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在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短时序数据的结构分析模型——平滑ARIMA模型。此模型的数学定义清晰,易于计算机实现,同时由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与灰色模型预测相比较此模型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 标签: 平滑 ARIMA 短时序预测 灰色
  • 简介:把极端分位数所具有的行为特征应用到VaR的研究中,建立上海股市收益率的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描述其在极端分位数下的变化趋势。同时选取适当的尾部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应用外推法预测非常极端分位数下的条件VaR,并与直接由分位数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由外推法预测的结果相对小一些。

  • 标签: 分位数回归 极端分位数 VAR
  • 简介:股票价格的频繁波动是股票市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ARCH类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方差.通过对上证指数的统计分析表明,上证指数的收益率分布表现出非正态性,并存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的特征.利用ARCH类模型上证指数的波动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GARCH(1,1)模型上证指数波动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 标签: 股市波动 聚集性 ARCH模型
  • 简介:本文采用ARIMA模型和EGARCH模型,利用SAS软件对2001年1月到2005年8月中国入境旅游收汇数据进行分析,并作了拟合预测比较,目的是选择具有较好拟合效果的模型

  • 标签: 旅游收汇 ARIMA模型 EGARCH模型
  • 简介:储蓄和股市这两种投资方式是人们广为关注的话题,针对近年来我国股市发生的一些变化和城市居民银行储蓄不断增长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银行储蓄和上证指数的统计.采用了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城市居民 银行 居民储蓄 上证指数 中国 实证分析
  • 简介: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是统计指数理论中两个重要指数,二者在文字表达上仅两字之差,容易造成混淆,但其实质内容和计算方法截然不同。本文试图从概念、计算方法及表现形式上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不同点。

  • 标签: 平均指标指数 平均数指数 统计指数理论 计算方法 文字表达
  • 简介:简论统计预测中的指数模型扬州大学税务学院会计系程毛林大量研究表明,很多事物的发展相对时间是按指数或接近指数规律变化,其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为Yi—ae‘’(或Yi—ah’),ah/0。指数模型在理论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第t期预测值与前一期之比为常数...

  • 标签: 指数模型 统计预测 双向差分模型 半对数模型 平均发展速度 均方根误差
  • 简介:L氏(P氏)动态物价指数模型探析□文/赵培标一问题的提出L氏(P氏)指数系指意大利统计学家拉斯贝尔(Laspeyres)提出的以基期消费品的数量为权数的拉氏物价指数(P氏指数,系指法国统计学家派煦(Pasche)提出的以报告期消费品的数量为权数的派...

  • 标签: 真实物价指数 指数模型 动态物 探析 物价变动 综合物价指数
  • 简介:为了解决决策方案属性值为区间灰、指标权重信息部分已知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核与灰度”思想及最优化理论开展研究。首先构建了区间灰相离度公式,并提出了基于区间灰相离度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其次构建了基于区间灰相离度的灰色关联决策方法;最后在充分利用客观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决策者的主观意愿,提出了指标权重确定的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关联系数 区间灰数 灰色关联度 相离度
  • 简介:空气质量指数是与人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指标。基于中国18个城市2014年共52个周的空气污染计数数据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通过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得到了一定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两种方法在分析空气污染问题中差别不大;人口因素、城市园林绿化状况、气象因素、城市群效应以及季节效应对所研究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发生与否及其严重程度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空气质量指数 广义线性混合效应 广义估计方程
  • 简介:设计了一套3层综合指数所构成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指数体系,利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对中国1999—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中国10余年来的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描述。经贸易发展指数运算表明,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的贸易流量、贸易结构等各方面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从2009年开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面的贸易指数出现下滑并快速反弹的趋势。

  • 标签: 贸易发展指数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金融危机
  • 简介:在统计指数的发展中,公理化检验方法作为构建指数的理论方法之一,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总结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下的公理化检验方法,一方面指出空间维度下的公理化检验方法是在时间维度下的公理化检验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两种方法不仅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特征,并且其个性特征的原因主要在于空间多边指数的特征和多边比较方法更加偏向于测度物量方面的变动;另一方面说明公理化检验方法在演绎指数公式上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 标签: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公理化检验方法 演化
  • 简介:针对支持"偏误"理论的学者认为传统指数理论存在"缺陷"及其解决办法,选取具有代表性并对传统指数理论进行修正的(徐国祥,1999)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传统指数理论"缺陷"观点的合理性和所谓"缺陷"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数编制建议.

  • 标签: 指数理论 偏误 “缺陷” “积分分析法”
  • 简介:本文运用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根据全国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进行了估算。主要估算结果包括:1、中国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增长显著,从1990年全国平均68.1%上升到2009年全国平均84%。这说明我国农业劳动力虽仍有剩余,但向其他产业转移空间已经不大。如果延续目前劳动力利用率的增长速度,“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在几年内消失;2、各地区的劳动力利用率及其变动趋势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地区对“人口红利”的贡献有所不同:3、在1990—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产出的平均就业弹性趋近于零。

  • 标签: 人口红利 随机前沿模型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利用率
  • 简介:本文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额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经过ECM误差修正之后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GDP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然而从短期分析。当期GDP对下期消费的调节作用是较大的。

  • 标签: 居民消费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无论是早期的消费函数理论还是现代消费函数理论,都认为收入是制约消费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早期的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假说将消费作为当期收入的函数,其中心思想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收入理论,

  • 标签: 居民消费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 消费函数理论 GDP 绝对收入
  • 简介:采用中国上海资本市场交易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适用性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检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系统风险是否是资产风险的唯一度量;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正相关。结果发现: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期间,上海资本市场股票组合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非系统风险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基本符合标准形式的CAPM。这与国内许多学者对2001年以前中国资本市场CAPM的实证检验结果不太一致。

  • 标签: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系统风险 超额收益率 周收益率
  • 简介:质量指数是一种质量调整因子,但并不完全等同于质量调整因子,文章借助于时间序列因素分析中季节因素的分析思路,将质量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定义为质量指数或质量变差,将差额表示的称为加法模式的质量调整因子或质量变差,将比率表示的称为乘法模式的质量调整因子或质量指数。同时试图构建了包含名义价格指数、质量指数(质量变差)和实际价格指数在内的两种模式(乘法模式、加法模式)的价格指数体系,既有利于实际价格指数的编制,又可用于指数因素分析。

  • 标签: 质量调整 质量调整因子 加法模式 乘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