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以《金匮要略》中的酸枣仁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将其开发成为养心安神的中药穴位蒸汽眼罩。眼罩由香氛层;将表层、香氛层、加热层、中药颗粒层、底层组成。为提高眼罩能效,故而将提高中药层酸枣仁皂苷成分的含量作为目标,使用不同的工艺进行提取,以此来确认最为适合的提取方法。

  • 标签: 酸枣仁皂苷 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醇回流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荧光渗透检测技术在表面无损检测适用性上得到了显著增强。本文就不同白光照射下,对A型和B型试块加载紫外线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测试,记录和分析白光照度和黑光辐照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验证。

  • 标签: 光照条件 荧光渗透检测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伤口清创换药治疗压疮的有效性,为加快压疮的愈合、缩短疗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心医院 2016年 5月— 2019年 2月Ⅱ期压疮患者 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伤口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伤口清创换药治疗联合红外线照射。两组患者均于处理后的第 2天分别测量压疮创面大小、深度、肉芽组织新鲜程度、周围皮肤颜色等,以评估压疮的愈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的治愈率为 60.0%,对照组患者的愈合率为 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11.45±1.12)d,比对照组愈合时间 (16.72±2.54)d明显缩短 (P<0.01),观察组患者压疮伤口肉芽组织分级及周围皮肤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采用红外线联合伤口清创换药治疗压疮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有效促进压疮的愈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伤口清创 Ⅱ期压疮 愈合程度
  • 简介:摘要:本文描述了某型飞机着陆滑行灯校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故障现象,从成品原理、设计等方面出发,结合故障现象,详细分析了问题原因,最终确定是因“着陆和滑行光轴角度设计不合理”导致。针对问题原因,更改着陆滑行灯透镜偏折角度,并进行机上通电验证,排除了故障。通过问题处理,进一步提高对照明系统着陆滑行功能的认识,为今后的照明系统的设计、排故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照明系统 着陆滑行灯 偏折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统计血压达标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诊室SYP和DB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白昼SYP、夜间SBP,24hSBP、白昼DBP、夜间DBP,24hDBP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白昼SBP,24hSBP、白昼DBP,24hDBP低于对照组,夜间SYP和夜间DBP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室血压达标率和动态血压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对血压达标具有增益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穴位贴敷 诊室血压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郁证时使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及有关护理方法。方法:本院收治的郁证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实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中药穴位敷贴联合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穴位 针灸治疗 郁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复方甘草片在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咽痛咳嗽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3 年 1 月至6 月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5 例,对照组采取复方甘草片舌下含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咳嗽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咽喉痛、咳嗽发生率,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复方甘草片对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气道并发症有预防效果。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复方甘草片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对功能性肠疾患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治疗,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11月正式施行,截止时间是2021年11月。选用此期间到某医院救治的86例功能性肠疾患病人作为研究主体,依照医治方案的不同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43例。对照组实施穴位贴敷,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运用中药灌肠,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临床医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实验组病人经过有效医治后其临床医治疗效(95.35%)得到理想提升且优于对照组(86.05%);实验组病人经过有效医治后其腹泻、腹胀、腹鸣得到理想减低且优于对照组,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功能性肠疾患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所取临床医治疗效十分理想,患者病情症状得到舒缓,值得在临床大力推行。

  • 标签: 功能性肠疾患 穴位贴敷 中药灌肠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予以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以某医院2019.1~2019.12内收治的8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40例,常规西药+中药灌肠+穴位埋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50%(33/40)、97.50%(39/40),常规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予以中药灌肠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