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传统GM(11)模型的建模理论,结合建筑物的变形特点,采用实时动态GM(11)模型,并辅以残差对模型进行修正,即将动态预报与残差修正相结合,形成基于残差改正的动态GM(11)模型。实际算例表明,基于残差修正的动态GM(11)模型,能顾及参数的时变性,可显著改善GM(11)模型的拟合及预报精度。

  • 标签: GM(1 1)模型 动态建模 残差修正 预报精度
  • 简介:水准仪i角的检验和校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修订后的国家规范中新规定的i角检验和校正的,I1ABI2方法,与旧方法相比较,增加了检测现场布置的距离要求以及两差改正的计算,使得该项的检验更加合理、科学、精确。但是,有些测量员由于长期应用旧的方法,对新方法还无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仍在沿用旧方法。为此,对新的检校方法进行解读。

  • 标签: I角 I1ABI2方法 调焦透镜运行误差 两差改正
  • 简介:本文考察了位村矿二。煤煤层气地质特征,并运用经验类比,等温曲线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预测气体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N2+CH4带位于位村矿北部,深在-100--250m煤层底板等高线之间,北西部较浅,北东部较深;矿井中部气含量达到最高,北东部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较快,南西部增加较慢;区内较大的正断层附近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煤层气含量降低;煤层段含水性弱,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排水降压;综合三种采收率预测方法,预计该区二,煤采收率为40%。

  • 标签: 位村矿 二1煤 煤层气 含气性 构造 采收率
  • 简介:本文结合某煤层气区块内BI井的实际排采资料,应用煤储层岩石学和渗流力学理论,分析了排采制度对煤粉运移的影响,认为影响原因包括储层粘土矿物的含量、流体渗流速度、孔隙结构变形和割理闭合、气水两相流等;并建议在煤层气井的排采过程中,应做到缓慢、稳定、连续,延缓气水两相流的出现时间,尽量在临界解析压力之上扩大解析半径,避免因渗流速度过快而导致煤粉运移、孔隙结构变形和割理闭合,最终实现煤层气的大面积解析和产出。

  • 标签: 煤层气 排采制度 煤粉运移 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