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适宜的栽培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而玉米的种植密度作为玉米栽培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玉米 栽培密度 问题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在四川省理县站点1984-2013年的日平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及日平均风速这四个气候要素资料,采用了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小波分析、M-K突变分析等方法及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这三个指数对米亚罗地区的气候特征与适宜旅游季节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近30年来,米亚罗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以26.73mm/10a的速率下降,在3a和10a时间序列存在明显周期,在199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下降;米亚罗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增温趋势,以0.35℃/10a的速率上升,在4a和9a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周期,在1996年发生一次突变上升;米亚罗年平均相对湿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以0.99%/10a的速率下降,在12a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周期,在2009年发生了一次突变下降;米亚罗年平均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以0.06(m/s)/10a的速率下降,在13a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周期,在1989年发生了一次突变下降。根据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及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温湿指数适合的季节是5月下旬到6月下旬及8月下旬到九月中旬;风寒指数适合的季节是5月下旬到9月中旬;人体舒适指数适合的季节是6月上旬到9月上旬。综合各指数,最适宜米亚罗旅游的季节是6月上旬到6月下旬及8月下旬到9月上旬。

  • 标签: 米亚罗 气候特征 温湿指数 风寒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 简介:摘要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来说目前正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它属于水利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所以它在和水利工程学都是为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来说,又兼顾了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等一些更深层次的要求,是一门更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它在满足人们对于水资源的所有需求的同时,又可以满足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需要。他也是一门既涵盖了水利工程学原理有包括了生态学原理的学科,真正将人水和谐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中。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程,本文就针对工程规划设计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的阐述。

  • 标签: 生态水利工程 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张家港市小麦种植结构,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综合分析小麦生育期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优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本文利用近10年气象资料,对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张家港市东部地区适宜种植弱筋小麦,张家港市西部及部分南部地区适宜种植中弱筋小麦。

  • 标签: 小麦 气候 区划指标
  • 简介:摘要:土地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利用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目前,中国在土地资源上仍有着滥用、随意等现象,从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难以顺利实施,因此我们应重视土地规范利用。本文梳理总结近年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并对未来土地适宜性评价领域的研究作出展望,从而响应国家号召“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 标签: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 国土空间规划
  • 简介: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及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矿业开发效益推动经济飞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矿产资源开采容易引发矿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含水层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对土地、植被造成压占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2018年,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360多万hm2。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土地超过222多万hm2。同时,在自利动机的驱使下,矿山企业肆意开采、以低成本获取更高的矿产资源利益,忽视采矿衍生的自然环境问题,又会加剧生态破坏。对此,必须从源头上把好资源利用关,强化对矿山企业开采活动的约束及监管,尽可能减少采矿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扰动。

  • 标签: 复垦适宜性 措施防范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土地复垦是矿区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土地与企业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工业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复垦工程的效果,对指导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露天矿山土地复垦现状,重点对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土地复垦 适宜性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矿企发展迅速,在矿山开采中造成的土地破坏严重,土地复垦措施受到重视。为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以及九个行业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能源与环保》策划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设计”专题,报道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目的、矿山土地污染的现状、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作用、土地复垦措施,切实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土地复垦 适宜性 评价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优质的高粱是推动高粱酒产业发展壮大的一项基础重要条件,并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粱种植生长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旦气候不适或异常,势必直接影响到高粱的品质与产量,严重时还会制约酒产业及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适时种植高粱,确保其正常生长等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为例,重点探讨了这一区域高粱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仅供参考。

  • 标签: 高粱 气候 适宜性 遵义市播州区
  • 简介:摘要:现今我国政府极为关注建筑节能问题,建筑行业资源消耗量大,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达到节能环保,另外一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能耗排在世界前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十分大,所以要落实节能减排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就要推进对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控制建筑能耗。本文针对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进行讨论,分析在各个部分改造中适宜技术,仅供参考。

  • 标签: 既有建筑 绿色节能改造 适宜技术
  • 简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山地村庄建设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文章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山地村庄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指标的分类选取、评价方法的步骤、定性定量结合的评判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部门提供一套科学、适用、可行的山地村庄建设用地评价技术体系。

  • 标签: 山地村庄 建设用地 适宜性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葡萄种植是一个涉及地理要素和适宜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会对葡萄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葡萄种植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其与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优化葡萄生产、提高农民收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葡萄种植的地理要素与适宜环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葡萄种植 地理要素 适宜环境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建设也实现了长足进步,农村发展过程中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突出,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农村区域加强治理生活污水,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面较大,生活污水处理措施以及相应的基本设施建设不充足,污水治理效果具有局限性。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减轻本地区农村水污染影响,成为当地环保部门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就农村污水处理适宜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村 污水处理 适宜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接着按照地貌类型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提出了各区所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最终对各区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对蓝色硅谷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蓝色硅谷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分区 建设适宜性
  • 简介:摘要:根据适宜性分析方法,以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策划为例,在地理空间数据云进行数据的获取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选用对用地影响较大的坡度、高程、用地类型、水域、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根据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对规划区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估,最后生成用地适用性评价结果。为规划区的用地选择、空间管制、生态保护和合理建设等提供依据。增加旅游项目落地性和实施性。

  • 标签: GIS 旅游用地 适宜性
  • 简介:摘要:依据拟损毁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可能损毁的状况,评定未来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方向,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土地复垦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避免复垦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对被损毁土地进行复垦,使其重新得到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为土地复垦的依据,依据分级标准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价。

  • 标签: 土地复垦 损毁 评价
  • 作者: 齐丽1 2 3 4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15期
  • 机构: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4.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干旱成为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小麦抗旱品种选育及其适宜栽培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适应干旱环境的小麦品种;同时,结合农艺管理与适宜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抗旱性能和产量。此外,灾害监测和智能预警系统的建立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而社区和政府的有效支持则为抗旱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研究围绕小麦抗旱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栽培技术的优化,旨在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小麦 抗旱品种 选育 栽培措施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