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1992年我国油气勘探成果表现为三大突破和一个持续发展。1新疆三大盆地油气勘探有新的突破1992年在新疆发现了9个新油气田。其中,塔中4号大型背斜带石炭系发现高产油流,对塔里木盆地腹部的油气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背斜带面积116km~2。塔中已发现有三排构造,圈闭面积达520km~2,一旦钻探得手,

  • 标签: 油气勘探 中国 新疆 渤海湾海滩 陕甘宁盆地
  • 简介: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勘探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中期华北找油之初.数十年来,浅层油气勘探无论在储量还是产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迄今为止,浅层(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已占到渤海湾盆地总探明储量的13%.更为宝贵的是,通过勘探实践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从而促进了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发展.目前在渤海海域已有油气探明储量的9个凹陷中,浅层油气藏的储量比例高达62.4%.研究认为,凹陷主要发育期和构造活动类型是控制浅层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的钻探已初步揭示,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时代最新、上第三系最厚的凹陷,又是块断运动较发育的地区.勘探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渤中凹陷将会找到更多类似于PL19-3的大、中型油气田.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浅层 油气勘探 勘探方向 凹陷发育期 构造活动类型
  • 简介:前言我国南海南部海域南连爪哇海,西挟泰国—马来湾,水域极为辽阐。单就北纬12°以南,纳土纳岛至昆仑岛连线以西的海域面积,即达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陆架区(近40万平方公里)和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约50余万平方公里)两部分。南部海域毗邻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泰国等。除泰国外,均与我国存在着海域疆界问题。依据我国传统海疆标志线,整个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和约有13万平方公里的陆架区属我国领土。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我国未能及早对这些地区进行经营管理和资源开发,而诸毗邻国家却自五十年代中后期起先后进入陆架海域进

  • 标签: 南海南部海域 油气勘探开发 调研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尼西亚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石油科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应用集成、开放研究、完善体系、整体推进”的发展方针,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产业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1978年以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而且建立起完整的石油科学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使我国油气科技获得极大的发展,油气工业取得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油气勘探开发 技术进展 石油科技 中国 成果推广应用 技术开发体系
  • 简介:对于任何一个探区,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渤南探区油气勘探历经二十多年,但找到的都是中、小型油气藏(田)。在深入研究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本区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田)可能性的结论。文中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从战略的角度指出了今后油所勘探的方向、实施程序及最有希望的含油气领域。

  • 标签: 勘探开发体系 渤南探区 大型油气田 油气勘探方向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的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的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的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的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的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的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它们是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的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惠州26-1、涠11-4N、锦州9-3、20-2N2和BZ29-3等油田(或含油构造);SZ36-1原油储量进一步落实并有所扩大.从而认识到在东沙隆起周围具有'隐蔽'油藏的前景;进一步证实珠三拗陷文昌A凹陷油气资源丰富,该拗陷的南侧可能是找油的主要方向;涠西南凹陷涠洲组被证实是该区的另一目的层;辽东湾北段可能成为高产油气区。这些都是具有指向意义的认识.

  • 标签: 1988年 海上油气勘探 含油构造 隐蔽油气藏
  • 简介:1引言东经113°10′以西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是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工作区。它包括4个含油气盆地: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拗陷。这些盆地均为伴随南海海底扩张而形成的第三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北面紧靠华南大陆古生代褶皱带。南面和以洋壳为基底的南海盆地相邻。4个盆地的海域面积为16×10~4×km~2,其中水深<200m的面积为12.74×10~4km~2。盆地内沉积岩厚度>8000m。

  • 标签: 南海北部 大陆架西区 油气勘探 开发 勘探潜力
  • 简介:我国大规模海上油气勘探已进行了二十余年,特别是近十年来,一方面对外开放招标,一方面坚持自营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完成了各海域的地球物理普查或概查,至1989年,发现了近500个圈闭,对其中148个进行钻探,发现含油气构造97个;共打井211口,其中92口井发现油气;探明或初步探明油气田十多个,已有三个油气田投入开发,预计五年左右还可有十多个油气田投产。1990年海上油气产量可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0.7%)。在十年对外开放中吸收了20多亿美元的风险勘探投资,我国以作

  • 标签: 勘探战略 战略地位 海上油气地质 海上油气勘探 中国
  • 简介:重磁电勘探在寻找油气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在仪器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基本实现了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的数字化,增强了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尤其在一些工作条件困难,需要经费很多的地区,重磁电为主体的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实现地震勘探前或钻探前的评价,可以节约经费,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勘探成功率。

  • 标签: 油气资源评价 应用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电法勘探
  • 简介:油田勘探开发的力度决定油田发展的后劲,本文主要从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独特的风险特征着手,对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勘探开发过程投资风险及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导致的投资风险等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 标签: 油气勘探 投资 风险 防范
  • 简介:基于区域盖层和储层的发育情况,在纵向上把渤海海域的勘探领域划分成4个勘探组合,即上组合、中组合、下组合和前第三系基底组合.受早第三纪构造格局的影响,渤海海域的勘探区带可划分为凸起勘探区带断阶带勘探区带和凹陷勘探区带等3种类型.凸起勘探区带包括高凸起、凸起、低凸起和复合型凸起,断阶带勘探区带包括凸起陡坡断阶带和凸起缓坡断阶带,凹陷勘探区带包括断陷期形成的正向构造和后期形成的浅层反转构造.不同勘探组合和勘探区带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条件,其中以凸起勘探区带上组合成藏条件最佳,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巨大,但其它区带和组合的勘探潜力也不可低估.

  • 标签: 渤海海域 油气勘探 组合 区带类型
  • 简介:近年的研究表明,潮汕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大型残留坳陷,其内沉积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等3套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含油气系统有别于珠江口盆地其它凹陷,其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均为中生代地层,并具有大型构造圈闭,且构造与油气运聚关系匹配良好,将成为珠江口盆地最有希望的后备油气勘探区.

  • 标签: 潮汕坳陷 中生界 油气勘探 珠江口盆地 含油气系统
  • 简介:1989年我国海域共完成地震测线22,000km,钻探各类探井29口,其中预探井16口,评价井13口。预探井中,自营探井7口(包括和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合资钻探的黄岩7-1-1井),对外合作探井9口。预探井钻探结果发现7个含油气构造,成功率为47%。其中5个含油气构造是自营预探井发现的,成功率为71%。上述7个含油气构造中4个具有重要意义。一、涠10-2潜山披覆构造石炭系灰岩获高产油气流,突破了涠西南凹陷Ⅰ号大断裂以北潜山带的找油关;在长流组钻遇厚油层,开辟了北部湾盆地找油的新领域涠10-2潜山构造高点附近钻探的涠10-2-1井于1487.5m进入石炭系灰岩,共钻遇灰岩厚

  • 标签: 中国 1989年 含油气构造 预探井 海上油气勘探
  • 简介:760当地时间2018年5月29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海洋石油760”船历时19d,圆满完成第二个南美洲阿根廷海域深水地震勘探项目.继五月初顺利完成首个阿根廷作业后,“海洋石油760”船仅用19h就高效完成工区转换和设备配置等工作,“零等待”打响了新工区作业第一炮.新工区主要针对前期勘探有价值区域进行加密作业,采用12000m超长缆、25m炮间距的高难度作业方式.

  • 标签: 海洋 石油 中国 《录井工程》
  • 简介: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陆上油气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电磁测深方法,在我国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当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探正在向一些新领域拓展,这为电磁测深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机遇。海洋大地电磁测深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最有前景的电磁测深方法。与陆地大地电磁测深一样,海洋大地电磁测深也是利用天然电磁场。在海上工作时,通常将磁信号接收器(磁探头)和电信号接收器(电极)布设在海底。海上使用的磁接收器与陆地使用的无多大差别。电极的布设,由于在海底布设大极距电极有困难;同时,与陆地相比,海底的电干扰要微弱得多,因此,在海上目前采用一种称为斩波式盐水电桥的装置,它的电极距只有几米,可以与仪器箱体连在一起。更多还原

  • 标签: 海洋电磁测深 石油勘探 应用前景
  • 简介: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存在始新统-下渐新统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等3套主要储层,其中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最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从层位上看,下第三系以构造圈闭为主,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 标签: 南海北部 陆缘盆地 深水区 油气勘探前景
  • 简介:针对新时期油气勘探开发大会战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套提高领导干部培训效果的措施和做法,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会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标签: 会战特点 干部培训 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