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加里弗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开发出一种碳压块,它拥有非常复杂的纳米孔洞结构,可用于存贮天然气,存贮体积是本身体积的180倍,而工作压力只是普通天然气罐的1/7。这种由玉米芯作原料的压块是第一个能达到美国能源部于2000年提出的180:1的存贮体积指标的工艺。

  • 标签: 玉米芯 压块 甲烷 存放 体积指标 天然气罐
  • 简介:甲烷气氛中采用激光-感应复合加热法制备了碳包覆纳米铝粉。使用XRD、TEM、HRTEM对碳包覆纳米铝粉进行物相、形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胶囊粒径范围为8~40nm。平均粒径28nm,纳米铝粒子表面包覆了3-4层石墨碳。对碳包覆纳米铝粉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含能材料 纳米铝粉 碳包覆
  • 简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Ni—SiO2催化剂,研究了La掺杂量对Ni—SiO2催化剂的Ni活性金属粒径、还原性能、甲烷催化裂解寿命以及反应后生成碳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时,Ni-SiO2催化剂的寿命显著提高,而当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时,催化剂寿命在一定程度上略有降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6时,还原后催化剂Ni金属的平均粒径从26.43nm不断降低至10.57nm。不同La掺杂量Ni—SiO2催化剂甲烷催化裂解过程中Ni金属平均粒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n(La):n(Ni)=0的Ni—SiO2催化剂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不断降低,而n(La):n(Ni)=0.3的Ni—SiO2催化剂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则不断升高。碳纤维形态受掺La掺杂量影响较大,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纤维管径变粗,而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碳纤维变短。

  • 标签: 甲烷催化裂解 Ni—SiO2 LA掺杂
  • 简介:以CNTs和A1203为载体担载镍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并研究Ce助剂对Ni/CNTs和Ni/Al2O3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H2-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XCNTs载体的催化剂性能明显优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以CNTs载体催化剂的镍物种易于还原,同时,Ce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镍物种的还原,提高镍物种分散性。这些结果最终使Ni—Ce/CNTs在CO2甲烷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 标签: 碳纳米管 甲烷化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