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参加世界预警大会以后,汤绪局长率上海市气象局代表团于2006年3月29日至4月6日期间,先后赴德国气象局和北欧进行城市环境气象考察,现场考察了德国法兰克福和曼海姆城市街道风的观测系统,参观访问了德国气象局(DWD)、挪威气象局(NMI)、挪威奥斯陆大学(UIO)、挪威大气研究所(NILU)及其所属化学实验室(有机实验室和无机实验室)和仪器实验室,认真听取了有关专家介绍,颇受启发。

  • 标签: 德国法兰克福 挪威 化学实验室 城市环境气象 气象局 观测系统
  • 简介:2006年4月3~8日,应古巴国务委员会的邀请,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双边处应宁、国家气候中心朱蓉、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进出口部王晓江、天津气象仪器厂章大星和姜雪来一行5人组成的中国气象局风能项目代表团,赴古巴就风能资源评估监测进行了交流考察访问。

  • 标签: 古巴 交流 中国气象局 国际合作 技术开发 气象仪器
  • 简介:本文根据泰国钾盐考察活动资料,对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的发现经过、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找矿方法作了概要的阐述,指出其成矿作用、剖面类型、赋存部位、物质组成、物源补给、钻探方法等颇为特殊,对我国找钾工作有所启迪,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泰国钾盐 碎屑岩型 深卤补给
  • 简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新时期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平台治理成为当前探索重点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信息公开、民意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平台化作用,但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人数的激增,各种网络言论也变得鱼龙混杂,侵权、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政府机构积极管控,几乎所有网络媒体平台也都采取了强硬的管制举措,但也存在着阻断民众话语表达的渠道、产生垄断话语权的非常态境况。人为干预网络舆论格局,是网络言论治理强有力的手段,但如何在治理的同时,合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和平等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平台垄断 公民 网络言论 话语权 平等表达
  • 简介:摘要:经济发展的现实过程伴随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势必对环境压力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但这方面的探究迄今为止相对较浅,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为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防雷减灾工作情况,推动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防雷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基于中、法防雷科技合作及双方在人才技术装备方面的优势,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培训中心和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中法防雷技术人员培训班,于2006年3月28~31日在北京完成国内培训后,又组成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为团长、人事教育司胡欣助理巡视员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防雷技术培训考察团,于2006年4月2~14日在巴黎顺利完成了国外阶段的防雷技术高级培训和考察

  • 标签: 防雷减灾工作 技术培训 考察情况 中国气象局 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
  • 简介:2007年大气科学考察是“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和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的重要内容。我院与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选派汤洁、逯昌贵等赴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进行度夏和越冬考察,开展了大气成分本底、臭氧垂直廓线探测、大气边界层和气象观测等科考项目。主要观测项目有:

  • 标签: 大气成分 科学考察 南极考察 极地 国际 臭氧垂直廓线
  • 简介:2004年是我国自主组织南极考察20周年。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委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中心及南极考察办公室合作,1985年在南极半岛建立了中国长城气象站(89058,62°13′S,58°58′W,10m)、1989年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国中山气象站(89573,69°22′S,76°22′E,14.9m),在两站开展了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和天气报发送、站区天气预报服务、气象卫星高分辨图像(HRPT)接收等业务;在中山站进行Brewer大气臭氧和紫外辐射(UV-B)等要素的观测;还进行南极考察航渡期间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随着中国南极考察向南极冰盖内陆延伸,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业务 地面气象观测 南极考察 极地 预报服务
  • 简介:通过赴日考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江西省防灾减灾工作的体会和建议.

  • 标签: 考察 防灾减灾 体会 建议
  • 简介:2006年3月20~30日应墨西哥国立大学大气科学中心DarrelBaumgardner博士的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孙俊英博士、陈跃博士、王亚强博士赴墨西哥参观MILAGRO大气污染观测项目的组织、实施、地面观测站、观测飞机、仪器等。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观测项目 大气污染 墨西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地面观测站 科学中心
  • 简介:北极对我国气候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多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坚持参与北极黄河站考察及北冰洋考察,布设气象和大气化学观测仪器,实地采集相关样品,并进行了大量有关研究。2018年是国际极地预报年(YOPP)的集中观测特别年,气科院专门设立了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极地预报年中国北极大气探测行动计划”专项,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实施YOPP特别观测期的北极大气探空计划。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极科学考察 海洋环境预报 观测仪器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 简介:为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由中国气象局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于2008年4月19~29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专题立法调研考察。联合考察团成员有团长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副团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刘时山副司长,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刘国平副巡视员,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孟婵调研员,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李红山副长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李丽军处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罗怀熙副处长。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立法 灾害防御 韩国 日本 农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