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由于校园暴力、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国家对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关注,但是在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中,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因此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为主题展开讨论。

  • 标签: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机制
  • 简介: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所农村中学的2745例初一和高一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分别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自尊和社会支持程度,问卷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网络行为情况,通过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效应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得分为(2.1±0.7)分,其中学习压力感(2.4±0.9)分、情绪不稳定(2.4±0.8)分、焦虑(2.4±1.0)分三个维度得分较高。长时间上网行为率为32.8%(899/274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MMHI得分越高(β=0.058、0.058,P<0.001),男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长时间上网行为越多(β=-0.171、0.149,P<0.001)。SES得分和SSRS得分与MMHI得分负向关联(β=-0.300、-0.263,P<0.001),并通过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间接负向影响网络行为(βi=-0.074、-0.065,P<0.010)。MMHI得分正向影响长时间上网行为(β=0.246,P<0.001);长时间上网行为也正向影响MMHI得分(β=0.008,P<0.001),但影响力较弱。结论农村青少年总体上心理健康问题较轻,网络行为较普遍,心理健康低水平与长时间上网行为互为危险因素。

  • 标签: 农村青少年 心理健康 网络行为
  • 作者: 苗爽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12期
  • 机构: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越来越完善,但各种交通事故仍层出不穷,人员伤亡损失数据触目惊心。作为交通驾驶的关键因素——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危及到整个交通安全环境,在对此充分认识的同时,我们应在安全驾驶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 简介:“空巢青年”现象近来受到热议,关于“空巢青年”健康状况与生活状态的观点不一.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估计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状态的差异.研究发现,“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的躯体健康状况并无明显不同,但在精神健康与生活状态方面,“空巢青年”的抑郁程度更高,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更低;群组比较结果表明,男性、低学历和低收入的“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的精神健康和生活状态的差距更大;此外,文章还发现,除“空巢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青年的孤独情绪略高外,个人预期与现状间的落差以及个人追求与父母期望间的矛盾也是“空巢青年”精神健康与生活状态低于普通青年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空巢青年” 健康状况 生活状态 倾向得分匹配
  • 简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的使用程度和使用量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变电站系统。通过智能变电站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了探究。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可靠性
  • 简介: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应用,现如今国家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融合日趋密切,“互联网+”则成为时代发展底色,各行各业必须与互联网紧密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发展与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是如此。构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创新教育路径与教育平台,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文章从此出发,探讨了“互联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标签: &ldquo 互联网+&rdquo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一城市移民调查(RUMIC)2008年和2009年两期的农村样本数据研究了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并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子女外出会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年纪较大的、女性、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群精神健康受子女外出务工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大量劳动力外流和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 标签: 留守老人 精神健康 外出务工
  • 简介: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出现了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平台,能够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在进行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空间、保护主体与交流中心三个角色,相应地发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展示、教育传习与传播保护三个主要功能。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一种独特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场域,或隐或现涉及学界、社会、政府与商界等多方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变迁、文化表述与身份认同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 非遗保护主体 教育传习
  • 简介:积极心理学,它既关注人性的弱点,同时也更关注和发现的人性的优点和美德。心理学家重视研究能促进人类潜能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而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以负面心理调节和疏导为主。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应该在传统心理学课程教学基础上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实现人的发展与改变。

  • 标签: 积极心理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简介:新时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高校均在积极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对授课的方式方法以及教材的编写等多个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授课方法
  • 简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和传承脆弱等特点,许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减少和消亡的态势,亟需抢救和保护。本文在对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从行政法、刑法、知识产权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法律保护的建议。

  • 标签: 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 作者: 木义坤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青年生活》 2018年第12期
  • 机构: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必须引以为重的重中之重。本文也会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对如何运用心理剧来改善其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着重的分析,以便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 简介:通过福建庄寨民居保护的案例说明社区参与遗产保护需要充分调动社区现有自组织,在政府积极合理地引导下,培育自组织的自我管理和延展性,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遗产保护的本土路径。遗产保护立足于社区自组织后呈现出多重延展性,以及传统结构和现代事务的共度性:社区积极修缮保护祖产民居,民居保护也加强了社区向心力;在谋求进入官方认证体系的过程中,祖产延展为社会遗产;当地社会动员结构也从庄寨内部动员延伸到了跨庄寨的行动网络,从本地社区扩大到了跨地域的宗亲网络。这种延展和共度,建立在互助、人情、脸面等乡村社会的典型逻辑基础之上。

  • 标签: 社区参与 遗产保护 庄寨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学教师应该做到依法执教,依法保护好自己。

  • 标签: 依法治校 法律风险
  • 简介:随着高等教育升学率、毛入学率的提高,高职院校“问题学生”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认识在日益提高,师资在日益优化,硬件设施基本配置到位,但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同于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和心理咨询室的建立,高职生也将心理咨询当作是简单的聊天和宣泄,出现了不少的心理健康教育误区,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予以改进。

  • 标签: 高职 心理健康教育 形势研判 对策
  • 简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现有研究尚未充分讨论的问题。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进行多水平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受到家庭因素、压力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群体因素的作用。其中,群体经济地位和群体教育程度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效应,还通过调节作用间接地影响家庭亲子关系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强度,这些结论可为进一步认识学校在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学校群体 心理健康 CEPS 多水平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优化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优化有显著影响,并且效果还具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分析原因在于:积极心理课程增加了高职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了高职生积极的人格特质,为高职生创造了积极的环境支持。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高职生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