安全合作领域、积极落实日美问的“盾”和“矛”的战略分工及以日美同盟为后盾对抗区域内国家等。在“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帜下,日本对日美同盟的强化更多以自身安全和利益为出发点,并带有推动自身“军事转型”的意图,缺乏对地区安全建设的关怀。日本对日美同盟的强他阻碍了东北安全合作,不利于东北安全互信的构建和安全形势的稳定,从长远看还有可能改变东北安全结构,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与研判。

  • 标签: 日美同盟 积极和平主义 东北亚安全
  • 简介:俄罗斯与东北的新秩序战旭英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最大继承者,一直奉行亲西方(主要是亲美)的外交政策。但是,1992年以来,俄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要变化,它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积极发展同东方各国,尤其是东北各国的关系,力图在冷...

  • 标签: 东北亚 俄罗斯 外交政策 新秩序 俄日关系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 简介:<正>东北,无论从经济和政治上看,还是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在亚太地区都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东北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这一新时期,东北格局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对该地区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中国在东北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中国同东北主要国家关系发展前景怎样?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东北亚格局 东北亚地区 两极格局 中国经济 亚太地区 东北亚国家
  • 简介:韩国首尔的国际青少年中心8月26日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七十多位大学生和六位讲师。这座又叫“梦之中心”的五层大楼立刻热闹起来了。原来,由韩国政府青少年委员会资助和世界道德重整运动韩国本部主办的第二届东北青年论坛要在这里举办了。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探索未来的东北合作”,还设立了经济、环境和文化三个分题。我有机会作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和中方学生的讲师参加了此次论坛。

  • 标签: 第二届东北亚青年论坛 东北亚地区 青年 文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