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 标签: 人口性别比 平均初婚年龄 百分点 女性人口 已婚 普查年
  • 简介:唐代文言小说是诗歌时代的小说.唐代小说在进行人物个性化塑造时,特别强调他们的诗才,不论是被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或是次要人物,他们大都是敏捷的诗人,是诗人的化身.在这多层次、多类型的诗人形象中,有前代和当代实有之诗人,有虚构的诗人,有歌妓婢妾、宫女嫔妃,有神仙方士、有鬼魂精怪等,它们成为了唐代小说中最光彩夺目、最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唐诗文化对唐代文言小说的影响和渗透,唐代小说是唐代气象的又一载体.

  • 标签: 唐代 小说 诗人群像 人物形象 女性诗人 仙道鬼魂
  • 简介: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先生育再结婚的现象。这是对我国传统及现代婚姻-生育秩序的颠覆。这种现象已成为主流文化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是现行政策应予以控制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其视作一种社会事实,通过对湖南X村的实地调查,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简要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农村,未婚生育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制度、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农村 未婚生育 原因
  • 简介:本文通过使用SVM算法对具有自杀倾向的人群进行鉴别。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估计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更是自杀死亡的25倍。因此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来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十分重要。一般自杀预测研究用到了随机森林算法,利用已有的自残病人的数据,来预测这些病人自杀的可能性。这是一项以现在为结果,回溯到过去的研究。具有局限性,时间耗时长。为了加快模型的构建和预测的精准度,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预测。

  • 标签: 随机森林 SVM 情感分析 访问行为 交叉验证
  • 简介:少数民族地区光棍的产生有其独特机制。以黔东南B乡侗寨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族群认同、高密度亲缘“拉力”与传统婚姻规范共同形塑女性“逆外流化”,既成为强化本地通婚圈的力量,但也造成本地通婚圈内婚姻资源供需错位,婚姻“寻觅”被迫走向全国婚姻市场。悖论在于,在非积累型家计模式下,本地男性的家庭积累能力难以支付全国婚姻市场上的女性“要价”,且男性个体教育水平、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条件较差,难以与其他地区的男性竞争。在这种弱竞争力下,少数民族地区男性既无法从全国婚姻市场上获得婚配机会,又难以在本地通婚圈内获得充沛的婚姻资源,其婚配几率受到双重结构挤压,因而光棍产生具有结构必然性。缓解光棍压力及其社会后果,关键在于教育水平提升、破除婚姻禁忌及优化劳动力配置,提升婚姻竞争力。

  • 标签: 少数民族光棍 双重挤压 通婚圈 婚姻市场 代际合力
  • 简介:2月12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2014国民幸福报告》称,中国居民幸福指数为130.5(满分150分,100分为临界点)。从各省来看,山东人幸福指数晟高,为147.5;贵州人最不幸福,仅为118.6。此外,北京和上海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八.

  • 标签: 国民幸福 人群 西南财经大学 幸福指数 家庭金融 临界点
  • 简介:文章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城镇已婚就业人群为分析对象,探讨了职业结构、时间分配和性别观念与两性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女性期望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低于男性;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更具社会性,男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更具生物性.此外,'时间贫困'对两性生育意愿均有制约,时间自主性强生育意愿也更强;而'时间稀缺'仅对女性有影响,性别观念更现代的女性较倾向于将闲暇时间为己所用而非生育子女.

  • 标签: 生育意愿 性别 职业结构 时间分配 性别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