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作者: 李欣星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歌本身的风格特点有一定关系,更加取决于不同时代的文籍编撰者及批评家的动力与需要。关键字;陶渊明、诗歌、文学接受、文学经典、田园诗、六朝、唐代文学经典是文学接受活动的重要对象,从总体上讲,经典其实也是在读者千百年的文学接受过程中生成的。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不仅取决于其内容和表达形式对读者的适应和满足程度,而且取决于一代又一代读者对其理解、诠释、选择以及再认识、再选择的程度。一般认为,文学经典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它是文学创作的借鉴对象,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是文学接受的宝贵资源。我国文学史表明,不同时代的经典标准是不同的,对于经典的评价和选择也是不同的①。对现有六朝时期的材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六朝当时对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处于一种不甚重视甚至是无视的状态。颜延之在《陶徵士诔》中只赞扬了他清高的人格;沈约作《宋书》把他列入“隐逸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不曾提到他;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把他列入中品,仅有九篇作品(七个标题、八首诗和一篇散文)被选人萧统的《文选》,这与他同时代的文人谢灵运入选的四十首相比,真是反差悬殊。现代学者已经指出陶渊明的诗歌不符合六朝时期(420-589)的审美需求和实践。六朝时期主流的诗歌风格是使用绮丽和华靡的语汇,缺少虚字、工整的对仗。紧凑的意象和模拟中的巧似。而陶渊明的诗却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他的诗歌情感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诗歌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所以,总体上来说陶渊明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贡献,但却难以满足六朝时基本的审美标准。也许与时代的主旋律相悖,是陶渊明诗歌在其逝后的第一个世纪不受重视的最主要的总体原因,但是一个更加基础性的因素却不应被忽略。那就是陶渊明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被解读和呈现为一位隐士生活和隐逸理想的纪录以及他的道德行为的写照。到了唐代,其本人与诗歌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宋朝时有了更大的突破,文学地位日益巩固,也得到了文学界、文学理论界的接受。近百年来,对陶渊明的研究已成了专门学问,形成了与“红学”、“杜学”等可并称的“陶学”。我们现在提到陶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是中国历史上“古今隐逸之宗”。在东晋浔阳的田野上,诗人的田园情结得到了无尽的释放。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 标签: 陶渊明 隐逸 田园诗 田园情结
  • 简介:摘要据了解,大多数供电局输电线路因鸟害引起的故障频发,随着线路的扩建,班组防鸟害工作量只增不减。本文主要简述广东揭阳地区架空输电线路鸟害情况,总结本人所在部门近几年来在篮位置优化的工作上的经验,制作针对广东地区人工篮安装位置简表,为架空输电线路班组防鸟害运维提供参考。

  • 标签: 架空输电线路 鸟害 人工鸟篮位置
  • 简介:陶渊明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给读者清新自然的感觉。在特定的年代,独特的人生经历下,陶渊明的诗歌表达的是淡然和田园诗意般的人生态度,读者需要以自己的视角去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

  • 标签: 诗化 归隐
  • 作者: 刘永超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7-18
  • 出处:《魅力中国》 2009年第1期期
  • 机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鸟虫篆印就是篆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鸟虫篆印或富丽精工,或清新灵秀,或光怪陆离,或栩栩如生,将艺术化的动物形象或含蓄、或突出地置于小小的印面中,在篆刻这样一门汉文字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出鲜明的美术趣味,使我们在欣赏时感受到有别于一般文字印章的别样的艺术情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山海经》中保存着上古东夷地区大量珍贵史料,学界缘于对《山海经》神怪“谬悠难信”的认识,未能对相关史料寄寓的东夷上古史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山海经》所记东夷地区原始宗教中崇拜史料与文献、考古和民族志资料进行多重互证,揭示了《山海经》相关史料编撰的古老渊源。

  • 标签: 《山海经》 东夷 古史 鸟崇拜 可信性
  • 简介:本文以西南山地民族图案中的"禽""""畜""兽"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取了几个典型民族常用的动物图案,结合具体的民间故事,分析图案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其所折射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图案所表达的"幸福自由""六畜兴旺""祖先庇护"等美好寓意。

  • 标签: 西南山地民族 动物图案 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