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温度是影响果实代谢过程、品质与贮藏寿命的重要因子,应用短时升温处理技术延缓果实衰老和控制采后病害是近年来果实保鲜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短时升温在果实贮藏上应用,热处理方法及常见果品短时升温最佳处理温度、时间.

  • 标签: 短时升温 果实 贮藏 温度 时间 保鲜
  • 简介:一是格调清新的针织经编面料花点绒布,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了众多客商的关注。这种面料以涤纶FDY50D/24F与网络DTY75D/72F为原料交织,在经编织机上织造,经柔软工艺处理和拉毛而成品。销价折合约6元/米左右。

  • 标签: 经编面料 经编织机 工艺处理 绒布 针织 织造
  • 简介:在全球化市场中,展览会在为买家和卖方收集消费趋势信息和资源集中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纽约的PremiereVision同时召开的有土耳其时尚服装展(TFFE)、美国Texword展、纽约的Direction和printsource表面设计展等。2007年春夏面料展的主题是:简洁、轻薄、优雅、天然和亮丽。棉制品特征主要是功能性,如吸湿透气、抗皱防缩和防水等。亚麻织物的特性主要是更柔软轻盈,较流行的是起绉、纱罗、泡泡纱,具有光泽的表面和金属般手感。传统的西服已转向更时尚化,如更轻薄、易处理的面料和更舒适的弹性。针织服装则追求功能性、舒适性和优雅性,春季的针织面料要求有羽毛般轻质、丝质的手感和花边状柔软的特性。印花面料则采用棉、粘胶纤维、亚麻进行混纺纱机织或纯纺纱交织,印制出亮丽的花型等。

  • 标签: 展览会 纺织品贸易 表面设计 春夏面料 亚麻织物 消费趋势
  • 简介:本文用凝胶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了静置三月后的糖还原铬铝鞣液的组份以及醋酸钠作掩蔽剂对它们的影响.凝胶色谱法分离出五个组份.各组份中铬的分布比较均匀,但以分子大小为中等的组份中含量较多.铝则集中于分子大小为中等的组份中.含有醋酸钠的同样鞣液分离出三个组份。铬和铝都大部份存在于分子大小为中等的组份中.但大分子组分和小分子组分中的铬含量较铝多.醋酸钠有使组份简并.使络合物分子大小均匀化的作用.醋酸钠对铬络合物的影响较大.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出七个组份.它们所带的电荷由负一价到正六价。高电荷效组份的分子较大可能是多核络合物.各组份中铬的分布比较均匀.铝则集中于电荷效为中等的组份中。加有醋酸钠的鞣液也分离出类似的七个组份,低电荷数组份中的铬置增多,中等电荷数的组份中铬量增加最多,离电荷数组份中的铬量明显减少,铝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倾向,但变化不明显,与凝胶色谱法所得结果相似,醋酸钠有使络合物电荷数均匀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对铬络合物较明显,对铝络合物则不大.

  • 标签: 原铬铝 液组份 糖原铬
  • 简介:木糖还原酶是酵母代谢木糖发酵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报道的木糖还原酶基因的全序列设计引物,从休哈塔假丝酵母中克隆得到1110bp大小的片段。将木糖还原酶基因亚克隆到酿酒酵母的整合表达载体p406ADH1中,醋酸锂转化法将线性化重组质粒pYX-AK-xyl1转化到酿酒酵母W5,对阳性转化子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以辅酶DANH和NADPH为底物诱导,转化子均表现出活性,酶活分别为6.513U/mg和7.080U/mg,是受体菌W5酶活的1.4倍(NADH)和1.3倍(NADPH),其酶活比为0.919。

  • 标签: 休哈塔假丝酵母 木糖还原酶 重组酿酒酵母
  • 简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天然的活性短肽,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等生理功能。本文分别采用微波辅助法、热水抽提法和其它抽提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GSH,主要探讨了微波辅助法和热水抽提法的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热水抽提和微波处理是两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其中微波法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啤酒废酵母 谷胱甘肽 提取
  • 简介: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O/C催化剂,采用FTIR、UV、^1H-NMR光谱和HPLC色谱,分析了以CuO/C为催化剂,以环己烯为还原剂对麦草碱木质素进行催化,研究了碱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变化。红外光谱表明,还原碱木质素的总羟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含量增加,羰基含量减少,芳环稳定;^1H-NMR光谱证实,还原碱木质素的羰基质子数呈下降趋势,羰基被还原为羟基;酚羟基和醇羟基质子数增加;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还原碱木质素的数均分子质量有所增加、重均分子质量减少,活化碱木质素的多分散性小于碱木质素的多分散性。CuO/C催化剂对木质素还原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活性宫能团增加,苯环结构稳定,木质素的反应活性提高。

  • 标签: CuO/C催化剂 碱木质素 还原反应 化学结构
  • 简介:研究了发酵还原法建蓝的各种影响因素,比较了发酵还原法和化学还原法染色真丝的性能。结果表明:地黄根和蜂蜜是植物靛泥发酵还原理想的酵母剂和酵母培养剂,当植物靛泥用量为30g/L时,合理的蜂蜜用量为8~16g/L,地黄根用量为4~6g/L,生石灰用量为2-3g/L,理想的发酵还原温度在20℃~30℃,发酵还原时间需1~2天;在靛泥用量相同情况下,发酵还原法染色的真丝织物K/S值略高于化学还原法染色的织物,染色牢度及织物染色受损情况两者接近,均符合服用要求,发酵还原法对环境污染少,是可推广使用的生态还原法,适用于家庭或工作室建蓝。

  • 标签: 植物靛蓝 发酵还原 真丝染色
  • 简介:冷冻对酵母的伤害加了从酵母细胞中浸提的低分子巯基(SH)化合物的数量。将冷冻酵母的浸提物添加于面粉中以进行流变学和焙烤试验的研究。酵母冷冻6周后的浸提物对粉质和拉伸试验所产生的影响相当于添加了50×10^-6的纯谷胱甘肽。将这种浸提物用于无发酵面团系统中,对面包体积没有影响。添加50×10^-6谷胱甘肽得到相似的结果。拉伸试验的圆柱形面团试样冷冻至10周后表明,延伸性随冷冻贮存而下降,但添加酵母浸提物增加了面团延伸性。试验证明,酵母面团和非酵母面团在冷冻贮存16周后其游离SH含量变化对两种面团的流变学性质没有影响。

  • 标签: 冷冻面团 稳定性 酵母 还原性物质 性能影响 流变学性质
  • 简介:以葡萄糖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测定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葡萄糖还原染色工艺。采用干缸还原时,优化的还原工艺为:当植物靛蓝用量为10g/L时:葡萄糖30g/L,烧碱10g/L,还原温度45℃,还原时间20min;染色后棉织物的色牢度达到服用性能,且染色工艺生态环保。

  • 标签: 靛蓝染料 葡萄糖 还原剂 棉织物
  • 简介:目的建立丙烯酰胺(AcA)生成的水相模型,研究非还原性糖对其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AcA的形成机理用天门冬酰胺和葡萄糖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高含量的AcA,添加3种还原性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和5种非还原性糖(木糖醇、甘露醇、海藻糖、蔗糖、山梨醇)研究抑制效果。结果确定了生成AcA的最佳条件为0.1mmol天门冬酰胺(0.015g)、0.1mmol葡萄糖(0、020g)、蒸馏水(10μl)于干燥箱中160℃反应30min。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对Ac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3%、16%、6%,海藻糖对AcA的抑制率为60%。结论非还原性糖中除蔗糖外都对AcA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海藻糖和甘露醇是最佳抑制性添加剂。

  • 标签: 丙烯酰胺 非还原性糖 模型 结构
  • 简介:由于大麦和麦芽中存在的内潭性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使内源性多酚、不饱和脂类等物质被氧化,导致成品啤酒风味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的降低。酶促氧化反应可发生在不同的酿造阶段,包括发芽、焙爆和糖化等环节。五种主要的内源性氧化还原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最为重要的抗氧化酶,可防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危害;而过氧化氢酶可催化具有活性的H2O2生成如,由此构成了清除活性氧的初级抗氧化酶体系。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在H2O2和O2存在的情况下,可催化内源性酚类底物生成具有活性的醌类物质,所产生的次级氧化产物可改变啤酒的品质。脂肪酸氧化酶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生成可挥发性的醛类物质,是导致啤酒风味老化的关键酶。酶促氧化的结果在成品啤酒上主要表现为老化异昧的出现、形成混浊、苦味和收敛性的改变,以及色泽的加深等。本文综述了这五种酶的基本性质,在制麦和糖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对啤酒酿造的影响。

  • 标签: 氧化还原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脂肪酸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