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次波的剩余时差分析是在CMP道集动校正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工区多次波的频率范围,要求多次波的剩余正常时差必须遵循下列3个原则:(1)在最小炮检距处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必须超过1/4甚至1/2的氏频周期时间;(2)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大于一个低频周期时间;(3)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的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小于(n-4)倍的高频周期时间。其中n为CMP道集的覆盖次数。只要遵守上列3条原则,就可使多次波落入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的压制区内。文中应用了精确的多次波剩余时差,并用双曲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绘制出一套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曲线。平均拟合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根据这一方,在一个目的层段存在严重多次波干涉的地区进行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压制多次波的很好效果,并在该区找到了一些新含油圈闭。

  • 标签: 衰减多次波 剩余时差分析法 叠加方向特性 多次波谐波分量 地震勘探
  • 简介:将层次分析(AHP)引入基于符号定向图(SignedDirectedGraph,SDG)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HAZOP)中,并以加氢反应中的冷高压分离器单元安全评价为例,阐述了基于层次分析的SDG-HAZOP的实施步骤.该方法分析得到的危险路径,按权重系数由高到低排序,弥补了传统SDG-HAZOP方法中分析结果主次不清的问题.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符号定向图 危险与操作性分析法 冷高压分离器 危险路径 权重系数
  • 简介:汽车合成制动液的溶剂组成可以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快速分析。本文就该分析方法的原理、所需材料与试剂、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合成制动液 溶剂组份 气相色谱法
  • 简介:1概述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简称FTA),分析了两起事故的原因及教训,并以此为背景,运用“车轮”原理和“热炉”效应,建市起石化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并简要论述了模式应用效果。2运用FTA分析,分析两起事故原因及教训

  • 标签: FTA分析 安全技术 现场安全 原因及教训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文化
  • 简介:油田开发方案的优劣受众多指标的影响.在进行多方案优选时,一般做法是采用单一指标,有时即使综合权衡其它因素,也往往是凭经验定性判断,缺乏科学的运作方法和程序.本文提出用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方案相应于各指标的优劣度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最终确定多指标下方案优劣度的大小.在区块方案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首次引入经济风险指标和技术风险指标.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可以使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优选决策建立在科学和定量的基础之上.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油田开发 综合评价 优选 开发方案 权重
  • 简介:应用自然伽玛能谱、地层压力测试、岩石力学性质、地层倾角等测井新技术研究Y气田南断3号井钻探情况,认为该井钻遇断层,含气地层大部分断缺。此结论与用沉积环境、岩石性质、古生物及成岩演变等地质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一致。地震剖面亦显示3井两侧气层的顶底界错位。由于钻遇断层,未钻遇南断的真实气水界面,Y气田南、北两断应属同一个层状边水气藏。

  • 标签: 应用 测井资料 Y气田 南断块 含气
  • 简介:塔里木油田克深9区克深901井、克深902井比翼双飞,下套管及固井先后创出新纪录。塔里木油田在油气勘探上,针对库车山前的含盐复杂逆冲构造,创建发展了"顶篷构造"理论,钻探尝试从4000m拓展到8000m,突破了"6000m埋深储层死亡线"的传统认识,圈闭钻探成功率从40%提高到80%以上,达到国际深层、超深层勘探的一流水平。

  • 标签: 克深 塔里木油田 钻探施工 深层勘探 油气勘探 下套管
  • 简介:通过探讨富油区带复杂断油藏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提出4个拓展研究,即:由以往侧重单一层系研究向多层系精细立体评价研究拓展;由单一滚动评价向滚动、未动和升级评价整体研究拓展;立足于断裂带整体研究,由断裂带主体向翼部研究拓展;由以往的侧重于增储向增储建产一体化研究拓展。为此,确定油藏评价的研究思路是:针对大港复杂断油藏特点,全面开展评价建产一体化拓展研究,以富油区带为单元,油藏归位为基础,重建构造、储集层和油藏模型为手段,重新认识地下,重新寻找潜力,实现规模效益增储建产。分层系评价技术对策的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和显著的推广应用成效。

  • 标签: 复杂断块 油藏评价 构造解释 拓展研究
  • 简介:渤海湾盆地QHD33区稠油储集层气测C1含量高而重烃微量或几乎没有,属于一种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的储集层,利用常规气测录井规律无法进行解释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该区块油藏形成环境和烃类菌解及对储集层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类稠油储集层的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气测以及常规岩屑与岩心分析的录井特征。实例分析表明,根据这些特征可实现该盆地QHD33区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稠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同时对该盆地其他区块非常规储集层的录井特征分析与解释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稠油储集层 烃组分 气测 岩石热解 录井特征 生物降解
  • 简介:复杂断油藏较常规油藏建模的工作量及难度要大,由于缺乏对建模难点对策的系统剖析与引导,导致地质模型精度较多难以达到开发需求,严重影响了对油藏开发调整的决策。针对复杂断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建模难点,从油藏建模的边界确定、速度模型转换、断层模型、层面模型、相和属性模型算法及约束方法等方面对建模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对模拟方法选择、变差函数设置、砂体连通关系有效控制及干层或特低渗层的处理等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根据不同开发阶段提出了合理的网格精度划分要求,系统提出并总结了各成果模型的验证方法,全面较好地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从而有效提高模型精度,为从事油藏地质建模的技术人员提供较好的指导。

  • 标签: 复杂断块 地质建模 技术难点 方法对策 模型精度
  • 简介:对于常规转换横波速度分析,正常时差难以用直接方法求取,目前采用的前苏联的多项展开一阶或二阶近似公式,在大炮检距与小炮检距两个极端情况下的计算误差大,但它具有计算速度快的优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速度快且能满足精度要求的迭代算法,以适应不同观测系统的要求。

  • 标签: 转换横波 迭代法 快速速度分析 地震勘探
  • 简介:通过实验筛选适合锦90的弱凝胶深部调驱剂配方,对调驱体系中聚合物的增黏性、热稳定性和抗剪切性,以及不同交联剂体系的成胶性能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配方为:0.2%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Y+1.0%酚醛类交联剂FQ1。该弱凝胶体系稳定性好,凝胶以整体形态存在,在单管岩心实验中可提高驱油效率6.21%。

  • 标签: 锦90块 弱凝胶 深部调驱 筛选
  • 简介:用三种相态判别和三种经验统计分析南断流体资料,可以判别南断是带凝析气顶和具边水的挥发性黑油油藏:顶部为凝析气,中部为挥发油,中下部和底部为黑油。

  • 标签: 涠10-3油田 南断块 油气藏 类型 研究 流体组份
  • 简介:为了降低苏里格气藏苏25区新井建产地质风险,提升区域Ⅰ+Ⅱ类井钻井比例,针对该区气藏“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地层压力、低含气丰度、含气砂体厚度和分布变化大”的特点,需要开展井位优化部署方法研究。在系统整理试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累计产量与无阻流量、套管压力、油管压力、静止压力、流动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求产初期地层流压与平均年产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原有区域井位优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井底流压与单井平均年产量的相关关系,把求产初期地层流压与换算好的单井平均年产量分别绘制成等值线图并进行叠合,提出了区域“流压-平均年产量”井位部署方法。经过实际应用,该方法实施效果良好,Ⅰ+Ⅱ类井钻井比例明显增加,提高了单井控制储量和气田的采收率。

  • 标签: 苏里格 苏25区块 流动压力 平均年产量 井位部署
  • 简介:为进一步查明砂体分布规律,开展了王官屯油田G104断沉积微相研究。该断孔一段枣Ⅲ、枣Ⅱ油层组属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沉积,枣Ⅲ油层组处于冲积扇发育鼎盛期,而枣Ⅱ油层组处于冲积扇发育衰败开始期,发育心滩、辫状河道与河漫滩等沉积微相。河道流向以北北东向为主,微相分布具有复合连片河道型、宽河道型、窄河道型共3种分布形式,辫状河道规模由枣Ⅲ至枣Ⅱ油层组向上逐渐变小,心滩从有到无,规模从大到小。

  • 标签: 王官屯油田 扇中 辫状河 沉积微相
  • 简介:针对大庆肇州201区原油含蜡量高,凝点高,易结蜡的特点,研制出了效果较好的油基清防蜡剂,确定了最佳配方,并且考察了防蜡剂加量对防蜡率和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A油样,1^#防蜡剂加量为1.0%时,其防蜡率可达88.6%,凝点可降低7℃;对B油样,4^#防蜡剂具有较好的防蜡降凝效果。

  • 标签: 肇州201区块 油基清 防蜡剂 防蜡率 降凝
  • 简介:采用GC/MS法测定作为化工原料的石脑油中含量小于0.1%的MTBE,将汽油直接进样,简便快速,方法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准确性,检测灵敏度高,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GC/MS法 石脑油 微量分析 MTBE 含量 甲基叔丁基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