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长昌凹陷是琼东南盆地东部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地区,新近系三亚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2段,均是重要的储层。综合应用测井、重矿物、古生物、地震剖面等资料对源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长昌凹陷三亚组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滨海、浅海、三角洲、半深海、海底扇。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在三亚组沉积期是中国南海北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海盆,在古地貌、源输入等2个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大型海底扇,厚度大,物性好,沿中央坳陷带轴向展布。三亚组大面积海底扇的发育形成了长昌凹陷最大规模的优质储层,具有成藏的独特优势,其与构造叠合所形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最现实的领域。

  • 标签: 海底扇 坳陷型海盆 物源体系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 简介:涠西南凹陷WZA区主要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沉积体系类型及相应的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砂体的连续性和对比性均较差,给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源-汇分析确定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类型。WZA区为中间低、四周高的汇水区,可识别出3个不同方向的源(NWW向、SWW向、SEE向)、2种沉积体系(西部和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和10余种沉积微相。这些认识有利于刻画WZA油田,WZB油田,WZC油田,WZD油田和WZE油田的“甜点”储层。

  • 标签: 流沙港组 源-汇分析 浊积扇 曲流河三角洲 涠西南凹陷
  • 简介:储油库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油品在储罐中的蒸发损耗和油品的装卸损失。对于浮顶罐大、小呼吸排放的主要蒸发损失烃类(NMHC)的排放量计算,国内外均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EPA经验公式,计算误差值比较小,适用于各地区油罐呼吸损耗的计算。储罐密封、密闭液下装车技术、油气回收装置末端治理等污染控制措施可有效的减少油品储运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减少油库对环境的污染。

  • 标签: 储油库 大气污染物 计算 污染控制
  • 简介:为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对工艺加热炉排放烟气中氮氧化≤100mg/Nm3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需对蒸汽过热炉进行达标升级改造。通过分析氮氧化形成机理,对比各类降低氮氧化的技术,综合考虑经济性和装置实际,最终确定采用约翰新科COOLSTAR系列超低氮燃烧器来实现降低NOx的目标。通过低氮燃烧器改造和加热炉主要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加热炉烟气中NOx、CO、颗粒物排放浓度全面达到GB31571—2015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过热炉炉膛和炉顶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热效率提高0.6%,每年节约天然气用量320~480t,为过热炉长周期平稳运行和污染升级达标排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低氮燃烧器 分级燃烧 NOX排放 热效率
  • 简介: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源区的面积来判断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 标签: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