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粒径53~150μmWC、Cr3C2(Cr3C2质量分数为10%~40%)NiCrBSi粉末为原料,采用Stellite等离子转移弧(PTA)堆焊系统在45#钢基体上制备焊层。应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硬度计等设备分析焊层结构性能。结果表明:NiCrBSi自熔合金焊层组织由γ-(Ni,Fe)其间弥散分布CrB(Cr,Fe,Ni)7C3相组成;Cr3C2加入后,焊层中出现Cr3C2衍射峰。随Cr3C2含量增加,焊层硬度、孔隙率耐磨逐渐提高,Cr3C2含量为30%时,硬度耐磨均达到峰值。铸造WC加入后,以WC、W2C为主,并有少量(Cr,Fe,Ni)7C3(Ni,Cr,W)3C产生。Cr3C2含量为40%Cr3C2焊层较Ni50A焊层耐磨提高197.6%,比加入相同含量铸造WC焊层耐磨提高97.6%。Cr3C2、铸造WC加入后,焊层磨损机理不同:Cr3C2/Ni属于均匀磨损,WC/Ni属于非均匀磨损。

  • 标签: 等离子堆焊 CR3C2 Ni Cr BSI 耐磨性
  • 简介:采用金属粉型药芯焊丝自保护明弧焊制备Cr9Mn6Nb2WVSiTi奥氏体耐磨堆焊合金,借助XRD,SEM,EDS及光学显微镜研究外加WC颗粒对其显微组织及耐磨影响。结果表明,随焊丝药芯中WC增加,奥氏体晶粒细化,沿晶分布多元合金化碳化物数量增加。初生γ-Fe相原位析出了(Nb,Ti,V)C相残留WCx颗粒,起到晶内弥散强化作用,沿晶分布(Nb,Ti,V)CM6C(M=Fe,Cr,Mn,V,W)相隔断了网状或树枝状沿晶M7C3相,使其细化、断续分布而提高合金韧性,减轻沿晶碳化物数量增加不利影响。硬度磨损测试结果显示,明弧堆焊奥氏体合金洛氏硬度仅为40~47,但其磨损质量损失低于高铬铸铁合金,具有良好耐磨;随外加WC含量提高,奥氏体合金晶内晶界显微硬度差异显著减小,合金表面趋于均匀磨损而改善耐磨奥氏体合金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显微切削,适用于带有一定冲击载荷磨粒磨损工况下使用。

  • 标签: WC 明弧 堆焊 奥氏体 显微组织 耐磨性
  • 简介: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对在线淬火NM360钢板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NM360钢经过控制轧制+在线淬火后,钢板强度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而直线下降,冲击功在400℃上下呈两阶段不同变化趋势。从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磨考虑,450℃为最佳回火工艺温度。

  • 标签: NM360 回火工艺 在线淬火 组织和性能
  • 简介:本文研究了Fe—Cr—Mo—Nb—C材料制造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在真空及适当烧结温度下,可实现烧结致密化。材料密度>7.3g/cm~3,淬火态硬度可达到HRA76以上。

  • 标签: 铁基耐磨材料 制造工艺
  • 简介:本文研究了涟钢生产低合金耐磨钢NM500焊接热模拟,通过对焊接后组织冲击韧性研究。结果表明:NM500具有良好可焊性,焊接过程中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加,焊接热影响区韧性降低,但不显著,为确保焊接韧性宜使用较低焊接热输入。

  • 标签: 低合金耐磨钢 性能研究 焊接性能
  • 简介:通过列举交联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缺点、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方法(重点以串联谐振耐压试验基本原理、方法、优点为例)、介绍交流耐压试验标准、谐振电源产品应用实例使用注意事项,对电力电缆耐压试验方法做了些许浅显论述,探讨了变频谐振方法在交联电缆现场交流耐压效果可行性。

  • 标签: 交联电缆 耐压试验 变频 串联谐振
  • 简介:研究了硼铁含量粒度对铁铜基摩擦材料性能影响.研究发现,当硼铁粒度为<300μm时,摩擦因数随硼铁质量分数(0~10%)增加而增加;摩擦材料磨损在制动压力为0.6MPa时,摩擦因数随硼铁增加而有所下降,当压力增加到1.1MPa时,材料磨损随硼铁增加而增加;当硼铁量为2.5%时,摩擦因数磨损随细粒度(<45μm)硼铁增加而下降.研究还发现,摩擦材料硼铁在烧结过程中与铁反应形成了Fe2B,这种Fe2B,起到提高摩擦因数,降低材料磨损作用.

  • 标签: 铁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硼铁量 硼铁粒度
  • 简介:T700或Nicalon-SiC短纤维、碳粉、硅粉少量碳化硅粉混合,在1900℃热压烧结制备短纤维增强C-SiC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f/C-SiC相对密度室温强度分别为95.3%24.38MPa,均高于Cf/C-SiC相对密度室温强度,热压烧结过程中Cf损伤严重.短纤维增强C-SiC复合材料中,由于C相SiC相同时存在,在同一温度下氧化行为表现为在氧化初期氧化质量损失率较大,C相氧化起主要作用;随氧化时间增长,氧化质量损失率逐渐减小;在氧化后期则质量增加,SiC相惰性氧化起主要作用.SiCf/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优于Cf-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SiCf/C-SiC复合材料在温度为1100℃~1400℃时,温度越高,氧化质量损失率越小,抗氧化性能越强.

  • 标签: 复合材料 短纤维 热压烧结 强度 抗氧化性能
  • 简介:文章综述了粉体粒度测试实验过程中常见误差,对此进行详细原因分析探讨,特别是对于实验分散条件等影响实验结果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数据及理论分析,从而得出检测结果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

  • 标签: 粉体 粒度测试 分散条件
  • 简介:在分析磨机内研磨介质运动形态磁性耐磨衬里磨损机理基础上,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磁性耐磨衬里磁场特性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磁性耐磨衬里在磁铁矿、非磁铁矿中球磨机、立磨机中均取得了成功应用,且其较普通高锰钢衬里具有使用寿命长、磨机作业率高、节球、节电等显著优点。

  • 标签: 磁性耐磨衬里 COMSOL MULTIPHYSICS 球磨机 立磨机 使用寿命
  • 简介:结合采矿设计资料、充填设计资料、充填记录台账、充填检测台账,以及多年原位充填体取芯测试充填体强度数据,分析了每个采场充填体强度质量情况。同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三种不同胶凝材料体系对充填体强度质量影响。结果表明,采场充填体质量与胶凝材料质量息息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为保证二步骤矿柱采场安全回采,应保证胶凝材料质量,同时加强日常强度指标检测。

  • 标签: 充填 强度 原位充填体 胶凝材料 数理统计
  • 简介:10月25日下午,“纳米稀土材料在金属耐磨材料中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验收会在安徽工业大学佳山校区会议中心举行,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安徽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马钢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五位专家组成。会上,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魏先文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以及学校在学生培养、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取得主要成绩。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司大杰就验收要求作了说明。

  • 标签: 金属耐磨材料 纳米稀土材料 技术 应用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
  • 简介:据越南通讯社消息,日本最大化学公司一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将在越南投资建两个工厂,分别生产高亮度LED灯用硅基材料高纯稀土材料,总投资50亿日元,约合6400万美元。

  • 标签: 化学公司 稀土材料 株式会社 总投资 LED灯 越南
  • 简介:Fe(60)(NbTiTa)(40)合金粉末与纯铁粉分别进行45h高能球磨,获得Fe(60)(NbTiTa)(40)非晶粉末粒度约10μm铁粉,然后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Fe(60)(NbTiTa)(40)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20%Fe(60)(NbTiTa)(40)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研究15%Fe(60)(NbTiTa)(40)/Fe混合粉末烧结致密化行为Fe(60)(NbTiTa)(40)非晶粉末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Fe(60)(NbTiTa)(40)合金粉末经球磨45h后转变成非晶态,其过冷液相区达到112℃。通过SPS可实现混合粉末快速致密成形,增强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影响不大,材料致密度在97.5%左右。非晶合金粉末加入可细化基体相显微组织,并且随Fe(60)(NbTiTa)(40)颗粒含量增加,基体相变得更细小更均匀,复合材料硬度强度均显著增大。20%Fe(60)(NbTiTa)(40)/Fe材料显微硬度为232HV,屈服强度极限压缩强度分别为650MPa743MPa。

  • 标签: 放电等离子烧结 铁基复合材料 非晶合金 颗粒增强 力学性能
  • 简介:介绍了耐磨钢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列举了国外不同牌号耐磨典型化学成分,并对当前耐磨研究现状作了说明。

  • 标签: 耐磨钢 发展现状 研究 概况
  • 简介:以钛粉,硅粉石墨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密度为4.14g/cm^3Ti3SiC2密度为4.03g/cm^30.8Ti3SiC2+0.2SiC复合材料,并以此为基础制备Ti/Ti3SiC2/0.8Ti3SiC2+0.2SiC层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材料显微结构与相组成。结果表明:层状材料界面结合紧密,没有明显孔洞、裂纹等缺陷,各层相组成符合设计要求。经800℃热处理40h后Ti/Ti3SiC2界面处生成稳定TiC层,在高温下层状材料界面基本稳定。

  • 标签: 层状材料 TI3SIC2 SIC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热稳定性
  • 简介:采用MM—100摩擦试验机检测了作者制备20种铜基摩擦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单位摩擦表面吸收能量为2979J/cm~25880J/cm~2条件下,材料均具有较高摩擦系数较低磨损量,说明铜基摩擦材料也可用于重负荷制动器。

  • 标签: 摩擦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干式制动
  • 简介:涂层内氧化物孔隙等微观缺陷是影响涂层力学性能关键因素,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TiN涂层,利用SEM、XRD、EDS分析喷涂参数对涂层内氧化物孔隙率影响,并研究氧化物孔隙率对涂层硬度断裂韧性影响规律,优化等离子喷涂参数。结果表明:在较远喷涂距离较大喷涂功率下,涂层内具有较少氧化物孔隙;随涂层内氧化物孔隙增多,涂层硬度呈降低趋势;涂层内氧化物存在可提高涂层断裂韧性,但氧化物较多时会降低涂层层状结构内聚强度,涂层断裂韧性随氧化物增多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

  • 标签: TIN涂层 硬度 断裂韧性 氧化物 孔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