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8-11日,WM0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经济应用和效益论坛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2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爱尔兰、挪威、萨摩亚、南非、西班牙、瑞士、美国、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和世界银行的业务、咨询、科研和高校等机构。

  • 标签: 经济应用 论坛会 天气 效益 社会 服务
  • 简介:以浙江省近2年发生的5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面向地质灾害发生地的社会公众、基层工作人员、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国土部门专家等4类人群进行2轮问卷调查,评估分析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效益。评估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0%以上)被调查者能接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预警短信、对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表示满意;气象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效益为35.68%,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贡献率为59.18%。

  • 标签: 地质灾害 防治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 简介:本文以收集的西南地区1950年以来301个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数据为基础,选择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震经济损失与当地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规则,并对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不同的挖掘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经济损失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决策树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江西省26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基于“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3.0)2014--2100年数据,预估未来不同RCP情景下区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高于江西全省;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未来气温依然呈现为上升趋势,如果从现在开始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气温的上升趋势将在2040年后得到缓解。如果长时间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未来降水年际变化更大,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将更为频繁。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气温 降水 历史事实 未来预估
  • 简介: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科学博物馆是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首批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和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家庄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裕华区槐底街道石府社区党委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河北师大附中、石家庄25中、石家庄27中、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等中小学科技创新基地。为河北省首家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地学实验实践教学等功能干一体的公益性地学类博物馆。

  • 标签: 科学博物馆 石家庄市 地球 学院 经济 科普教育基地
  • 简介:1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1.1优势与潜力1.1.1区位优势明显河北海洋具有毗邻京津、面向华北和西北主要能源基地的独特区位条件,这种区位优势在促进河北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促进了以秦皇岛为核心地带的全省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生态保护 河北省 区位优势 滨海旅游业 区位条件
  • 简介:本研究引入重心模型,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经济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路径对比和空间相关性多角度阐释了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联系.结果显示: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2006年后出现略微的北移迹象;11年间重心移动距离排序为:碳排放重心(32.1km)〉人均碳排放重心(29.6km)〉GDP重心(14.6km)〉工业产值重心(10.9km);相较于经济重心而言,碳排放重心的空间位置偏向于省域的西北方向;经济重心和人均碳排放重心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经济重心 碳排放重心 路径演变 江苏省
  • 简介:2006年,IPCC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情景工作组,在影响、适应和脆弱性3个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方法的整合,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情景的关联,IPCC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基础上于2010年发布了新的社会经济情景——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2-3]。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IPCC 影响评估 气候变化 评估方法 气候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