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攀钢根据自身原料、工艺及装备条件,参考国内外厂家使用小粒烧结矿的经验,开发出小粒烧结矿(返矿中+3mm)入炉的技术.应用实践表明:通过调整操作制度,高炉运行良好,优化了钒钛磁铁矿炉料结构,提高煤气利用率1%左右,降低焦比9kg/t,降低沟下返矿率2%,大大降低了生铁成本;同时为稳定操作炉型和保护炉体冷却设备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高炉 小粒度烧结矿(小烧) 操作制度
  • 简介:文章综述了粉体粒度测试实验过程中常见误差,对此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对于实验的分散条件等影响实验结果的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数据及理论分析,从而得出检测结果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

  • 标签: 粉体 粒度测试 分散条件
  • 简介:本文根椐罗逊(Rosin)—莱蒙勒尔(Rammlar)粒度特征方程式,提出了一个用于表征物料粒度组成的特在参数——H值。从而使物料粒度组成的影响能以单因素的形式,定量地引入各种实验的分析计算。经验证,H值能较好地反映物料粒度组成的变化。

  • 标签: 粒度组成 粒度特征方程式
  • 简介:根据石灰石焙烧分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分析了石灰粒度对石灰石焙烧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适合目前生产应用的石灰石粒度,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比表面积 石灰石 石灰 粒度 分解
  • 简介:根据烧结矿强度现状,从原料结构、工艺因素、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5~10mm入炉烧结矿粒级,改善粒度组成。

  • 标签: 烧结矿 强度 粒级
  • 简介:分析了焙砂粒度的变化对沸腾焙烧的影响,并对实际生产中焙砂的粒度分布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焙砂粒度的控制调整措施.通过焙砂粒度的分析调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沸腾炉的稳定运行,并为沸腾炉的长效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监控手段.

  • 标签: 沸腾焙烧 沸腾层 焙砂粒度 粒度分布
  • 简介:烧结料中进口粉矿配比增加、品位提高和SiO2含量降低,致使成品矿强度降低和小粒级(<lOmm)增多,提高碱度、改进加水方式、强化制粒、低水低碳厚料层烧结可明显改善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

  • 标签: 烧结料 烧结矿强度 烧结矿粒度 加水方式 碱度 炼铁
  • 简介:将利用华北地台古生代—新生代岩样点荷载试验数据反演成岩时期古应力条件。结果表明:抗拉强度最大的为基性岩浆岩,依次为海相石英砂岩、碳酸岩、泥质条带灰岩、黏土组成的页岩及粗砂岩;成岩期抗拉强度由所组成矿物强度、粒度组成、级配条件、应力条件及风化程度决定,但矿物组成相同的岩性在成岩期形成的岩石其抗拉强度不同,在成岩期受应力条件影响最大。

  • 标签: 华北地台 地层层序 古应力 点荷载
  • 简介:研究了硼铁含量和粒度对铁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硼铁粒度为<300μm时,摩擦因数随硼铁质量分数(0~10%)的增加而增加;摩擦材料的磨损在制动压力为0.6MPa时,摩擦因数随硼铁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当压力增加到1.1MPa时,材料的磨损随硼铁的增加而增加;当硼铁量为2.5%时,摩擦因数和磨损随细粒度(<45μm)硼铁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还发现,摩擦材料中的硼铁在烧结过程中与铁反应形成了Fe2B,这种Fe2B,起到提高摩擦因数,降低材料磨损的作用.

  • 标签: 铁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硼铁量 硼铁粒度
  • 简介:目前,烧结法生产砂状氧化铝的粒度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砂状氧化铝的粒度主要由碳分氢氧化铝粒度决定,所以研究碳分氢氧化铝粒度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数学方法,对碳分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氢氧化铝粒度变化诸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条件。

  • 标签: 碳酸化分解 氢氧化铝 粒度
  • 简介: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H0.33WO3)、铵钨青铜((NH4)0.5WO3)和紫钨(WO2.72)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的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的结构,其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分散性好,是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的原料;对于氧化钨原料的粒度(伪同晶颗粒尺寸,即二次颗粒)测量,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对于超细钨粉粒度(一次颗粒)的炉前测量,BET法测球形相当径相当理想。

  • 标签: 超细钨粉 氧化钨 粒度测量
  • 简介:本文通过讨论不同粒级矿石混合焙烧。研究不同粒级矿石混合焙烧效果。结果表明:大块炉焙烧,随着小块配入比例的增加。大块炉回收率指标下降。

  • 标签: 竖炉 粒级 磁化焙烧
  • 简介:在球径、转速和球料比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溶剂汽油和甲苯作为滚动球磨的液体介质,对Sm(Co,Fe,Cu,Zr)7.4合金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测定了2种介质环境下,试样的粒度及氧含量与球磨时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采用溶剂汽油作为液体介质时,较强的静电排斥力有利于球磨过程中粉末颗粒的分散,促进粉末的细化.

  • 标签: 球磨 液体介质 粒度
  • 简介:研究不同温度下,并流和分步加料方式对葡萄糖还原法制备的氧化亚铜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加料制备氧化亚铜,其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与之相反。采用NaOH和C6H12O6溶液并流加料方式下,所得氧化亚铜为晶粒直径10~30nm的规则球形颗粒,反应温度对形貌影响不大,且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下,50℃所得氧化亚铜颗粒形貌为类球形;随温度升高逐渐转变为立方堆积体,但颗粒粒度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标签: 加料方式 氧化亚铜 形貌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