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现代企业进行统计管理的目的,就是期望以最少的物质、人力投入换取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 标签: 现代统计 变革 趋势
  • 作者: 刘英佳(哈尔滨第二电业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8期
  • 机构:摘要:所谓新经济,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为背景、以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目标、以不断创新为保证的经济形态。这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并可能诱发新的会计革命。在通过讨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的新转变,对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实际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简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的新的经济模式.它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统计工作的各个领域.使统计的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统计的改革成为必然。然而不管是统计观念的改革,还是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 标签: 新经济环境 统计人员 素质 统计管理体制 经济形态 人类知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恩格斯早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就指出“蔑视辨证法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的确达到预期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

  • 标签: 哲学思考 经济贫困 生态 自然辨证法 自然界 恩格斯
  • 简介: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双重危机,因此,人类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 简介:  (一)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生态文明作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和特征    (一)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  生态文明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标签: 伦理学视野 文明环境 环境伦理学
  • 简介: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失衡,而对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因此以环境生态类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课程改革为研究目标。首先,分析当前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其次,根据这些存在问题分析并阐述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对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丰富环境生态类课程的教学手段,改善其教学方式、方法;对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 标签: 环境生态类课程 教学改革 研究
  • 简介:我国在生态环境变迁研究方面还主要局限于环境史学方面的研究,我国目前研究生态环境变迁的文献成果总量上,历史气候变化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 标签: 人类活动 变迁研究 活动环境效应
  • 简介: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禁忌以示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藏族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经济伦理,  二、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  藏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主要是表现在藏传佛教文化上

  • 标签: 中的生态 伦理研究 文化视野
  • 简介:林业资源在我国资源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林业资源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也有着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林业不仅是原材料木材的重要供应部门,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与林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在发展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实现我国自然生态的平衡。因此,对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进行了深入性的分析与探讨。

  • 标签: 林业经济效益 生态保护 平衡
  • 作者: 杨齐星(秦皇岛市海港区环境保护局,河北秦皇岛066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8期
  • 机构: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日渐受到重视。通过城市森林对气候环境、环境保护以及其美学功能方面来论述城市森林对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以后城市森林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概述。
  • 简介:提倡把建筑置于所在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的、符合生态的、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建筑方向,即基于共同关注人、自然的新的设计理论和价值观,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既要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加强物质、能量的循环再生,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也要追求建筑的个性化和文化品位,创建宜人的空间环境,从而实现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共生。

  • 标签: 生态要素建筑形态建筑环保与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