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数字电路系统中 ,复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它常常决定了该电路是否能正常启动 ,电路中的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讨论了常见的实现复位功能的方式 ,每种方式的实现手段 ,以及这些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数字电路 复位功能 设计
  • 简介:【摘要】全程护理属于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出最佳的护理服务水平。目的 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 6 年 3 月至 201 9 年 2 月到 中心医院 进行急诊危重治疗患者 60 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 30 例,研究组为 30 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全程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86.7% ,护理满意率为 83.3% ;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93.3% ,护理满意率为 96.7% 。研究组不管是在抢救成功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护理模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病是指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时,脑血流出现高灌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的形成,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目的 探究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高血压脑病急诊的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中心医院的 82例高血压脑病急诊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及常规急救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急救效果。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的抢救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高血压脑病急诊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的可能性,保证患者安全健康。

  • 标签: 急救措施 高血压脑病 护理干预 急诊
  • 简介:【摘要】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的急性疾病,患者一般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由于病发普遍较为突然,发病后患者或家属无法做出迅速、有效的判断,外加送治过程未经合理的安排,导致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被浪费,严重影响急救效果,同时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及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 58.00%)高于对照组( 28.00%),死亡率( 4.00%)低于对照组( 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抢救效果 常规护理 优化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在遭受疾病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往往影响临床正常治疗,甚至引发医患纠纷。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单位,急诊科护理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受到医院和患方的高度关注,促使急诊科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和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尝试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急诊急救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就汕头市中心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和急诊综合楼设计的总体规划、总体结构、安全措施、科学性等方面做出回顾,通过研究其设计理念、合理性、环保性等特点,对医院建筑设计做出科学合理的总结,提炼对大型综合公共建筑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 标签: 设计回顾 设计理念 智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