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目前找到的原油,依成熟程度可分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原油四大类。渤海湾盆地发现的原油从未成熟、低成熟至高成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熟化序列;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找到的原油多数为成熟-高成熟原油,少数为低成熟原油,未成熟原油尚未找到。从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全过程分析,东海盆地、南黄海盆地和南海海域诸盆地具有寻找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资源的勘探潜力,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 标签: 中国近海海域 原油 成熟度 特征 资源 勘探
  • 简介:中国近海已证实有5个含气区,发现天然气储量5711亿m^3,天然气总资源量为138300亿m3,经济资源量为48420亿立方米,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可划分为“内带”和“外带”两部分,内带发育裂谷型盆地,以生油为主;外带裂后期具有快速沉降特征的4个盆地(坳陷)以生气为主,天然气资源量为114942亿m^3,占近海天然气总资源量的83.1%,其中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占62.3%,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气区,3类主要气源岩为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区域盖层为气区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目前5个含气区已发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圈闭,尤其是莺-琼气区,未风险圈闭资源量超过30000亿m^3,是近期中国近海天然气勘探的重点。

  • 标签: 中国近海 天然气资源 盆地类型 油区 气区
  • 简介:在将近两年的中断之后,韩国又重新恢复其近海钻探。韩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Pedco)计划1993年6月在Ⅵ-1区块钻一口井,以期查明中新统的油气前景。英国的一家公司——Kirk-landResources——也计划在位于东海的V区块钻一口初探井。参与中国东海招标的各石油公司正密切注视V区块的这口初探井。该井的目的层是中新统和渐新统砂岩。地震资料表明,V区块所在的福江盆地(东海盆地的一部分)可能具有厚层的湖相油源岩。

  • 标签: 韩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近海石油钻探 中新统 油气前景
  • 简介: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30多年,在天然气勘探方面,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藏),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气成因和富气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天然气以油型气和陆源有机气为主,天然气藏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量探明度低,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 标签: 渤海海域 天然气勘探 油气区 勘探前景
  • 简介:近年来在深部和区域地质方面所获得的新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我国近海沉积盆地经历了多期热事件的认识,近海盆地的成因与深部作用地幔柱构造不可分割,表现出与亚洲东部特殊的地质背景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多幕动力作用决定了盆地具有多个含油气系统,其中超压系统多期破裂产生并驱动的含烃热流体的多期活动成藏和重就位是基本的成藏动力学特征,而现今作为含烃流体场动态演化的一个切面,油气藏是盆地流体场中的特殊异化点,因此盆地水文系统的温、压、化学场以及成岩场的特征是判别油气藏分布的重要标志。

  • 标签: 近海沉积盆地 多重动力成因 油气聚集 中国 深部作用 含油气系统
  • 简介:中国近海诸盆地发育了很多平移断层及与平移断层有成因联系的构造圈闭.过去,由于对平移断层的特征研究不够,在钻探目标选择研究时往往容易忽视平移断层对油气的封闭能力,因而放弃了许多与平移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或低估了它们的勘探潜力.因此,研究平移断层成因及特征,对全面认识构造圈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近海盆地 平移断层特征 地震解释 油气地质
  • 简介:为了搞好中国海域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在回顾中国近海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基本方法和资源量计算结果,并与国际上通用的资源量概念、计算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做简单比较后提出,在强调基础地质评价和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前提下,第三次资源评价应该在勘探程度较高、资料条件较完备的盆地和地区突出区带的评价和资源量估算工作,以期得出的资源量更具有经济性,更便于为勘探活动借鉴和直接与国际惯例接轨.除了常规的盆地分析、区带分析和油气体系分析技术,运聚模拟、风险分析、经济评价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第三次资源评价成果水平的关键.

  • 标签: 中国近海 油气资源评价 述评 评价方法 总资源量 区带资源量
  • 简介:基于区域盖层和储层的发育情况,在纵向上把渤海海域的勘探领域划分成4个勘探组合,即上组合、中组合、下组合和前第三系基底组合.受早第三纪构造格局的影响,渤海海域的勘探区带可划分为凸起勘探区带断阶带勘探区带和凹陷勘探区带等3种类型.凸起勘探区带包括高凸起、凸起、低凸起和复合型凸起,断阶带勘探区带包括凸起陡坡断阶带和凸起缓坡断阶带,凹陷勘探区带包括断陷期形成的正向构造和后期形成的浅层反转构造.不同勘探组合和勘探区带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其中以凸起勘探区带上组合成藏条件最佳,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巨大,但其它区带和组合的勘探潜力也不可低估.

  • 标签: 渤海海域 油气勘探 组合 区带类型
  • 简介:利用大地热流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对浸海海域盆地进行了盆地热中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为63.6mW/m^2,而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50-25Ma)古热流值达65-9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50-25Ma)裂谷阶段和后期(25Ma至今)热沉降阶段,其中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理解谷亚旋回,热沉降阶段叠加了12Ma以来由地幔拆沉及岩石圈冷却诱发的快速均衡沉降,渤海海域盆地较低的现今大地热流值和较高的古热流值,以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等支持了渤海海域盆地为板内裂谷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和烃源层生烃状态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盆地存在形成大气田的地热条件。

  • 标签: 渤海海域盆地 热历史 油气资源潜力 构造-热演化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状态
  • 简介:据莫通社2月27日报道,根据莫桑比克法律规定,南非石化巨头萨索尔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在莫桑比克南部近海发现了石油。萨索尔公司高管斯蒂芬·科尔内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莫南部近海的勘探结果,将是莫桑比克未来两三年内最早开发的油井。

  • 标签: 萨索尔公司 莫桑比克 近海 南部 石油 南非
  • 简介:海海域存在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两种低成熟油.半咸水-咸水环境主要分布于辽东湾、渤中凹陷东北缘和沙南凹陷.淡水-微咸水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分布于歧口凹陷及沙南凹陷西北缘.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成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分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等存在差异.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为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低成熟油的主要贡献者,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下段烃源岩.

  • 标签: 渤海海域 低成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半咸水-咸水环境 淡水-微咸水湖相
  • 简介: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域深部碎屑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孔隙保存的条件,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对埋深2000-5000m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分布特片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渤海海域 碎屑岩 储层 孔隙度 预测 孔隙分布特征
  • 简介:为分析并总结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渤海海域A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夹层构型精细解剖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夹层以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为主,平均厚度小于1m,表现为顺物源的“前积式”和垂直物源的“上拱式”展布样式。内部夹层的延伸规模、发育位置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和富集程度。夹层水平延伸距离越远,夹层底部区域剩余油的富集范围越大;在注采井与夹层配置方面,采油井钻遇夹层的情况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更大,夹层底部剩余油更为富集;在夹层和储层韵律性控制下,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为夹层顶部富集型、夹层上下富集型和夹层底部富集型3种。该成果对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和实施稳油控水措施均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夹层 储层构型 渤海海域
  • 简介:近儿年来,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经测试证实,许多低电阻率油气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因此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特征及成因分析,得出了一些适合于该地区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老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复查研究.

  • 标签: 渤海海域 低电阻率 油气层特征 识别方法 测井特征 成因
  • 简介:中国海油近海油气田开发经历了对外合作前的初步勘探与试验性开发以及对外合作后的合作与自营并举开发两大发展阶段。对合作前,在基本弄清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分布的基础之上,通过部分小油田的试验性开发,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合作后,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得到高速,高效的发展,油气产量已由合作前的17万t原油,增至2001年的1872万t原油和41.36亿m^3天然气。对外合作促进了自油气田的开发,在26个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中自营油气田已达10个。绥中36-1等一批自营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以及蓬莱19-3等7个亿t级油田的发现,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十五”规划的宏伟目标,用5年的时间跨入世界500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开发历程 中国 近海油气田开发 合作 自营 海洋石油工业
  • 简介:在影响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起到用.渤海湾盆地"向心式”的演化规律(沉降、沉积中心由周围陆区向海域逐渐转移)以及晚第三纪以来盆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使得海域的烃源岩生、排烃晚;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形成的众多上第三系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大量晚期断层与控凹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相沟通,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并调整和控制了油气的最终成藏.依据构造位置和圈闭成因可将渤海上第三系油气藏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凸起上的背斜型油气藏、凸起-凹陷边缘断阶带的滚动背斜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凹陷中继承性构造和反转构造型油气藏.

  • 标签: 新构造运动 渤海海域 第三系 大型油气田
  • 简介:南海西部涠12-1油田为近海复杂断块型油田,具有目的层段断层复杂、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和连通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另外因地震成像不清,给前期勘探和后期油藏开发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以上难点,从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解释性成像处理技术和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叠前成像处理及目标成像处理的研究思路,利用叠前各向异性深度偏移、优势道叠加与叠后分频成像及扩散滤波等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形成了复杂断块油田地震成像关键技术系列。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涠12—1油田下一步的开发部署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复杂断块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杂断块 地震处理 地震分频 扩散滤波 地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