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的节能效果十分显著,本文叙述了这种技术的原理和关键设备的结构特点,并简述国外目前的发展状况。

  • 标签: 蓄热式高温燃烧 蓄热室 换向阀.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链条锅炉是工业、小型电厂及集中供热锅炉房中常用燃烧设备。该设备着火条件不好,适宜燃用挥发份高,发热值大的优质烟煤。如果煤种改变,煤质下降,运行工况即会恶化,导致锅炉出力及热效率严重下降。链条锅炉加煤粉复合燃烧技术,主要是为强化炉内燃烧过程,提高链条炉对煤种适

  • 标签: 复合燃烧技术 链条锅炉 加煤粉 热效率 链条炉 集中供热锅炉房
  • 简介:因加热炉体老化严重和燃烧控制设备落后,经常发生“脱碳”“粘钢”和“拱钢”事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增加了生产成本。改造后,加热炉燃烧实现自动化控制,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实现了钢坯加热的优质、高产、节能、低耗及安全运行。

  • 标签: 炉温 自动控制 PLC
  • 简介:煤粉燃烧器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建立起了组织锅炉燃烧"定量监测-调整-定量反馈-调整-定量监测"的实时、直观量化方式.使得锅炉运行人员在负荷、煤质等因素变化的条件下,依照锅炉燃烧系统设计要求和实际工况建立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场和正确的燃烧方式成为现实.

  • 标签: 在线监测系统 燃烧调整 一次风 二次风 三次风 中压锅炉
  • 简介:酒钢一炼钢对现有混铁炉和卧式烤包器进行蓄热式改造,不仅解决了设备烘烤的能耗浪费问题,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 标签: 蓄热式改造 能耗 安全
  • 简介:头盆称一般是指胎头与孕产妇骨盆大小不相称,又称为狭义的头盆称,而因胎头位置异常所导致的头盆不适应,则称为广义的头盆称。在头位难产中,头盆称最为常见,若处理不当,易对母儿造成严重危害。1引起头盆称的原因

  • 标签: 头盆不称 胎头位置异常 骨盆 头位难产 严重危害 剖宫产
  • 简介:介绍辐射管式热处理炉的燃烧系统结构及主要组成特征,结合实际测量统计数据,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导致燃烧故障报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燃烧优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辐射管式热处理炉 烧嘴 故障 燃烧
  • 简介:在对SCR燃烧样气CO检测系统设备原理、结构性能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改进样气预处理部件技术,成功地解决了CO检测系统在液化气生产条件下,预处理单元脱水效果差所带来的分析仪进水等系统维护问题,实现了对SCR铜杆氧含量控制的稳定。并结合对CO检测系统的维护与实践,提出了对CO分析系统的维护要点。

  • 标签: SCR 氧含量 铜杆 分析仪 CO 检测系统
  • 简介:介绍了高效蓄热式燃烧节能技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电解车间熔铅锅上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约天然气25%以上。

  • 标签: 熔铅锅 高效蓄热 节能 环保
  • 简介:轧件转是四辊行星轧管机的重要工艺特征。通过矢量法推导出轧件转的条件,并用转臂法进行验证,给出了四辊行星轧管机轧制时轧件直线前进、内部无扭曲、整体无旋转的条件。

  • 标签: 四辊行星轧机 轧件不转 矢量法 转臂法
  • 简介:本文通过100m^3单、双燃烧室竖炉焙烧大块矿石工业试验与研究,找到适合焙烧酒钢桦树沟大块矿石的炉型,改善了矿石的焙烧条件,提高了焙烧矿产、质量和单台炉回收率。

  • 标签: 铁矿石 焙烧 竖窑 双层燃烧室 大块矿石 工业试验
  • 简介:以锆、锰、铁的硝酸盐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得超细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前驱体分别在750、850和950℃由氢化钙还原得到锆锰铁三元合金微粉。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溶液燃烧和钙还原2个阶段的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的金属氧化物前驱体颗粒分布均匀,粒度为数百纳米;采用氢化钙还原氧化物前驱体,在温度≥850℃,Ar气氛下反应1h可制得ZrMnFe三元单相合金微粉,粒度为亚微米或微米级。

  • 标签: 溶液燃烧 钙还原 锆锰铁合金
  • 简介:本文针对现有加热炉系统在炉温、煤气热值等大幅变化时响应速度慢、炉温超调严重等问题,以传统加热炉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系统为基础,建立了改进型三维模糊PID双交叉限幅混合温度自动控制模型,有效解决了控制系统温度设定值变化、热值动态波动跟随性能差的缺点。具有控制灵活,响应速度快、适应强等优点,通过现场应用证明,该方法能提高加热炉温度控制精度,降低系统燃料消耗,提高成材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 标签: 燃烧控制系统 双交叉限幅 混合温度 现场应用 CSP 加热炉系统
  • 简介:从分析50#热轧钢带氧化铁皮厚度及酸洗工艺入手,找出了热轧50#钢带酸洗彻底的原因。通过增加破壳力度,采取单独堆冷工艺等措施可使问题得到解决。

  • 标签: 热轧钢带 氧化铁皮 酸洗 堆冷
  • 简介:以Mo、Nb、Si、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名义成分分别为(Mo0.97Nb0.03)(Si0.97Al0.03)2、(Mo0.94Nb0.06)(Si0.97Al0.03)2、(Mo0.91Nb0.09)(Si0.97Al0.03)2与(Mo0.88Nb0.12)(Si0.97Al0.03)2等4种不同化含量的合金,研究其燃烧合成行为,分析燃烧合成过程中粉末压坯的燃烧模式、燃烧温度、燃烧波前沿蔓延速率以及产物组成。结果表明:随Nb含量增加,燃烧合成反应模式由螺旋燃烧逐渐转变为稳态燃烧。添加Nb、Al后,合金的最高燃烧温度升高,并随Nb含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Mo0.91Nb0.09)(Si0.97Al0.03)2的燃烧温度最高,达到1924K,但燃烧波蔓延速率随Nb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XRD结果表明:(Mo0.97Nb0.03)(Si0.97Al0.03)2合金主要由MoSi2构成,含有少量Mo(SiAl)2和Mo5Si3;(Mo0.94Nb0.06)(Si0.97Al0.03)2中开始出现NbSi2相,(Mo0.91Nb0.09)(Si0.97Al0.03)2和(Mo0.88Nb0.12)(Si0.97Al0.03)2合金中Mo5Si3的衍射峰强度进一步降低,而NbSi2的衍射峰略有增强,因而添加Nb有利于形成C40结构的NbSi2,同时抑制Mo5Si3的产生。SEM观察表明合金为多孔结构。

  • 标签: 金属间化合物 二硅化钼 合金化 燃烧合成 组织结构
  • 简介:采用亚白刚玉、矾土基尖晶石、电熔白刚玉、a-Al2O3、电熔镁砂为原料,金属微粉为添加剂,树指为结合剂,生产了机成型无碳烧衬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骨料,调整基质中尖晶石细粉含量,合理级配,制品具有高温抗折强度高、微膨胀、抗渣强的特性,应用于210t钢包罐壁(渣线用镁炭砖),寿命90次以上,总运行时间10000min以上,效果良好.

  • 标签: 钢包 无碳不烧衬砖 尖晶石 复合骨料 抗渣性 开发
  • 简介:本文对矿山电气控制大量使用交流接触器过程中因断电释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办法.

  • 标签: 交流接触器 故障 原因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