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银耳栽培虽然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但受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极大。银耳栽培的理想型天气条件是:发菌阶段遇较高气温,较小的相对湿度,掀开胶布至出耳阶段,第二次袋温高峰期遇冷空气南下影响的降温型天气,予实体成熟时正好遇上晴好干燥天气。有利于晒干银耳。如果这几个阶段与天气条件不巧遇,就将对栽培银耳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地危害种植者的利益.春季栽培这个问题最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局与银耳培植者多次协作观测,将收集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为了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种植者参考。

  • 标签: 气象条件 银耳 调控技术 培植 天气条件 春季栽培
  • 简介:1引言兰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古时南靖以盛产佳兰而闻名遐迩,故县城有。兰陵”,“兰水”之称.近年来南靖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开发兰花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花农发展兰花产业.目前全县已种植国兰和热带兰面积达100多公顷。存圃兰花500多个品种8000多万株,年创产值上亿元。创汇2000多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产销基地,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于。中国兰花之乡”称号。1999年1月8日,南靖县举行首届兰花节,海内外各届兰商兰友数千人参加这一盛会.在珍品拍卖会上,七盆参拍名花均有主,最高的一盆下山水晶墨兰定锤价竞达38万元,轰动一时。2000年初,南坑镇兰花街又有一株国兰几经转手后在南韩以72万元的高价售出.丰厚的利润促使兰花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 标签: 兰花资源 南靖县 气候 中国兰花 调控 习性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就保定市而言,作为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市,辖区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人口1076万,人均耕地只有1.12亩。针对这种资源相对短缺的基本市情,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立足本地实际,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用约束土地的使用行为来突破土地资源供应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选择。

  • 标签: 宏观调控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国土资源管理 土地利用
  • 简介:对山西省气象部门近二十年的目标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归纳出一些基本经验。通过目标管理,山西气象基层台站的综合改善在全国气象部门开创了先河,这在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十分不易。目标管理不失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科学管理方法。

  • 标签: 科学管理水平 调控能力 宏观 气象部门 科学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
  • 简介:对珠江口内伶仃洋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收集部分历史资料、三个时相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监测和实地样方调查.根据2004年最新遥感测算,大约有200hm2红树林生长在该岛,这些红树林是珠江口重要的生态系统,但已受到强烈人为干扰.在过去近20年里,约77hm2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用于水产养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来研究区红树林面积不断增加,尤其是自1999年实行红树林人工恢复工程以来,新引种的红树林(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得以重建.但是淇澳岛红树林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红树林群落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以构建典型的红树林生态序列和红树林湿地植被多样性为目标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建设的建议.

  • 标签: 淇澳岛 珠江口 对策研究 湿地变化 红树林湿地 调控
  • 简介:本文根据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用于大断面隧道收敛变形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使用方便灵活,适合于复杂系统的特点,是解决隧道变形预测问题的一种崭新途径。

  • 标签: 神经网络 预测 隧道变形
  • 简介: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用1992和1994年资料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测试.在日面降水估计试验中,地面雨量计值和卫星估计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2%.

  • 标签: 卫星云图 降水估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地面降水
  • 简介:BP人工神经网络是摸拟人脑机理和功能的一种新型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它在数据处理中可避免数据分析和建模中的困难,采用拟人化的方法进行处理,特别适用于不确定性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因而对地质学中各种未知信息的预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BP人工神经网络 未知信息预测 地质学 应用
  • 简介:1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初步获得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结构:城市热岛和城市风场;城市建筑群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城市雾分布特征及其动力、热力影响。城市尺度模拟研究获得了北京城郊地形对城市风场的影响,城市建筑对城市环流的影响,分析了北京西、北郊马蹄型山脉特征地形对城市风场日变化及对城市污染形成及其输送、堆积的可能机理,并绘制出有关分布图。

  • 标签: 首都 北京 大气环境污染机理 城市 边界层 数值模式
  • 简介:为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的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构建了基于BP算法的一个四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将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引入赤潮预测研究,并与普通BP网络、RBF网络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出各种理化因子与夜光藻密度的非线性对应变化规律,有更好的预测功能.

  • 标签: 赤潮预测 模糊神经网络 FNN BP算法
  • 简介:本项目在2004年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特征。在城市边界层的强化立体观测的基础上,针对冬、夏季城市大气环境及奥运会期间首都北京大气环境“背景”特征、急需认识的问题以及调控治理理论应用技术难点,着重分析研究了城市冬、夏季建筑群边界多个污染物种化学成分相关性,城市“冠层”建筑群楼顶单点长期时间演变特征,冬、夏季城区污染过程大气多尺度特征,冬、

  • 标签: 城市大气环境 大气物理 调控原理 污染机理 周边地区 北京
  • 简介:中国科技部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http://www.becapex.com)白1999年12月开始实施。由4名院士及19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2005年9月20-22日对项目所属11个课题进行了验收评审,课题全部顺利通过验收。评价结论指出:该项目各课题研究中的科学目标满足国家需求,体现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研究思路,项目研究队伍精干整齐,团结协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大批青年人才。研究工作以大量现场科学试验、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试验科学数据为基础,从地球科学系统多圈层角度出发,把大气、水、土壤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大气、水、土环境变化过程中的物质交换与循环机理,探索污染物的扩散、输运、迁移途径及其污染物聚集释放机理;揭示主要污染物在大气、水、土等界面内及界面间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建立了区域大气、水、土环境污染预警模式及其预测业务系统相关模式,并提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治理与调控措施。研究成果为北京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预警、预测、评估决策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北京绿色奥运以及大气、水、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提出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北京地区 环境变化 周边地区 调控原理 污染机理 大气
  • 简介:在分析传统测井岩性解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从神经网络的机理、特点出发,探讨了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测井岩性识别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以找矿目的层为对象,进行了岩性分析与对比,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开拓了前景。

  • 标签: 神经网络 结构算法 样本 岩性识别
  • 简介:首先简要介绍了BP网络及其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了GPS高程拟合系统的研制,并结合某GPS首级施工控制网实例,将该高程拟合系统中的BP网络算法具体应用于GPS高程拟合中。结果表明,BP网络算法在GPS高程拟合中是完全可行的,该高程拟合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GPS高程 BP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 正常高 高程拟合