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科马提岩是前寒武纪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讨前寒武纪地球演化历史、壳—幔演化及岩石成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科马提岩来源于地幔的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熔岩,具有流动熔岩的结构构造,其化学成分表现为SiO246%-53%,MgO〉9%,CaO/Al2O3〉1,K2O〈0.9%,TiO2〈0.9%,F/F+M比值低,TiO2含量低,MgO、Ni、Cr含量高。且不同产地的科马提岩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主要分为贫铝科马提岩、富铝科马提岩、钛富集型科马提岩与镁铁质富镁的科马提岩。目前主流的成因模式为JarvisG.T,CampbellI.H等先后提出的热地幔柱模式,认为科马提岩为地幔柱引起的高温熔融形成的。

  • 标签: 科马提岩 化学特征 形成条件 热地幔柱模式
  • 简介:二叠孤峰组在恩施双河地区广泛出露,为一套黑色炭质硅质岩建造,富含Se、V、Mo等元素。通过对双河地区白街、渔塘坝、白岩溪三地样品采集,分析孤峰组微量元素含量。本区稀土总量含量较低,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还原环境。孤峰组重金属Cd、Sb含量较高,硒矿层重金属As、Cr含量较高,Cd则含量低。Se与As关系最为密切,As、Sb、Hg、Mo、V地化异常找Se具指示意义。

  • 标签: 二叠系孤峰组 金属元素 聚类分析
  • 简介:河南省晚古生代地层煤炭资源丰富,山西组是煤与煤层气最主要的富集层段。综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地温场、埋深和煤厚等方面的资料对其煤与煤层气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煤与煤层气的富集均呈一定的规律性:豫北地区山西组二,煤分布稳定、灰分和硫分含量低、煤质较好;豫西地区二,煤厚度变化大,硫含量较高;豫中、豫东煤层分布范围广、层数多。煤层厚度以安阳-漯河为中线,向两边呈减少趋势;煤层气富集与煤变质程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构造作用、聚煤环境、地温场是山西组煤与煤层气富集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 标签: 华北盆地 河南省 山西组 煤层气 富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