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变量,以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78-2004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而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贷款余额增长率相比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协整检验 EG两步法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针对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变特征,采用TVP-SVAR模型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传导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货币基准利率对债券市场的传导效率高于公开市场直接投放货币,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信用利差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满足央行“预微预调”的目的,在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信贷渠道还是利率渠道,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传导作用在日益提升,但是利率工具的短期作用效果不如中、长期,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刚性兑付是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屏障,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综合利用结构性和定向性货币工具组合,适度地向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优化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才能达到降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

  • 标签: 信用利差 货币政策工具 传导渠道 TVP-SVAR模型
  • 简介:使用中国11个行业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金融结构对产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均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其选择货币供应量仍是以利率对不同产业产出的影响不同,利率对产业产出的影响更大;其次,同一项货币政策对于不同产业的产出影响是非均衡的;再次,不同行业中企业金融结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均衡的。

  • 标签: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上市公司
  • 简介: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三农"发展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方法研究发现:定向调控对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但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能过高估计;相较各省份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这两个因素,在中小银行发展带来银行业结构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定向调控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得到了更明显地改善。对实证结果的理论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未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于发展中小银行,打破行业垄断。

  • 标签: 货币政策 定向调控效果 影响因素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 简介:摘要目前无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是六四分成还是五五分成,中央财力充足,省级政府也不缺钱,市级的豪华办公大楼也是财力雄厚的表现,在我看来县、区一级的事权、财权矛盾就比较突出。当然,也因为对县、区级的财政感觉起来比较直观,所以,讨论话题就设定于此。

  • 标签: 公共财政 政策 地方政府
  • 简介: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衰退期。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对外开放,免受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对我国经济增长无疑带来了巨大困难,突出表现在外贸出口急剧下降,外商投资减缓。当时,国家为了稳定本币币值,没有实行贬值政策。在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产品在价格上自然没有优势。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国内买方市场形成,企业投资下降。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商品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商品物价持续走低。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投资,相反出现了压缩生产、半停产、大量职工下岗分流的现象。(二)居民消费不旺。虽然物价如此低,银行还相应出台了配套的消费信贷,但老百姓就是捂住口袋里的钱不消费。按经济学原理,物价下降,消费量应该增加,但老百姓对预期收入持谨慎态度。加之,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养老保险改革、子女就学等问题,无不需要大额支出。因此,老百姓的钱是不会随意用来消费的。纵然利率连降七次,开征利息所得税,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影响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决定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扩大有效需求的学说,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

  • 标签: 中国 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 简介:各国政府还对那些向农民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银行直接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  (二)财政扶植农村金融进而间接补偿农业成为重要通道  各国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和措施,  1.美国信用社享受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的待遇  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

  • 标签: 三农研究 扶持三农 政策扶持
  • 简介:各国政府还对那些向农民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银行直接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建立财政政策补偿金融、金融扶植农村经济的渠道,专门用于农业项目贷款贴息和资金配套

  • 标签: 三农研究 扶持三农 政策扶持
  • 简介: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新农村建设既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 标签: 农村经济发展 支农政策 政策选择
  • 简介: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新农村建设既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 标签: 农村经济发展 支农政策 政策选择
  • 简介: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新农村建设既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 标签: 农村经济发展 支农政策 政策选择
  • 简介: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新农村建设既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 标签: 农村经济发展 支农政策 政策选择
  • 简介:实施6年有余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四川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投资需求的扩张,办成了多年以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还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增加了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对四川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各方面的效应如何?有哪些经验与教训?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内涵和具体形式,创造性地运用计量模型方法,着重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积极财政政策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 标签: 积极财政政策 四川 经济发展 居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规模
  • 简介:我国近两年来实行的以刺激国内需求为主要目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推动经济和摆脱通货紧缩两个方面都初成效。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探讨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政策效力。而且这种政策也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长期实行这种政策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甚至有可能引发滞胀。我国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路究竟还能走多远?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对我国有无借鉴作用?本文将分别加以论述。

  • 标签: 中国 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 公共财政
  • 简介:摘要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由于目的、原则等不同,存在许多差异,给纳税人执行会计制度和税法造成一定的困难。当前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存在许多问题,和税法也有很多需要协调的地方。本文以新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为准,分析了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办法及其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协调。

  • 标签:
  • 简介: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逐步上升与财政政策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合理的城镇化财政政策支持体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突破了规范性研究的范畴,将财政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进行量化,通过建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研究财政政策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

  • 标签: 财政政策 城镇化 脉冲响应函数 向量自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