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艺术作为人学,应该始于人,而终于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当下的尴尬境况,以真正意义上‘人的觉醒’方式重新修复艺术跟现实社会之间价值迷惘的裂痕,实现中国“水墨”艺术的重生,重新解开捆绑在身上的历史绳索,还艺术以精神的自由,绽开光彩夺目的艺术之花,重新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不会游离于人类的总体价值之外,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水墨艺术 主体精神价值 历史场景 社会语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在嘉州”。宋代邵博这样赞誉嘉州山水。古嘉州即现今的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相传,黄帝之子昌意被降居若水,娶蜀山氏女,此女心灵手巧,教民蚕桑,若水洗过的丝绸如靛青所染,色彩鲜艳,后人便称若水为青衣江。地处青衣江下游的古嘉州,遂成昌意之属地。秦汉年间先属蜀郡后属犍为郡,历代变迁,至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嘉州升府设县,因城西南有一小丘名乐山,故县治命名为乐山。乐山钟灵毓秀,自古就吸引着文人骚客,来此漫游,写诗作赋。北宋年间,浪漫的诗人苏东坡,就曾在此留下了“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的优美的诗篇。可见,嘉州山水多么富有魅力!

  • 标签: 乐山市 苏东坡 嘉州县 旅游资源 地域文化
  • 简介:摘要魏晋玄学的兴起,老庄思想对自然的崇尚,人们寄情于山水,逃离世俗,导致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出现。中国山水画在这个时期萌芽产生,并出现大量的中国山水画理论。这些理论成为了后来山水画创作的依据,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依据。

  • 标签: 山水画 画论 魏晋
  • 简介:摘要国产动画片曾经风靡全球,耳熟能详的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它们大都以水墨的形式展现出来,既有中国韵味又生动自然,颇受国内外喜爱。随着风卷云涌的时代发展,面向21世纪,动画片发生了跨时代的变化,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明显与数字科技紧密相联。虽然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大不如以前,但仍有部分热血动画制作团队在为我国动画事业做出努力。成果还是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魁拔》、《兔侠传奇》……,对于中国目前作品和动画创作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

  • 标签: 国产动画片 水墨 数字科技 创作者
  • 简介:摘要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之一。本文以自然美、写意美、意境美、气韵美为四大视角,对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对于提升山水画的美学品位,可提供重要的理性思辨价值。

  • 标签: 山水画 审美 特征 自然美 写意美 意境美 气韵美
  • 简介:摘要多元性是山水画的一个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本文从绘画的多元性、题诗的多元性、书法的多元性、印章的多元性四大理论层面,对山水画的多元性作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论述。对于山水画的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可以提供双重参照系。

  • 标签: 山水画 多元性 绘画 题诗 书法 印章
  • 简介:黄宾虹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称雄于二十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坛.他独领风骚的绘画形式与卓而不群的人文品格,诱后人不断浅析深究."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是黄宾虹先生在继承传统,追求画中意境及笔墨情趣,滋养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悟性,积淀自己作品的深遂内涵的独到见解.他在中国二十世纪中叶的山水画坛上矗立起一座丰碑.其作品风格突出、强悍、内涵玄奥,以致后人不可企及,更不可逾越,也少有人能从中汲取精华.

  • 标签: 山水 文化 内涵 意境
  • 简介:石窟艺术是从印度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所以起先是在西域盛行。例如敦煌、麦积山等石窟,以佛造像艺术为主,壁画为附,内容主要是佛本生、佛传经变等故事画,以传达佛教徒的信仰与崇拜。虽然作者大都为民间艺人,但也间接表现当时的艺术水平。

  • 标签: 隋唐 敦煌石窟 壁画 山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古来研究孟浩然的学者,虽已注意到其诗的自然特征,但多采取印象感悟的方式,或拈花微笑,难以言喻;或含混笼统,不够精确。我们认为:自然,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征,它在孟诗中有以下三个层次的理论涵义;(1)风物天然——作为观赏对象和描写题材;(2)风格自然——作为艺术技巧饱和成熟、创作个性鲜明稳定的结晶;(3)返归自然——作为追求理想人格、高扬个性精神的归宿与极境。下面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

  • 标签: 山水田园诗 孟浩 创作个性 拈花微笑 难以言喻 艺术技巧
  • 简介:摘要古人留下的画技和画论无疑是中国画坛的财富,哺育了历代大师,无数的画家和理论家。比如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六法论,是中国画坛的骄傲和自豪,但六法的生命力绝不能停在过去,它需要进步;需要活力;需要更新。在二十一世纪,它需要有一个崭新的面孔适应当代中国的特色,来昭示未来的中国画家。审视古人的画技和画论,研究它的历史价值,将其与当今中国画艺术和谐的部分继续保留,不和谐的部分加以理顺和创新,应是我们当代理论家和画家的共同责任。

  • 标签: 写生 灵感 师法自然
  • 简介:摘要园林本来就是缩千里于方寸的艺术。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擅长“缩小”之技崇尚纤细,细微之美。茶道兴起之初,茶祖绍鸥设计的茶室面积仅有4.5个榻榻米,这种面积的茶室一直流行到千利休的草庵茶道成型为止。茶室的入口一般也狭小如窗口,客人不分贵贱都需俯身屈膝才能“钻入”。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平和谦恭的气氛。无论尊卑进入茶室俯身屈膝之际,谦恭之情悠然而生。

  • 标签: 日本古典园林简史 日本园林自身文化的特点 枯山水式园庭 重山叠水原理
  • 简介:摘要米点云山”又称“米家山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共同创立的。这种用湿笔水墨没骨写意来表现江南烟云变幻景色的画法,又被画史称为“云山墨戏”。米芾的传统师承出自董源。米友仁承家学而稍变,遂形成“米家山水”的鲜明特色。对其中国山水画在观念上发生了改变,山水画不再是写实,而是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 标签: &ldquo 米点云山&rdquo 影响 发展
  • 简介: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综合的审美活动。从传统自然山水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旅游审美文化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比德"旅游审美观、"逍遥"旅游审美观、"畅神"旅游审美观、"审美愉悦"旅游审美观。从《诗经》到魏晋兴起的山水诗,可以透视出中国传统旅游审美文化与审美心理的变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审美观念,当代旅游审美活动逐渐趋于世俗化、符号化,而当代旅游审美观在某种程度上的异化,促进了旅游审美观的回归与勃兴——生态旅游审美。

  • 标签: 旅游审美观 变迁 发展 山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