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CCDS2000型爆炸喷涂技术,在水泵和水轮机等流体机械常用不锈钢0Cr13Ni5Mo上制备WC-12Co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SEM、XRD、电子拉伸试验机、冲蚀试验机等测试分析手段和研究涂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抗冲蚀性能等,并分析涂层抗冲蚀机理。结果表明:制备WC-12Co涂层孔隙率为0.63%,硬度为1305.6HV0.2,涂层基体结合强度达到130MPa。此外涂层抗冲蚀性为基材G0Cr13Ni5Mo不锈钢4.76倍。冲蚀后涂层内部裂纹主要以穿晶断裂、沿晶断裂形式扩展。因此利用爆炸喷涂制备WC-12Co涂层在高含沙水流流体机械零部件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爆炸喷涂 流体机械 结合强度 冲蚀 穿晶断裂 沿晶断裂
  • 简介: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相对构件断面小、自重轻、空间大、节约模板等诸多优点,在现行工业和民用建筑特别是大跨度和高层建筑工程中主要受力体系大多采用钢结构钢结构作为一种结构受力体系,由各类形态各异钢构件组成,钢构件尺寸精度、加工质量等保证整个钢结构系统安全运行基础。工程实际中,对异形构件(模板)加工往往钢结构加工制作一项难题,本文通过热处理数值模拟对异型模板加工变形控制进行探讨。

  • 标签: 钢结构 异形模板 热处理 数值模拟 变形控制
  • 简介:智能化一个持续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自动化基础,但是并不是一谈智能,就考虑改造设备,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某些点上结合信息化,再做些智能化提升,也会对企业带来不少价值。文中从八个方面论述总结工业企业针对“智能制造”近年来需求变化。

  • 标签: 智能化需求 智能制造规划 服务模式 智能化 信息化 自动化
  • 简介:提高主泵性能,减震降噪,满足用户要求,提出一种核主泵导叶体加工新型工艺,采用锻焊结构形式,即将该导叶体拆成前、后盖板两部分分别进行加工,然后组焊成型,再精加工各部尺寸,通过实验验证了导叶体数控加工可行性,实现了提高主泵性能目标。通过对加工工艺研究完成积累了一些加工特殊形状、高材质零件加工经验,同时提升了企业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 标签: 核主泵 导叶体 加工工艺
  • 简介:利用具有平行流进液装置新型电解槽,在电解液总流量为18L/min条件下,采用不同进液模式制备电解铜粉,研究电解液进液方式对槽电压、电流效率、电解能耗和铜粉性能影响,对电解法制备铜粉节能降耗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采用传统进液方式时能耗为3.01×10^6kJ/t,电流效率为94.42%,铜粉粒度为3.47μm,粒度分布集中;采用传统进液协同阴极双侧平行进液方式有效地降低电解过程槽电压和电解能耗,并且随双侧平行进液流量增大,电流效率增加,能耗下降,但铜粉粒度增大。当双侧平行进液喷液口流量为6L/min时较合适,电解能耗较低,为2.55×10^6kJ/t,铜粉平均粒度为4.65μm,95%以上铜粉粒度小于7.2μm,且铜粉具有明显树枝状结构,传统电解得到铜粉性质相比没有明显差别;当喷液口流量进一步增大至9L/min(即单独采用双侧平行喷液方式)时,电解能耗进一步下降至2.17×10^6kJ/t,电流效率提高至96.95%,但铜粉粒度增加至45.76μm,且粒度分布出现明显分级。

  • 标签: 电解铜粉 新型电解槽 电流效率 电解能耗 铜粉粒度
  • 简介:金属注射成形(MIM)用金属粉末,采用不同制备工艺生产粉末有不同特点。本文对雾化法和挟基法制备MIM用粉末工艺流程进行解析,重点介绍了金属粉末密度、粒度分布、化学成分、形貌、含氧量对MIM工艺影响。

  • 标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生产工艺 粉末性能
  • 简介:难熔金属由于其具有熔点高、蒸汽压低、高温强度高等特性,在武器装备、通讯、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纯钨选区激光熔化打印,可解决难熔金属传统粉末冶金在复杂形状和超细晶粒方面面临难题。本文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对纯钨致密度、硬度显微组织影响。结果表明,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大,致密度和显微硬度逐渐增大。最大致密度可达75%,显微硬度达到485HV,远远高于传统粉末冶金方法(260HV)。打印后显微组织为较细等轴晶,晶粒尺寸小于1μm。

  • 标签: 能量密度 选区激光熔化 硬度 显微组织
  • 简介:邯宝西区1号高炉因炉顶设备故障被迫无计划休风近52h24min,本文对炉顶气密箱损坏后炉况变化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复风方案,合理控制各项操作参数,复风后快速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高炉 无计划休风 炉况恢复
  • 简介:老式铸造吊车板式钩钩台连接形式多数为单铰接轴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经常造成板钩钩间距改变,给设备带来安全隐患.改进后采用了十字双铰接轴连接形式,板钩可沿十字铰接轴实现纵横两个方向自由摆动,设计结构安全合理,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 标签: 单铰接轴 十字铰接轴 板钩
  • 简介:采用片状粉末冶金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铝(CNT/Al)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力学性能。首先,通过聚合物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法(PP-CVD)在微纳铝片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CNT/Al片状复合粉末,随后对该片状复合粉末进行冷压成形、烧结致密化和挤压变形加工等,制备致密CNT/Al复合材料块体。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铝基体,所制备1.5%CNT/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8.5%和23.7%,3.0%CNT/Al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31.4%和74.1%,但由于铝基体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作用,使其塑性分别下降至4.96%和1.5%。

  • 标签: 碳纳米管 铝基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片状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简单水热法和后续高温煅烧制备多孔结构V2O5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V2O5微球晶体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微球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微球为单相V2O5,呈形貌均一多孔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2O5多孔微球电极在不同电压区间均显示出优异电化学性能,在2.5~4.0V电压范围内,100mA/g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45(mA·h)/g,接近理论值147(mA·h)/g,循环50圈后仍保持在138(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5.2%。此外,该电极还表现出优异循环稳定性,在2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82.8(mA·h)/g,平均单圈比容量衰减率仅为0.022%。该材料优良电化学性能得益于三维多孔微球结构。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水热法 多孔微球 V2O5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采用混合元素粉末法,通过冷等静压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Ti600合金(名义成分为Ti-6Al-2.8Sn-4Zr-0.5Mo-0.4Si-0.1Y),研究烧结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以及密度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100℃时,合金组织为杂乱无章α层片组织,而在1200℃下烧结时α层片组织开始规则排列,形成α丛束,当烧结温度达到1300℃时,α层片组织基本都形成α丛束。在合金组织中Zr元素和Mo元素固溶于β-Ti相,Al元素固溶于α-Ti相,Si元素富集于析出物,Sn、Y元素分布均匀。随烧结温度升高,合金中孔隙和α-Ti相数量逐渐减少,β-Ti相数量逐渐增加,合金致密度提高,力学性能明显提升,1300℃温度下烧结合金致密度为92.8%,硬度(HV)为324.0,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622.6MPa和5.0%。

  • 标签: 粉末冶金 TI600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元素分布
  • 简介: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在诺里尔斯克襟业推广应用处理硫化铜镍中间产品湿法冶金工艺,实施该工艺首先是利用高铳可以获得纯度较高含镍和钴脱铜氯化物电解液,进而可将其加工成阴极金属。该工艺不足之处无法使铜镍完全分离,使获得纯产品工艺变得复杂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分离高铳中有色金属,并获得纯度较高镍钴氯化物电解液,以及高纯硫酸铜电解液工艺。

  • 标签: 湿法冶金工艺 中间产品 铜镍 冶金处理 硫化 铜电解液
  • 简介:以M2型高速钢颗粒为增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850~1000℃温度下制备高速钢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以及硬度摩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钢颗粒钛基体界面过渡层未发现孔洞或Ti-Fe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最高致密度达到96.8%。在850℃烧结温度下,高速钢颗粒周围析出一层碳化物,随烧结温度升高,碳化物因C扩散而消失,高速钢颗粒中W、Mo在高速钢颗粒周围富集。高速钢颗粒钛基体界面处硬度较高,1000℃下钛基体硬度(HV)达426.9。高速钢颗粒添加有利于改善钛摩擦性能,高速钢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磨损方式以黏着磨损为主。随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硬度逐渐升高且耐磨性增强。

  • 标签: 钛基复合材料 高速钢 放电等离子烧结 显微结构 摩擦性能
  • 简介:采用等温复合锻造工艺(等温多向锻+等温模锻)制备2A14铝合金轮毂锻坯,然后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等温复合锻造工艺对2A14铝合金轮毂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温复合锻造过程中存在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过程,随模锻温度升高,合金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逐渐转向动态再结晶。提高等温多向锻道次可提高合金轮毂力学性能;在相同等温多向锻道次下,随等温模锻温度升高,合金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以450℃等温多向锻造6道次并经460℃等温模锻轮毂性能最佳,最高抗拉强度达到491MPa,伸长率大于12%。

  • 标签: 2A14铝合金 等温复合锻造 动态回复 动态再结晶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以纳米Al2O3和纳米Ti(C,N)为主要原料,以Mo和Ni粉等为助烧剂,采用N2气氛保护热压工艺制备Al2O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采用XRD和SEM分析材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并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660℃,纳米Al2O3质量分数为74.5%,纳米Ti(C,N)粉为20%、Mo+Ni粉为5%时,所制备Al2O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为98.14%,弯曲强度值为795.98MPa,硬度值为18.52GPa,断裂韧性为8.05MPa·m^1/2。第二相引入和晶界处Mo+Ni共同作用,可增强晶界强度,促进沿晶裂纹向穿晶裂纹转变,从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

  • 标签: 纳米氧化铝 TI(C N) 热压烧结 力学性能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 简介: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聚乙二醇(PEG)2000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研究PEG2000添加量对TiO2薄膜性能影响。通过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孔结构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接触角分析手段对薄膜热稳定性、晶相变化、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形貌和亲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PEG2000添加量增加,TiO2薄膜锐钛矿晶型转变为金红石晶型温度升高,薄膜表面从致密平滑转变为开裂粗糙,比表面积持续增大,平均孔径则减小,接触角由3°增至20.2°;当PEG2000添加量为5%时,TiO2薄膜性能最佳,表现出超亲水性。

  • 标签: TIO2薄膜 聚乙二醇 表面形貌 亲水性 热学性能
  • 简介: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攻坚之年,国家将稳步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在生态环境部1月21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今年,生态环境部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督促各地落实重点任务,对空气质量恶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地区责任人进行问责。同时,每月通报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情况,对空气质量改善进度缓慢或恶化地区,每季度开展预警。

  • 标签: 落后产能 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防治 污染综合治理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
  • 简介:以四氯化锆为锆源,苯甲醇为碳源,分别采用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二甲苯3种不同溶剂,有机合成高碳锆比(原子比28:1)碳化锆陶瓷先驱体苯甲醇锆(benzylalcoholzirconium,BAZ)。采用FT-IR对先驱体基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BAZ耐热性和陶瓷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溶剂制备碳化锆先驱体在600~700℃时均全部热裂解,1500℃完全热解为ZrC,其中采用对二甲苯溶剂制备先驱体在氩气气氛下1600℃保温1h后陶瓷产率最高,为51.8%,采用二甲苯溶剂制备先驱体热裂解温度最高,为670℃。

  • 标签: 碳化锆 高碳锆比 先驱体 陶瓷产率 热裂解
  • 简介:针对导烟车刚性连接运行机构通过下沉轨道时存在问题,设计了一种弹簧连接运行机构。通过ADAMS软件分别对刚性连接和弹簧连接运行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导烟车刚性连接运行机构在通过下沉轨道时,弹簧连接运行机构能够起到良好缓冲作用。

  • 标签: 导烟车运行机构 弹簧连接 A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