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醇化反应和聚合反应合成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PMA小样,考察了在各种基础油中的效果。重点探讨了PM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酯基侧链碳散分布等化学结构对效果的影响,对提高我国PMA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PMA 降凝剂 化学结构 降凝效果 聚甲基丙烯酸酯 油品
  • 简介:介绍了的作用机理、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中国使用的主要国产品种及应用现状.

  • 标签: 降凝剂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应用
  • 简介:简要介绍了的作用机理和种类。对目前常用的3种对基础油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这3种在车辆齿轮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聚烯烃类A在车辆齿轮油中的效果优于聚酯类B和C,且A对油品的表观黏度影响较后两者小。

  • 标签: 降凝剂 车辆齿轮油 低温流动性
  • 简介:粘剂EVA+AA处理高蜡原油,并对原油处理前后的石蜡、胶质、沥青质进行红外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峰以及蜡晶尺寸变化研究。研究显示,粘剂主要是通过共晶作用改变蜡晶的结构,使蜡晶尺寸变大达到降低点的效果;同时粘剂利用自身的极性基团改变胶质和沥青质的聚集状态降低原油的粘度,从微观和宏观上证明了它的作用机理。

  • 标签: 降凝降粘剂 机理 石蜡 胶质 沥青质
  • 简介:静电会使有些润滑油的倾点降低,为了研究静电对润滑油倾点的静电程度和油品分子量的关系,本文在实验室选取了不同分子量的各类润滑油,测试了其过滤前后的倾点,研究发现,同种工艺得到的润滑油,分子量越小,静电对其倾点的影响越大,分子量越大,静电对其倾点的影响越小,甚至对其不能产生影响。

  • 标签: 倾点 分子量 静电降凝 影响
  • 简介:以聚氧化乙烯为胶,20%盐酸为溶剂,以及其他助剂,制得胶酸体系。考察了除氧、交联及加量对胶酸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胶与其他添加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具有良好的增稠效果。确定了可用于高温酸化的胶酸体系配方:聚氧化乙烯胶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8%,除氧为0.1%Na2SO3+0.02%MnSO4,苯酚交联加量为0.1%,其余为20%盐酸。

  • 标签: 聚氧化乙烯 胶凝剂 胶凝酸 增稠性 除氧剂 交联剂
  • 简介:针对江37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筛选实验表明,FPS-H分散型稠油与江37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mN/m,稠油乳化黏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驱最佳注入量为0.5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mL/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PV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标签: 稠油 降黏剂 驱油 实验研究
  • 简介:采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了一种抗高温抗盐滤失,考察了合成共聚物对钻井液的滤失效果.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在淡水钻井液、盐水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复合盐水钻井液、含钙盐水钻井液及现场钻井液中均具有良好的滤失作用.当共聚物在新濮1-153井浆中用量为1.0%时,基浆的滤失量分别从老化前后的43mL和92mL降至4mL和7mL.抗高温、抗盐尤其抗高价离子污染能力强,防塌效果好.共聚物用量为0.5%时,页岩滚动回收率试验中,相对回收率达96%以上.

  • 标签: 盐水钻井液 降滤失剂 抗盐 抗高温 滤失量 防塌
  • 简介:针对高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油采收率菌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21)/w(nC22)值和w(nC21+nC22)/w(nC28+nC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mN/m降低至26.81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可使高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可在中渗(200mD)及低渗(50mD)条件下使高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性能稳定,可使高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标签: 高凝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通过室内实验从油田污水中筛选出一株类短短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具有高效辅助黏特性,利用生物与化学的协同效应可显著降低稠油黏度。A/菌株B-1发酵液的最佳黏复配体系为:A用量为0.20%,菌株B-1发酵液用量为50%(即体系最佳油水比为5∶5),黏率达96.43%。该生物体系可减少用量,既大大减小化学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充分发挥生物方法的优势,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在未来稠油开采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 化学降黏 复配体系 增效作用
  • 简介:研究了温度、单一粘剂和复配粘剂体系对河南某油田稠油的粘效果,结果表明,稠油粘度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当温度高于60℃时,粘度随温度升高下降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等量等温试验条件下选取的5种粘剂中AES的粘效果最好,确定的粘剂复配体系最佳复配条件为:AES用量0.2%,温度80℃,OP-10用量0.2%,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0.4%,此时粘率达到97.50%以上。

  • 标签: 降粘剂 复配 稠油
  • 简介:2014年以来大幅下跌的油价和逐渐上升的勘探成本使得英国油气行业收入大幅滑落,油气产量连续十五年下降,同时高额的油气税负使北海地区投资受到阻碍。

  • 标签: 油气开采 英国 油气行业 勘探成本 油气产量
  • 简介:TQ423JSH961541新型氟代烷基化烯两基和二烯丙基氯化铵低聚物的合成和表面活性性质=Synthesisandsurfac-tautPropertiesofnovelfluoroalkylatedallyl-anddiallylammoniumchlorideoligomers[刊,英]/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复配物 IPC 乙氧基化 清洁剂 助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