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2个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博弈,得出他们的均衡库存,研究了损失厌恶和产品替代率对零售商库存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替代品竞争的情况下,当缺货损失大于过量订货损失时,损失厌恶使得零售商库存和行业总库存增大;反之,损失厌恶使得零售商的库存和行业总库存减少;数值实验说明,当市场需求的分布不同时,产品替代率对零售商最优库存决策的影响不同,零售商在进行产品定位时,应考虑市场需求的分布。

  • 标签: 损失厌恶 报童 竞争 替代品 库存
  • 简介:本文研究经理人隐藏行动、努力成本和风险厌恶态度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基于标准委托人-代理人模型,但放松其关于经理人行动不能影响企业风险的假定,而采用更接近现实的假定——企业风险至少部分内生于经理人的行动。通过研究,本文将经理人激励明确细分类为努力增进激励(βeffort激励)和追求风险激励(βrisk激励)两类。为实现βeffort激励,经理人报酬只需是企业业绩的线性函数即可;但为实现βrisk激励,经理人报酬应是企业业绩的凸函数。

  • 标签: 经理人激励 隐藏行动 努力成本 风险厌恶
  • 简介:比起不作为带来的损失,人们更厌恶作为带来的损失,但厌恶风险并非消费者倾向于反复购买同一产品、服务的唯一因素。进取型的消费者比保守型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产品、新服务。

  • 标签: 消费者 品牌忠诚度 风险 个性 新服务 不作为
  • 简介:针对以往在我国股权溢价之谜研究中结论迥异的现象,本文创新性地从时间、消费和偏好3个选择维度,探讨了我国股权溢价之谜问题,并且解释了选择偏差对结论的影响,其中还包括构造了一种不包含耐用品的消费指代变量。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选择偏差不仅会导致我国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高估,也会影响溢价之谜存在性的判断。整体上看,我国虽然存在基础意义下的股权溢价之谜,但稳定性有限,市场整体的风险厌恶程度比以往想象的要更低。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投资者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偏好较为明显。

  • 标签: 选择偏差 股权溢价之谜 风险厌恶 H-J方差界
  • 简介:证券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是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式“颜值”抑或“精益求精”式“研值”的行为导向,直接决定着我国证券信息是否有效供给和能否建立证券研究新秩序。本文通过探析明星分析师研报观点的倾向性及其内在机制,揭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明星分析师研报观点是标新立异、“风险厌恶”还是“精益求精”。实证研究表明:(1)明星分析师研报观点并非标新立异导向,与非明星分析师相比,明星分析师称号的盈余预测中反而会降低发布标新立异观点的概率;(2)明星分析师主观不倾向于发布标新立异观点,并非因为明星分析师在上榜后已经“功成名就”,而体现出“风险厌恶”特征;(3)在监管力度加强的环境下,明星分析师不愿发布标新立异的观点应当归因于明星分析师在上榜后,尤其注重研究报告的质量而行为表现更加审慎,为了保证自己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而降低了发布标新立异观点的概率,追求研报“研值”而“精益求精”。

  • 标签: 证券分析师 风险厌恶 盈余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