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研究在各种条件下啤酒酵母对重金属铜离子吸附的可行性。以及不同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测量实验前后铜溶液的吸光度,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找到相应的吸光度求得溶液中铜的含量,得出前后铜含量之差算出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4.5,加菌量0.05g为最佳吸附条件。

  • 标签: 酵母菌 吸附 CU^2+ 吸光度 去除率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离子色谱来分析Ca2+含量的新方法.实验工作证明.该方法精度高.线性好,变异系数为0.86%,回收率在97.5~101%之间,可用于分析制革厂液体及原料中的Ca2+含量。

  • 标签: 制革原料 钙离子 离子色谱 检测
  • 简介:用磷酰氯(POCl3)对胶原纤维进行磷酸化,制备磷酸化胶原纤维(P-CF)吸附材料,研究了P-CF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CF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pH2.0-5.5范围内,无磷脱落;在pH3.5-5.5范围内,P-CF对Cu^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Cu^2初始浓度为1.0mmol/L,pH为4.5时,平衡吸附量达到0.73mmol/g。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略有增加。P-CF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进一步研究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CF吸附Cu^2的影响不明显。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吸附材料,P-CF可望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

  • 标签: 胶原纤维 磷酸化 吸附剂 CU^2+ 吸附
  • 简介:以木质素、二乙烯三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木质素)∶n(二乙烯三胺)∶n(甲醛)=1∶1.5∶4.5条件下,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在吸附温度为45℃、吸附剂用量为1.2g/L、溶液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4h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合成的吸附剂对Pb2+的去除率为59.82%,吸附量为49.85mg/g。该吸附过程为慢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改性木质素胺对Pb2+吸附过程是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其中颗粒内扩散是主要的控制步骤。

  • 标签: 木质素 木质素胺 吸附 PB2+
  • 简介:用牛皮制备水解胶原,通过胶原-单宁-醛反应制备胶原固化单宁吸附剂(TICA),并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Pd^2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在pH3.0-4.0范围内,TICA对Pd^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Pd^2初始浓度为1.00mmol/L时,平衡吸附量可达到0.67mmol/g。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由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在3.5%以内。进一步研究表明,NaNO3对TICA吸附Pd^2的影响不明显,而NaCl影响显著。

  • 标签: 胶原 单宁 树脂 Pd^2+ 吸附
  • 简介:采用固载化的方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为连接剂,在碱性介质中将β-环糊精接枝到木质素上,制备了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简称L-β-CD)新型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氛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β-环糊精含量的影响,研究了L-β-CD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β-CD的较佳合成条件为:β-环糊精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3:1,氧氧化钠(质量分数16.7%)用量25mL/g木质素,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此时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中β-环糊精的含量最大,为30.88μmol/g。20℃时,L-β-CD对Cu^2吸附容量为16.54mg/g。

  • 标签: 麦草碱木质素 Β-环糊精 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 吸附 CU^2+
  • 简介:采用微乳法制备了氨基化二氧化硅(NH2-SiO2),并通过Mannich反应将杨梅单宁(bayberrytannin)接枝到氨基化二氧化硅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即二氧化硅接枝杨梅单宁(SiO2-BT)。对SiO2-BT吸附剂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并系统的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包括pH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共存离子的影响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SiO2-BT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u2+,30℃时平衡吸附容量达到28.1mg/g,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增大。SiO2-BT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速率方程,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此外,SiO2-BT对Cu2+的吸附具有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且易于解吸的特点,可用于水体中Cu2+的吸附去除。

  • 标签: 杨梅单宁 氨基化二氧化硅 CU2+ 吸附
  • 简介:研究了同时含有咪唑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的球形纤维素螯合吸附剂(SCCA)对Cr^6+、Ni^2的静态吸附性能,并探讨了sc—CA对Cr^6+、Ni^2混合溶液的选择吸附性。结果表明,SCCA对Cr6^+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容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溶液pH值为1时,饱和吸附容量为53.48mg/g;SCCA对Ni^2的吸附能力弱,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e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中,Cr^6+和Ni^2扩散初期的速度控制步骤都是由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在Cr^6+、Ni^2两种离子共存时,SCCA对Cr^6+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在30℃条件下,当溶液pH值为1时,其吸附选择系数为26.38。

  • 标签: 螯合吸附剂 选择性吸附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 简介:研究了Milox竹浆H2O2漂白中H2O2浓度、NaOH浓度和温度对漂自速率的影响,并求解出漂白动力学方程。该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dw/dt=kCH2O2^2.18CNaOH^0.66w^-1.415,速率常数k=7.516×10^5×exp(-2.819×103/T),活化能E=22.44kJ/mol。该动力学方程表明,适度提高温度可提高漂白速率;H2O2浓度的提高对漂白速率的提高比NROH更为显著;漂白中随着自度提高,漂白速率下降。

  • 标签: Milox竹浆 H2O2漂白 动力学
  • 简介:采用Fe^2+-H2O2-二氧化硫脲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桉木浆-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H2O2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及环氧基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接枝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单体浓度、减小液比、控制合适的H2O2和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并且环氧基水解率都可控制在10%~15%。通过红外光谱发现,GMA已成功接枝到桉木浆上。

  • 标签: Fe^2+-H2O2-二氧化硫脲 桉木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接枝共聚 环氧基
  • 简介:对原漂白工艺与改进的H2O2漂白工艺进行了实验室对比,结果表明,后者的漂白效果要远优于前者。但调整后的H2O2漂白工艺对工厂未充分洗涤的次氯酸盐(H段)漂白浆没有漂白效果。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的螯合效果与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EDTANa4)的相当,但它们都优于DTPA。当EDTANa2(用量0.1%)与三聚磷酸钠(用量0.1%)复配物作为H2O2漂白的螯合剂时,H2O2对未充分洗涤H段漂浆的漂白效果明显,添加少量的尿素与双氰胺,H2O2漂白效果不提高。浆料筛分结果表明,芦苇浆末端H2O2漂白前的细小组分来自于原浆,H2O2漂白前浆料中细小组分(过200目)的含量对H2O2漂白效率影响较大,当细小组分含量大于5%时,H2O2漂白后未洗浆的白度较低。对原浆中的细小组分进行显微镜观察可知,细小组分中大部分是非纤维细胞,其中有80%左右(面积)的是尘埃,20%左右是杂细胞或细小纤维。

  • 标签: 芦苇KP H2O2漂白 细小组分
  • 简介:采用Fe^0-H2O2法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Fe/C比、H2O2投加量和载气等不同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3.0、Fe/C(体积比)为2、H2O2投加量为50mg/L的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有利,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载气不仅能够提高反应效率,且节省H2O2用量.Fe^0-H2O2工艺对中段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超过98%、对CODCr的去除率在77%以上,紫外吸收光谱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或降解氯化木素.

  • 标签: 草类制浆造纸 中段废水 深度处理 微电解 芬顿 零价铁
  • 简介:对大麻木质芯秆的APMP制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药液热浸渍的适宜条件是:NaOH用量6.0%,H2O2用量3.0%,EDTA用量0.05%,MgSO4用量0.05%,Na2SiO3用量2.0%,热浸渍的处理浓度25%,70℃下处理50min.在此条件下做一段药液热浸渍,然后经过两段磨盘间隙为0.02的盘磨磨浆,所得大麻木质芯秆APMP的特性为:得率79.0%,打浆度66°SR,抗张指数35.0Nm/g,白度61.8%ISO,撕裂指数3.75mNm2/g,耐破度0.08MPa.

  • 标签: 大麻 木质芯秆 高得率浆 APMP制浆 造纸原料
  • 简介:研究了碱性条件下Al3+及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对H2O2的稳定作用、过渡金属离子Fe3+、Fe2+、Mn2+和Cu2+对H2O2的催化分解作用及MgSO4、DTPA和Na2SiO3对碱性H2O2溶液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可以对碱性H2O2溶液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Al3+在强碱条件下对H2O2的分解没有影响.过渡金属离子Fe3+、Fe2+、Mn2+和Cu2+在碱性条件下都会快速催化分解H2O2.4种过渡金属离子对H2O2的催化分解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Cu2+、Fe2+、Mn2+、Fe3+.在过渡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Mg2+仍然有较好的防分解性能;Mg2+对有Fe2+存在的H2O2碱溶液的稳定效果好于Fe3+.无论H2O2的碱性溶液中是否有过渡金属离子,加入DTPA对H2O2均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其稳定效果远不如添加Mg2+效果好.Na2SiO3加入不含过渡金属离子的碱性H2O2溶液中时,不能够起到稳定H2O2的作用.

  • 标签: H2O2漂白 MgSO4 DTPA NA2SIO3 碱土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 简介:综述了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常用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核-壳型层层包覆法、模板剂法以及吸附相纳米反应器法等.介绍了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法(BET)、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差热分析(TGA/DTA)等.着重介绍了这些复合材料在造纸中的应用,TiO2-SiO2复合材料可以用作造纸废水处理的光催化剂;作为助留助滤剂可提高纸页的匀度和纸机的效率;加入到纸张涂料中可延缓纸张老化.

  • 标签: TIO2-SIO2 纳米复合材料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应用 溶胶-凝胶法 造纸废水处理
  • 简介:不想当老大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想当老大的品牌,终究会被后浪推前浪。丛林法则告诉我们。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不求上进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马太效应还告诉我们,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不能越来越强,只能越来越弱。在市场竞争的舞台上,每个企业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很重要,有一颗上进心更重要!

  • 标签: 行业 凉茶 丛林法则 马太效应 市场竞争 企业
  • 简介:以海参为原料,研究海参蛋白肽的抗氧化性以及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以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海参蛋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H2O2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参蛋白肽能够清除·OH,具有Fe2+螯合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海参蛋白肽的这种体外抗氧化能力呈现浓度依赖效应。海参蛋白肽显著降低氧化损伤RAW264.7巨噬细胞ROS水平和提高氧化损伤细胞活力(P〈0.05)。而且,海参蛋白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内HO-1mRNA表达(P〈0.05),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部分逆转海参蛋白肽对氧化损伤巨噬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海参蛋白肽通过上调RAW264.7巨噬细胞HO-1mRNA表达水平,发挥对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海参蛋白肽 氧化损伤 RAW264.7巨噬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 简介:加拿大研究人员以研究维生素D和铁为目的,于2008--2010年间,对1311名儿童进行饮用牛奶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每日饮用牛奶的适宜量为2杯(500mL)。

  • 标签: 饮用 儿童 牛乳 维生素D 研究人员 加拿大
  • 简介:<正>指尖放射闪动电流,无从闪避,瞬间派对女生,惊艳主角,神奇就在Up2U的镜光指甲油系列中!轻轻一抹,感受丝般柔滑,金属的光感反射,在色泽中魅惑四射,缔造如同镜面般的闪亮酷感。七款炫彩,易卸易换,七色魅力,目眩神迷。Up2U镜光甲油,你招架得住吗?每天一种颜色,每天换个心情,折射出闪耀动人的七彩一周。

  • 标签: Up2U 中甲 细微末节 中仁 桌面上 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