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内烯烃油(Polyinternalolefins,PIOs)是欧洲提出的一种基础油,可作为美国API基础油分类中的补充。美国API将基础油分成Ⅰ—Ⅴ类基础油,欧洲提出的内烯烃油可作为API基础油分类中的Ⅵ类油,而且这类基础油的分类目前仅限于欧洲。内烯烃基础油日前主要由Sasol公司的烯烃和饱和物制造厂生产,该生产厂位于意大利的Sardinia地区,

  • 标签: 聚α-烯烃合成油 烃油 Sasol公司 基础油 API 生产厂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降剂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降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针对河南油田Ⅲ类及以上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需要,通过对表剂基本质量性能、长期热氧稳定性、耐温抗盐性能、乳化携油能力、岩心驱油效率等进行系统评价,优选出表剂JBL-1.当JBL-1质量浓度为2000mg/L、段塞量为0.5PV时,能提高采收率16.49%.

  • 标签: 河南油田 聚表剂 乳化增黏 采收率 性能评价
  • 简介:美国科亚公司2007年4月初宣布业务重组,从6个业务部门减少至4个,并减少620个工作岗位。新的功能特种产品部包括石油添加剂和润滑油。科亚公司供应宽范围的石油添加剂组分和基础原料给润滑油工业,约占世界的12%。该公司以康乃狄克州Middlebury为基地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包括抗氧剂、抗磨剂、防腐剂、分散剂、乳化剂、极压添加剂、润滑脂增稠组

  • 标签: 业务重组 公司业务 科聚
  • 简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脲脂,具有优异的抗剪切性能,工作锥入度变化率在3%以内。这种脲脂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以异氰酸酯与脂肪胺和环烷胺合成的脲类化合物为稠化剂的润滑脂,并利用均匀设计优化其组分配比。另外,采用红外光谱(FT-IR)、DSC分析和SRV测试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说明此脲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润滑作用。

  • 标签: 聚脲 润滑脂 剪切 均匀设计 红外光谱
  • 简介:阳光照耀着黄色的尖顶,200多名身穿黄色套装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节拍欢快地跳舞。“中石化星星双语幼儿园”的红色大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衫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国家级贫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乡的幼儿园,也是西北油田在“访民情、惠民生、民心”活动中援建的项目之一。

  • 标签: 油田 西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幼儿园 中石化
  • 简介:旭化成最近宣布了将其日本川崎工厂的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生产能力扩大10kt/a的计划。旭化成公司指出,随着环境排放控制法规的日趋严格和燃料价格不断上升,世界范围内对能够改进燃油效率的轮胎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新增能力将用来生产专用于高性能的硅基复合轮胎的改进型S—SBR,不仅有利于提高燃油效率,还能提供优异的刹车性能和驾控性能。

  • 标签: 溶聚丁苯橡胶 生产能力 刹车性能 燃油效率 旭化成公司 溶液聚合
  • 简介:通过室内实验从油田污水中筛选出一株类短短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辅助降特性,利用生物与化学的协同效应可显著降低稠油黏度。降剂A/菌株B-1发酵液的最佳降复配体系为:降剂A用量为0.20%,菌株B-1发酵液用量为50%(即体系最佳油水比为5∶5),降率达96.43%。该生物体系可减少降剂用量,既大大减小化学降剂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充分发挥生物方法的优势,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在未来稠油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 化学降黏 复配体系 增效作用
  • 简介:与矿物油相比,α-烯烃(PAO)以其粘温性好、倾点低、粘度指数高、高温抗氧化性优等特点广泛被人们接受,但是由于其价格不菲而制约了推广.内烯烃(PIO)既保持了PAO的基本性能,又价格低廉,将作为PAO的替代或补充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α-烯烃 油相 替代 特性 PA 使用性能
  • 简介:据新近发行的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报道,HydrocarbonHabitatinRiftBasins(《裂谷盆地油气生》)一书已经出版。该书汇集了1993年在英国巴斯召开的裂谷盆地学术会议的成果,旨在对裂谷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生进行概括。大陆裂谷和湖相烃源岩盆地是该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书中的论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裂谷构造:模式和观测”包括5篇论文。Morley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裂谷构造地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根据在东非和苏伊士湾的野外和地震调查,他对裂谷构型、转移带的作用和地壳伸展模式作了综述。Kuznir等的论文采用定量方法对裂谷盆地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正、反演模拟。Roberts和Gawthorpe描述了科林斯湾断层形变研究的详细成果,文中涉及与裂缝孔隙度有关的成岩作用。Bosworth概括了苏伊士湾裂谷的地层和构造。他着重讨论了裂谷盆地β系数的确定问题,认为苏伊士湾南段的

  • 标签: 《裂谷盆地油气生聚》 大陆裂谷 地质特征 书评
  • 简介:用于烃类二次运移与聚集评价的专家系统,共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1)以专家系统的方式,建立运移与聚集知识库,以此来适应油气运移理论与认识的不断发展;(2)综合运用构造发育史、沉积史和生排烃史等地质资料对烃类的二次运移方向、运移规模以及聚集进行三维状态下的评价;(3)半定量地给出评价区内区带与局部圈闭的油气聚集规模,为局部圈闭评价有效地提供油源方面的重要参数,并且取代使用排系数求取聚集量的方法。

  • 标签: 资源评价 油气动聚 专家系统 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