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为摸清引进的采用斗巴(DoosanBabcock)技术制造的超临界机组W型火焰锅炉炉内空气动力特性,在1∶20冷态模化试验台上对一台近期投产的600MWe超临界机组W型火焰锅炉进行了三次风率为0%、6%和12%的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三个风率下炉内流场均出现偏斜现象,表现为后墙侧下行气流折转上行明显早于前墙侧,横截面上竖直速度分量、下行气流衰减及气流无量纲穿透深度在前、后墙侧均呈不对称分布。随三次风率加大,流场偏斜程度增强,前后墙侧下行气流无量纲穿透深度均减少,但后墙侧下行气流速度衰减明显快于前墙侧。

  • 标签: 超临界机组w型火焰锅炉 三次风率 流场偏斜
  • 简介:太阳能微型锅炉,利用透镜聚光原理,加热微型锅炉中之水,从而产生蒸汽,将此蒸汽引入室内,即可进行冲开水、蒸、煮食物等操作。不仅如此,还可进行能量转换(用其蒸汽推动微型发电机),而且从日出到日落都能工作,其效率远远超过太阳灶。也不存在类似于太阳灶的反射面光洁度丧失的技术问题。

  • 标签: 太阳能 微型锅炉 透镜聚光 能量转换 反射面光洁度
  • 简介:本文介绍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适用条件,各自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中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工艺流程、设备组成、控制、运行操作流程等。

  • 标签: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催化剂
  • 简介:锅炉停运时,因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汽包等易受氧气等物质腐蚀,需要进行保护,本文介绍了几种保护方法的采用及其利弊,以供参考。

  • 标签: 锅炉停运 腐蚀 保护
  • 简介: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锅炉快速冷却装置”开发试验和运行情况,指出了该装置尚处于试用阶段,提出了在使用范围上应考虑的问题。

  • 标签: 锅炉 快速冷却装置 试验 运行
  • 简介:通过建立电池温升模型模拟分析了无肋片自然对流电池温升、加肋片自然对流电池温升及加肋片强迫对流电池温升等三种工况下的电池温升特性,并对其中心温度与电池中心平面平均温度的温升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由模拟结果分析可知,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电池的温升及温差均明显上升,增加肋片散热可以有效降低温升变化,但温差较大。采用强风可以减小电池温差,但温升抑制效果较差。

  • 标签: 电池 温升 散热方式 模拟
  • 简介:稠油不同于常规原油,高黏度和高凝固点特性使其难于用常规方法开采,火烧油层是有效的热力开采方法之一。利用TG-DSC技术研究稠油氧化燃烧过程,对其质量、热量变化和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稠油在有氧氛围中受热主要发生氧化燃烧反应,在510℃可完全反应。反应过程分为三段,包括低温氧化(LTO)、燃料沉积(FD)和燃烧,其中燃烧又分为低温燃烧(LTC)和高温燃烧(HTC)。

  • 标签: 稠油 TG-DSC 氧化燃烧 动力学
  • 简介:该文阐述了针对太钢自备电厂锅炉过热汽温偏低及省煤器处烟气温度高,磨损严重,管排倒伏等问题而采取的改造设计方案。

  • 标签: 省煤器 电站锅炉 火力发电厂
  • 简介:山西王曲电厂一期工程建设两台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其锅炉岛由三井巴布科克能源公司总承包。本文介绍了王曲工程锅炉岛的系统及辅助设备配置,以及烟风道的设计特点,供今后的同类工程的设计作参考。

  • 标签: 锅炉岛 系统 设计特点
  • 简介:该文介绍了山东地区部分电厂装设的锅炉炉管泄漏检测装置应用情况,并对装置装设的必要性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锅炉 炉管泄漏 检测装置
  • 简介:该文介绍了在锅炉评标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对比锅炉典型标书,从性能参数,结构特性,供货范围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锅炉标书 评标因子 性能
  • 简介:该文介绍了山东地区燃油电厂改烧煤工程研究的概况,并对新增的锅炉部分主厂房布置方案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燃油锅炉 燃烧
  • 简介:华能玉环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在引进、消化和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该锅炉性能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锅炉效率η=93.88%、蒸汽压力26.25MPa、热效率ηH=45.4%比600MW超临界机组提高39/6以上;机组发电煤耗为270.6g/kWh比600MW亚临界机组低18g/kWh;

  • 标签: 超超临界锅炉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600MW超临界机组 超超临界机组 电站 单机
  • 简介: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的比冲和冲量耦合系数受制于其能量转换效率,对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的理想动力循环模型,分析了激光推进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并探讨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可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冲压比或定容增压比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增大飞行速度能有效增大冲压比,提高激光功率密度和改变工质掺杂特性能有效增大定容增压比。掺入水滴杂质形成的气液两相工质在激光推进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 理想动力循环 能量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