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潘家口水库上游区域6个控制站点的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水库运行调度受区域雨日强度、暴雨日数以及极端降水概率的影响。建议在水库的运行调度中,充分考虑极端降水情况,进行科学调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 标签: 潘家口水库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 简介:1碳交易碳交易是建立在《KyotoProtocol京都议定书》基础上的一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京都议定书》首先确定了温室气体的种类: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以CO2为标准,其它五种温室气体折算成CO2当量进行交易。《京都议定书》为附件1国家制定了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量化标准,要求这些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减排量,未完成的国家将受到联合国的惩罚。他们可以通过多种被联合国认可的方式完成规定的减排量,清洁发展机制是被采用最多的一种,几个主要附件1国家的减排标准如下: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减排 碳交易 二氧化碳
  • 简介:正1CDM项目开发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CDM项目开发的八个阶段中的第三、第四阶段:参与国的批准和项目审定。参与国的批准所谓批准是指参与项目的各缔约方批准该项目作为CDM项目,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项目批准。根据规定,一个CDM项目要进行注册,必须由参加该项目的每个缔约方的国家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出具该缔约方自愿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气候变化 项目开发 缔约方 减排 方法学
  • 简介:本文对水力发电在防止火电厂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产生的效益作了定量分析。本文建议公用事业和投资机构在电力规划中考虑与CO2排放有关的社会成本,还建议工业化国家应考虑改变它们的资金利用,并对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建设给予更多的信贷,以避免建造和运用火力发电厂。

  • 标签: 投资机构 公用事业 水力发电 工业化国家 电力规划 社会成本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陕西省的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及历史变化趋势和原因,为今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天然河川径流,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资源影响 对策 陕西
  • 简介:水资源作为一种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对象,与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水资源的边界问题是引起水资源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水资源边界的确定是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和解决水事冲突案例的重要环节。文章拟从区域水资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界限划分角度来分析边界类型的合理性,对一些实际存在的水资源现象作出一些初步的理论解释,进一步阐述区域水资源边界的确定不但制约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某些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观念和习惯问题

  • 标签: 区域边界 水资源量 估算
  • 简介:基于宁夏银川气象站的气象数据(1951年-2013年),运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方法研究银川市的气候变化趋势;采用滑动平均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了近20a各气候要素变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1990年前的气候要素变化比较平缓,但是之后各气候要素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显著上升,而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分析了城市发展与气温、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变化的关系,发现城市工业总产值增加和建筑面积增加与温度升高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更多还原

  • 标签: 宁夏银川 MK检验 Spearman相关系数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城市发展
  • 简介:气候变化为研究背景,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改变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进行模拟试验,探讨草地退化对西线水源区大气环流、地表温度、降水和径流深等关键气候水文要素的影响。草地退化后,水源区的气候出现暖干化趋势,具体表现为:青藏高原地区500hPa和850hPa处的高度场出现大范围的负值区,而研究区东部增加;年平均温度升高,时空变化明显;年均降水量减少了5.08%,夏秋季减少最多,四川东部和西藏南端减少明显;年均径流量减少了4.83%,且主要发生在夏季。

  • 标签: 区域气候模式 西线工程 草地退化
  • 简介:区域良性水循环的核心内容是节水、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包括污水处理)的集成应用,开源节流相结合,通过水的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争取达到零排放的目标.本文在区域良性水循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北京市怀柔应急水源地进行示范,完成了节水、办公楼及路面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绿地灌溉系统的集成应用,提出了小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零排放的良性循环模式.在示范区内,下雨时路面不产生积水,生活污水被全部处理和应用,绿地灌溉均采用处理后的水,植物长势良好,充分体现了水在小区域的良性循环,该模式对整个北京市的大区域良性水循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 标签: 区域良性水循环 节水 雨水利用 中水回用
  • 简介:用水总量控制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之一,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在科学界定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内涵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区域缺水率等13个基础指标的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的考核标准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评价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实施效果。选择南京市高淳区进行了模型应用实例研究,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 标签: 用水总量控制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黑龙港地区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工农业用水量等因子进行了3年现状监测和调查,各项监测成果是由不同部门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的。为了检验这些成果的合理性,对各项因子进行水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地下水水量平衡是由地下水均衡模型做出的,故本次仅对地表水和区域总水量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

  • 标签: 区域水量平衡 地下水均衡 深层地下水 地下水开采量 监测成果 水量分析
  • 简介:分析气候变化下河川径流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对河流流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和田地面站点1953—2014年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同古孜洛克站和乌鲁瓦提站1957—2014年径流数据,运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和田河源流区近60年的径流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和田河源流区径流年际变化趋小,径流数值更加稳定,并在前期减少的情况下,在2006年发生突变,径流明显增大;和田河存在25~27年的主周期和6~9年的第二周期。在过去60年中,和田河经历了“丰-枯-丰-枯-丰”的交替变换,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表现为径流增加趋势;和田河径流的变化是气温、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气温是影响和田河径流变化最为主要的因子。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上,和田河径流对于气温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标签: 和田河 径流特征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M-K突变
  • 简介:管桩与板桩相结合作为浅海区域进海路路堤主要框架结构体,是胜利油田为探索海油陆采模式的一种发明。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基桩插入海底8—12m,管桩之间采用板桩连接,主体路堤中间抛填块石,振动锤夯实基础,形成稳定的路堤结构,浇筑混凝土面层,边坡采用大块抛石护底或扭工体护体,从而形成稳定道路,满足海油陆采进出场的需要。

  • 标签: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路堤施工 技术研究
  • 简介:以位于内蒙古的第一大湖-呼伦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RS、GIS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通过解译该区1973、1975、1986~2009年近36a的MSS、TM、ETM遥感影像,实现了呼伦湖湖泊水位、面积的遥感动态监测,并建立了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呼伦湖面积在1999年达到了1959年以来的最大水面面积2106.95km2后开始骤然下降到2009年的最低水面面积1813.69km2。以24.44km2/a的速度减少了293.26km2,水面面积比1999年最大面积时减少了近14%。水位高程自1999年的最高水位下降了3.94m,是呼伦湖平均水深(9m)的39.4%。收集、整理了呼伦湖及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点、3个水文站点近52a的气象、水文资料。分析了呼伦湖区域尺度内的水热状况变化,发现研究区域温度升高。降水呈波动性减少.并且在1999年后温度和降水的变率增大,是呼伦湖面积减小、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呼伦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并建立了湖泊水位和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以及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可为寒旱区湖泊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湖泊 遥感监测:统计模型
  • 简介:以汉江上游为例,基于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定量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2013年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在同时期内也逐渐降低,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4218%~4315%,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5615%~5712%,相比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稍大,且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呈现增长的趋势。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定量研究 水文模型 弹性系数 汉江上游流域
  • 简介: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灌区用水效率多尺度评价,可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本文运用SCE-UA算法在大兴试验站对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中的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作物参数进行率定,对SWAT模型中蒸散发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综合考虑农业灌溉措施和施肥措施,将模型模拟ET与遥感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模拟ET与遥感监测ET的确定性系数和Nash效率系数分别达到了0.91和0.90,模拟精度较高;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下,蒸散发变化显著,平均误差为6.9%.利用遥感监测ET数据有助于蒸散发的正确模拟,从而有效地提高水文过程的模拟精度.

  • 标签: 区域蒸散发 遥感ET SWAT模型 SCE-UA 作物生长
  • 简介:岗底村漫山的苹果花开了,葫芦峪成片的核桃林绿了,而他,却走了。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他走了,但他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对党衷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在水利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与担当,实干与奉献,是党的精神精髓所在。在李保国眼里,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

  • 标签: 葫芦峪 水利改革 核桃林 区域发展 苹果花 李保国
  • 简介:通过引入水足迹理论,探寻区域水资源消费模式调整的切入点,衡量区域水资源供需水平,揭示水足迹理论的基本内涵及统计方法。基于该理论,提出降低区域水足迹,提升区域虚拟水价值的水资源管理对策:降低农业工业水足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区域虚拟水贸易等举措。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水足迹理论 水资源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